道德故事

阅读 / 问答 / 标签

道德故事演讲稿

道德故事演讲稿 篇1   大家好:   人们对道德规范的敬重,人们心目中的诚信、道德人格和做人的尊严,就是人们的道德信仰。道德是一种实践理性,它要解决的是“我应该怎么做?”的问题。“我应该怎么做?”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我应该怎么做事?二是我应该怎么做人?二者不可分割,后者比前者更根本,且要通过前者表现出来。道德信仰涉及这两个方面,但其核心是第二个方面。道德信仰是对道德理想目标的确认和笃信,是对怎样做人的设定,是对理想人格的设定。道德信仰以人格来证明或显示人性的神圣和尊严,显示人的价值。一种道德信仰的确立,代表着一个道德价值体系的形成,又是对人们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人格、道德观念、道德动机的整合,从而将人们的各种关于道德的零散的信念和价值观念统一起来,形成一个高低有序的道德价值观系统,成为规范一个人全部人生活动和行为选择的基本框架。整合一旦完成,作为一个价值系统整体,道德信仰又对道德生活的各个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诚”非常接近道德信仰。孟子说:“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孟子所说的“诚”是真实无欺的意思。天是真实无欺的,人也应该追求真实无欺。达到至诚就能使人感动,达不到至诚就不能使人感动。荀子也重视“诚”,认为“诚”是所有德行的基矗他说:   “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致诚则无它事矣。”把“诚”当作最重要的道德观念的是《中庸》。《中庸》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可见,至诚是一种尽性知天并达到天人合一的崇高境界。这是中国特色的道德信仰,它不依靠宗教,不通过神学,而从人性与天性、人道与天道的合一,从相信人性善并通过尽性知天的途径,达到天人合一的理想的人生境界。   令人遗憾的是,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人经不起利益的诱惑,做出了很多伤天害理之事。出现这类现象的原因尽管是多方面的,但缺乏道德信仰是其中最普遍的原因。当前,在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在加强诚信教育中,我们应高度重视道德信仰的重要性。 道德故事演讲稿 篇2   各位同志,大家好:   我是丁常青的带讲人方英,丁常青同志是东至县大渡口镇八都湖村人,从92年初就去了北京。在北京从打工到创业,从高峰到破产,再从转型到成功。   "心若在,梦就在。"一直以来,他坚守着一份"感恩的心".他出生在一个贫农家庭,父母无力供养每个孩子念书,只念到初中他被迫辍学。刚满19岁的他怀揣着一百元钱只身来到北京打工,从偏远的农村来到北京,站在繁华的大都市,看着林立的高楼大厦,川行不息的车流人海,他就默默下定决心,要在这钢筋水泥的丛林里放飞属于自己的"梦想". 初来乍到北京,他和老乡们一起在菜市场里卖菜,从那时起当了10年的"菜贩子".每天下午两点就要骑着三轮车从北京东华门蹬到100多公里外的河北三河市,到老乡的地里摘上八大筐西红柿,连夜往回赶。1200斤的重量,一路下来经常要站着蹬,才能骑得动。到了北四环经常是深夜一两点了,铺上塑料布在马路边睡上三四个小时,醒了啃上几口大饼,就赶紧踩上三轮骑回东华门赶6点半的早市。北京冬天的夜晚和清晨是寒冷彻骨的,哪怕冰天雪地,也要星夜兼程的来回赶,一天24小时,有十几个小时都是在路上,其中的艰辛,即使到现在也让丁常青感概万分。正是这样的环境,   让丁常青深刻体会到生活的艰辛。在100多公里的路上,在精疲力竭的时刻,除了坚持,他始终想着如何发展,始终冷静地思考着自己的未来。他发现:从普通市民手里一毛两毛地赚钱,太难又太慢。于是他将目光盯上北京的各种大饭店和酒楼,尝试着进一点高档菜卖给饭店。卖给饭店的高档菜一斤能赚一、两块钱,而卖给普通市民的一般蔬菜只赚一两毛钱,这在当时是天壤之别。思路决定出路,他开始专跑各大饭店,与饭店洽谈供货合同。"穷则独善其身",通过诚信经营的口碑,生意慢慢开始走上规模,通过近十年的摸爬滚打,他在配送行业站稳了脚跟。   但是到了2001年,因为竞争激烈,不少酒店由于经营不善而倒闭,产生了大量债务无法收回,他的公司到了破产的边缘。然而机遇永远垂青有心人。20xx年北京申奥成功,他感觉到了奥运工程装饰领域的巨大商机,但是转行无疑就意味着一切要从头开始。为了转行建筑装饰业,在20xx到20xx年之间,他把原先在做餐饮行业的所有资金全部都花费掉了。这三年中,他更是尝遍了世间的人情冷暖。"心若在,梦就在,天地之间还有真爱",本着"独善其身"的信念,即使处在人生的最低谷,但他从来没有想到过放弃,凭着积累的社会资源,在北京的建筑装饰行业慢慢也开始打开市场,陆续接到了首都机场、中央老干部活动中心等一系列装修工程,并和富士康集团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他终于迎来了又一个事业高峰。   他是幸运的,因为他一直存着一份感恩的心,这份感恩让他拥有了机遇,而他抓住了这些机遇,在北京这片沃土上,重新开创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达则兼济天下".当时从他个人来说,在某种程度上是成功了,是有一定的"达"了。但那就是他全部的梦想吗?很长一段时间他都在思考自己的人生:难道他的人生梦想就是金钱的积累?不,是生他养他的那片土地,那片养育他的家乡故土上还有很多需要帮助的人,那些是他的老乡,是他的亲人。   从20xx年开始,他慢慢参与家乡的一些公益事业,捐资修路、募款振灾、爱心帮学、扶孤助寡。从最初一个两个的帮扶,从开始一千一万的捐助;从白血病患者到贫困大学生,从困难家庭到百岁老人……只要是能出上一把力的,他都毫不犹豫的参加。从20xx年,他在希望工程项目设立常青青少年基金,累计捐出了110余万元;20xx年,在安徽道德基金注资50万元建立了"常青公益基金",主要用于帮扶生活困难道德典型;从20xx年开始,每年他都与文明办、民政部门一起,看望慰问所有池州健在的百岁老人。这些年下来,他在这些公益事业上大约捐出了800多万元,资助了300多个贫困大学生、100多个困难家庭,看望了近20个百岁老人。   他说,在创业有成的人中他不算有钱的,但"饮水思源",他能有今天的成就和生活,得感谢这个时代、感恩这个社会,要感谢赐予他血肉之躯的父母,感恩给予他灵魂滋养的家乡厚土。所以在他看来,他所做的这些事都是很普通、很平常的,但家乡的 党 委政府和各级 领导 ,授予了他这样高的荣誉。荣誉是光环,更是一种责任。   "心若在,梦就在。"有感恩的心,你就会在梦想的道路上走得更远。因为被授予一些荣誉,和一些道德模范代表慢慢有了接触,他们身上崇高的品质同样深深感染了他。中国好人张景兰,这是位年近7旬头发花白的老人,放下正处级干部的"面子",走上街头当起了"拾荒老太".她把拾捡破烂变卖得来的每一笔钱都存起来,等到找到需要帮助的贫困学生后,就寄给他们。从1998年开始,她拿出了自己的积蓄和拾荒赚来的数万元钱,先后资助了101位心怀读书梦想的孩子们。丁常青说,在她这样一位老人面前,我何谈荣誉?面对她们这样将平凡的事做成不平凡善举的人,我哪来心安?他说,在社会上立足之本就是真诚和善良。不管遇见任何人,真诚才能走进心里;无论碰到任何事,善良永远不过期。不做作,不敷衍,不世故,就是一个人的真;懂包容,懂尊重,懂让步,就是一个人的善。不失根本,不忘初心,一个人才能走得长远……   "永远做个好人,把慈善公益事业坚持到底。"这是他的承诺!也许一笔捐助并不能完全摆脱一个家庭的困境,也许   一份救助并不能彻底改变一个人生的机遇,但是丁常青认为这一份心意是爱的力量!要让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感受到这个社会大家庭的温暖,涓涓暖流终会汇聚起沸腾的正能量! 中国梦属于国家、属于民族,更属于每一个人。国运日昌,正值中国日益成为体育强国、经济强国、政治大国而感到扬眉吐气之时,我们知道,也还有不少人,他的梦想可能很小很小:能好好读书,能过个好年……中国梦的实现一定不会忽略每一个小小的梦想!丁常青常说,"众人拾柴火焰高",一个人的力量只是一个火种,希望有更多的爱心人士和有能力的企业家们,和他一起关心和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去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为实现伟大中国梦共同努力奋斗!只要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份"感恩的心",积极投身到社会公益慈善事业,去点燃每一个小小的梦想,心相连,梦相连,那么国必能强,梦必能美! 道德故事演讲稿 篇3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我是四(3)班的xxx,今天我在这里演讲的题目是《道德,世界因你而美丽》。   大家都喜欢看电视,那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几个道德的广告。有一个广告上说:“爱心一小步,道德成长一大步”。还有一个广告上也说:“公德比赛,今天起正式开赛!”公德,就是一种道德,那我们就可以做一个道德比赛。有人可能不会重视道德,那我就要和那些人说,意大利诗人但丁说:一个知识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来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全的人却难以用知识来弥补。可见知识和道德哪个更为重要了。   我们中国,也有许多讲道德的人,比如孔子:有一天,有个7岁的燕国少年,名叫项橐,他特地来拜孔子为师,拱手问孔子:“什么水没有鱼,什么火没有烟,什么树没有叶,什么花没有枝”。孔子笑着说“你问的问题真是怪,江河湖海,什么水都有鱼,不管是柴草灯烛,什么火都有烟,至于植物,没有叶不能叫树,没有枝,也不能开花啊!”。项橐听了格格直笑,晃着脑袋说:“不对,井水没有鱼,萤火没有烟,枯树没有叶,雪花没有枝。”孔子听后感叹道:“我真是笨啊,我愿拜你为师!”孔子这种做法,也许会感到奇怪,他为什么会拜7岁小孩为师?其实并不用奇怪,他连对7岁小孩都如此讲道德的精神值得大家学习。大家应该已经明白道德的重要性了,那么现在就应该去实践他。   比如:校园里,我弯腰拾起一团废纸;在公交车上,给爷爷奶奶或者孕妇阿姨们让坐;在家里,我为年迈的奶奶打上一盆洗脚水;我们身边的点点滴滴都是。   我们必须先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不说脏话,不打架,不骂人,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等,都是最基本的,从这些最基本的地方做起。 道德故事演讲稿 篇4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我叫陈泽澔,来自城关三小。   我曾经无数次感动过,但似乎没有哪一次像今天这样感动。人们常说,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而我要说:用生命书写的爱,大爱无边,这样的生命才能永恒。今天我演讲的题目就是:用生命书写爱。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那是20xx年3月的最后一天,天气晴朗,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城南小学组织学生外出观看爱国影片。   过马路时,殷雪梅老师站在马路边左右张望,确认路上没有来往的车辆了,她先一个人走到斑马线中央,然后招呼学生们一个一个走过去。   孩子们一个紧跟着一个,在殷老师的护送下,依次通过了马路。突然,远处一辆白色的桑塔纳轿车飞驰而来。殷老师看见了,赶紧朝着汽车挥手,示意减速。可是,那辆车越来越近,却丝毫没有减速。   正走到路中央的几名学生被这突如其来的危险吓得呆住了。   殷老师急了,她来不及思考,不顾一切地冲过去,本能地张开双手,一把将站在车前的六名学生猛地推到了路边。   就在这一刹那,她被飞速冲来的汽车撞上了,飞落在了25米远的地方。   所有的学生都安然无恙,可是,她却倒在了血泊中。孩子们尖叫着、哭泣着,她却什么也听不见了。   殷老师被紧急送往了医院。消息传开来,人们纷纷赶往医院,默默祈祷殷老师能够苏醒过来。一个学生一边哭,一边喊:“殷老师,您快醒过来呀,快回来给我们上课呀!”   可是,天难遂人愿。五天以后,殷老师停止了呼吸,永远地离开了她心爱的学生们。噩耗传来,孩子们的天似乎塌了,眼泪就像泄闸的洪水奔涌而出,家长们哭了,老师们哭了,自发前来悼念的"人们也哭了。   多么可敬的老师,面对生与死的命悬一线,她毅然选择了永生!这就是“老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唯有这光辉的名字,才有着像大海一样丰富、蓝天一样深湛的内涵!因为他们是在用生命书写爱!   这是一种崇高的爱。在我们城关三小的校园里,同学们就天天被这种爱包围着。我们敬爱的单校长,每天早上七点便早早地站在校门口,和蔼可亲地接待来校的师生及家长。放学了,校长又静静地立在校门口亲切地目送我们回家。不管严寒酷暑,不管刮风下雨,我们每天都感受着他那让人如沐春风的笑容,享受着他那细致入微的关怀。校长就是那根正直的标杆,就是一面折射人性光环的明镜。   这是一种超越血缘的爱。学校里的周老师,为了给学生辅导,竟忘了还在幼儿园中的儿子。待她想起来,赶到幼儿园时,教室里只剩下孩子一个人孤单单地坐着墙角。看到妈妈来了,孩子一下子扑到妈妈怀里,学着妈妈常常教他的话说:“正正乖,正正会自己玩,不耽误妈妈的工作。”无比内疚的妈妈紧紧地把孩子搂在怀里。这就是老师的爱,爱自己的孩子,但更爱普天下的孩子。   这是一种安贫乐教的爱。上期,我的爷爷奶奶单位组织去北京一周游,考虑到我没人照顾,爷爷正想放弃。教师无意中了解到这个情况,把我接到家中,给我做好吃的,辅导我功课,陪我阅读课外书籍,每当我熟睡后,他都要来给我盖被子。   一个万籁俱寂的午夜,老师又来给我盖被子了,我再也忍不住了,从被窝里伸出小手,握住了老师那被冻得冰凉的手,带着哭腔说:“夏老师,您晚上不要来照护我了,您不来,我睡得安稳的;您来了,我会流泪的……”一周后,奶奶为了感谢老师,送给他红包,可老师却把钱塞在信封里,捎给了奶奶。这就是老师的爱,即使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他们也永远固守着自己的精神家园。   在“老师”这个家庭中,像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这些仅仅只是其中的一朵小小的浪花。   老师啊,加减乘除,算不尽您作出的奉献;诗辞歌赋,颂不完对您的崇敬。您用知识甘露,浇开我们理想的花朵;您用心灵的清泉,润育我们情操的美果;您用生命书写的爱,给了我们灵魂的洗礼!   刻在木板上的名字未必不朽,刻在石头上的名字也未必流芳百世。老师,您的名字刻在我们心灵上,这才真正永存!   谢谢大家!

中华传统道德故事关与诚信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之——诚实守信诚实守信 曾子是孔子的学生。有一天他的妻子要到市场去卖布,为了使儿子不惹麻烦,所以她对儿子说:“儿子,你不跟我卖布,我回来后让你吃猪肉。”儿子一听有肉吃,就不闹着去了。妻子回来后,发现曾子正要杀猪,妻子很舍不得,便哭着求他不要杀猪。而曾子却坚定地说:“做人不可以言而无信,既然答应儿子要杀猪吃肉,就不应该后悔,我不希望自己的儿子长大后言而无信,所以我今天要为儿子做个榜样。”于是曾子把猪杀了。他的儿子长大后也是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刻苦学习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在勤奋读书方面表现得格外突出。不论是善于治国的政治家,还是胸怀韬略的军事家;不论是思维敏捷的思想家,还是智慧超群的科学家,他们之所以在事业上取得不同反响,都是与他们从小的远大抱负分不开的。俗话说:“有志者立常志,无志者常立志”,立志,贵在少年。稍许浏览一下历史,一个个勤奋学习的动人故事就会争相跃入你的眼帘。匡衡幼年凿壁引光苦读,终以说《诗》而扬名;茅以升少年立志,远涉重洋,经历千难万险,终于成为“桥梁之父”……。 历史在发展,社会在前进。今天,我们有着比前人更优越的学习条件,在继承和发扬勤学立志的同时,更要不断地激励自己,为建设繁荣富强的中国,更加勤奋地学习。 唐朝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读书。一天,乘老师不在屋,悄悄溜出门去玩儿。 他来到山下小河边,见一位老婆婆,在石头上磨一根铁杵。李白很纳闷,上前问:“老婆婆,您磨铁杵做什么?” 老婆婆说:“我在磨针。”李白吃惊地问:“哎呀!铁杵这么粗大,怎么能磨成针呢?”老婆婆笑呵呵地说:“只要天天磨铁杵总能越磨越细,还怕磨不成针吗?” 聪明的李白听后,想到自己,心中惭愧,转身跑回了书屋。从此,他牢记“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道理,发奋读书。尊老爱幼 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 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这是我们新时代学生的责任。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尤其以勇敢闻名。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 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古代道德故事

1.孔融让梨:指孔融小时候曾把大个的梨让给哥哥吃的故事,教育小孩要懂得礼让; 2.泰伯采药:殷朝末年的时候季历生了一个儿子,名叫姬昌。生下来的时候,先有一只赤色的雀子。嘴里衔了丹书。停在门户上。表示着圣人出世的祥瑞。太王想把周朝国君的位子传给季历。泰伯知道父亲的意思就和第二个弟弟仲雍约下假称因为父亲有病,要到山里去采药。借着这个名头。兄弟俩顺便逃到蛮夷的地方,披散了头发,在身上画了花纹,表示自己的身子是不可以在世上干事。说他已经到了至德的地步; 3.曾子避席:曾子在孔子身边侍坐,孔子就问他:“以前的圣贤之王有至高无上的德行,精要奥妙的理论,用来教导天下之人,人们就能和睦相处,君王和臣下之间也没有不满,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曾子听了,明白老师孔子是要指点他最深刻的道理,于是立刻从坐着的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恭敬地说道:我不够聪明,还请老师把这些道理教给我。教育后人要尊师。

中国古代道德故事500字

1卧冰求鲤晋朝的王祥,早年丧母,继母朱氏并不慈爱,常在其父面前数说王祥的是非,因而失去父亲之疼爱,总是让他打扫牛棚。一年冬天,继母朱氏生病想吃鲤鱼,但因天寒河水冰冻,无法捕捉,王祥便赤身卧于冰上,忽然间冰化开,从裂缝处跃出两尾鲤鱼,王祥喜极,持归供奉继母。从此,继母像变了一个人,对王祥非常好,王祥又去捉了几只黄雀让继母吃,继母病也好了。他的举动,在十里乡村传为佳话。人们都称赞王祥是人间少有的孝子。有诗颂曰:继母人间有,王祥天下无;至今河水上,留得卧冰模.2苏武牧羊太初四年冬,匈奴响犁湖单于死,其弟且鞮侯立为单于,为与汉修好,他遣使送回以往扣留的汉使路充国等人。天汉元年三月,汉武帝为回报匈奴善意,派中郎将苏武、副中郎将张胜及随员常惠等出使匈奴,送还原被扣的匈奴使者,并厚馈单于财物。苏武等到达匈奴后,原降匈奴的汉人虞常等人与张胜密谋,欲劫持单于母亲阏氏归汉。事发后累及苏武,苏武不愿受辱,自杀未成。单于敬重他,派汉降臣卫律劝降,苏武不为所动。于是单于把苏武幽禁在地窑中,断绝饮食,以此逼他就范。苏武坚持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就将他流放到边远的北海(今贝加尔湖)无人烟的地方,放牧羝羊。始元二年,匈奴壶衍鞮单于新立,遣使者欲与汉朝亲善。汉朝要求匈奴释放苏武,始元六年,苏武等9人由汉使迎接回国。苏武羁留匈奴19年,习知边地民族,归国后被任为典属国,专掌少数民族事务,他在匈奴持节不屈,被后世视为坚持民族气节的典范之一

10个简短的道德故事一百字左右

在德国,有一个年轻人,以各科目全优秀的成绩,毕业于一所知名的大学。于是,他满怀信心的去到各个大的公司去面试,可最终都给公司拒绝了。最后,万般无奈的情况下,他只得降低身价,去了一个非常小的公司投简历,可照样给公司拒绝了。他非常郁闷,就去质问那家公司。公司的老板回答他,因为在德国期间,曾有三次逃票的经历。而德国对逃票视为极其严重的道德问题。所以,即使你在有才华,没有道德,公司也是不会选择的。 孝,潜藏着一种巨大的能量,一旦发掘,即可摄人肺腑,感天动地。——题记 2006年9月5日清晨,荆门职业技术学院。薄雾轻笼着校园,清寒袭人。 秋风瑟瑟吹过,树上的一片落叶随风飘舞,在空中滑过一道弧线后,静静地落在路边一位正捧书晨读的女孩肩上。 女孩站起身,合上书,走回寝室,轻轻地推开门。“芳艳!”母亲杜桂兰醒来了,用一口浓重的宁夏方言轻声呼唤着,摸索着,从枕边摸出自己的衣服。“妈,早上挺凉的,您还是多穿点。”刘芳艳从上铺的纸袋里翻出一件外套,帮母亲披上。 梳头、洗漱、煮土豆面,刘芳艳麻利地为母亲做完这些后,抱起书本,匆匆向教室赶去。 这是新学期的第一天,刘芳艳轻快地走着,脸上挂着一抹淡淡的微笑。曾经的沧桑与苦难,夹杂着轻轻寒意扑面而来,却从她的笑容里一闪而过。 刘芳艳,荆门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绘图系的学生。谁能想到,这样一个清瘦、个头不高、面容清秀的女孩,背着盲母上大学,用稚嫩单薄的双肩把一个破碎的家高高撑起,为年迈失明的母亲撑起一片晴空! 为了病重的父亲,14岁的小芳艳叩开县长的家门 1985年,刘芳艳出生于宁夏固原市隆德县下冲村。那里是名副其实的黄土高坡,恶劣的环境锻造了芳艳的坚强,可每说起父亲,她总止不住泪水涟涟。 14岁那年,芳艳的父亲患上食道癌,给这个一贫如洗的家一道晴天霹雳。双目失明的母亲整日以泪洗面,老实憨厚的哥哥不知所措,年幼的芳艳感到前所未有的无助与绝望。北方的冬天冷得可怕。那天下着大雪,气温零下10多摄氏度,滴水成冰。芳艳顶着漫天飞舞的雪花,翻山越岭来到县政府。这一天,是她读书以来第一次旷课。 芳艳从没见过县长,但为了救父亲,她鼓足勇气敲响了县长办公室的门。可是,县长不在。中午,县长还没回来,芳艳从书包里掏出冰冷的馒头,慢慢啃着,心里只有一个念头:要救父亲,我一定要等到县长! 下午下班了,县长还没来。芳艳急了,拉住一个叔叔一问,才知道王学宽县长办完事后直接回家了。 雪下得更大了,凛冽的北风刮在脸上如刀割一般,芳艳按热心人的指点,踏着积雪,深一脚浅一脚走向县长的家。 晚上9点,她敲开县长家的门。或许是这个弱不禁风的小女孩的拳拳孝心感动了王县长,他二话没说,安排民政局批了1000元钱。 钱很快花光了,芳艳和哥哥只好含泪把父亲从医院拖回家。看着父亲食不下咽,枯瘦如柴,芳艳知道,父亲的日子不多了。 刘芳艳揣着借来的200元钱,请人给父亲做了口棺材。看到棺材,父亲的眼泪汹涌而出:“娃,我死了,用两块木板一夹就行了,你们留点钱过日子!”芳艳哭着抓住父亲的手:“爸,您没吃过一顿好饭,没穿过一件新衣,连住的房子也破破烂烂。女儿治不好您的病,只能把这个做厚实点,您到那边,就不会再挨冻受淋了。” 几个月后,父亲带着牵挂,撒手人寰。 为了失明的母亲,她携母辗转千里打工求学 父亲去世后,生活的重担压到了刘芳艳和哥哥身上。2003年9月,刘芳艳历经千难万苦,如愿考取了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同年11月,哥哥外出打工,失去了联系。 在千里之外求学的芳艳,放心不下家中年迈失明的母亲:妈妈烧火做饭时有没有烫着?山路坎坷,会不会摔着?摸不到回家的路,是不是又在外忍饿挨冻……去年5月,芳艳从邻居的电话中得知,母亲上山拾柴时,摔得浑身是伤。放下电话,芳艳再也忍不住,号啕大哭。“我已经失去父亲,再也不能失去母亲了。”辗转了一夜,芳艳作出一个艰难的决定:休学。 从此,芳艳背着行囊,牵着母亲,闯到天津,在一家火锅店安顿下来。打工的日子,芳艳一边悉心照顾母亲,一边省吃俭用赚学费,一晃8个月过去了。 2006年2月,芳艳携母重返她日思夜想的荆门职院。学校领导得知芳艳的经历后,十分感动,为她们母女提供了一间宿舍和每月100元生活费,同时,还为芳艳安排了两份勤工俭学的工作:在校食堂端菜和清扫9间教室。 每天傍晚,是芳艳和妈妈最快乐的时光。妈妈听着芳艳洗衣服、整理房间;芳艳读书读报给妈妈听,或讲学校里发生的趣闻趣事。有时,母女俩手牵着手,在校园里散步、晒太阳…… 母亲的牙齿掉光了,芳艳毫不犹豫拿出辛苦攒下的200元钱,为母亲装上一副假牙。从医院出来,芳艳买来一个苹果,递到母亲嘴边。母亲慢慢嚼着、品着从未吃过的苹果,开心地笑了。“是我拖累了芳艳啊!”采访时,杜桂兰抚摸着芳艳的手,叹了口气。“妈,您看看别人,上大学都难得见到妈妈,我天天可以看见您,比他们好多了!再说,您是我妈,孝顺您是天经地义的呀,我就乐意做您的‘眼睛"和‘拐杖"!”刘芳艳偎着妈妈,脸上盛满幸福。 鸦鹊反哺,羔羊跪乳,刘芳艳的回答亦如此简单:生我是娘! 孝无声,爱无休。刘芳艳背负的不仅仅是年迈的亲娘,而是一座感恩的大山,更是恪守人伦的孝道。她用无私的孝心舞出人间的善与美,绽放出了生命的奇迹。

道德故事 1500字

孝,潜藏着一种巨大的能量,一旦发掘,即可摄人肺腑,感天动地。——题记 2006年9月5日清晨,荆门职业技术学院。薄雾轻笼着校园,清寒袭人。 秋风瑟瑟吹过,树上的一片落叶随风飘舞,在空中滑过一道弧线后,静静地落在路边一位正捧书晨读的女孩肩上。 女孩站起身,合上书,走回寝室,轻轻地推开门。“芳艳!”母亲杜桂兰醒来了,用一口浓重的宁夏方言轻声呼唤着,摸索着,从枕边摸出自己的衣服。“妈,早上挺凉的,您还是多穿点。”刘芳艳从上铺的纸袋里翻出一件外套,帮母亲披上。 梳头、洗漱、煮土豆面,刘芳艳麻利地为母亲做完这些后,抱起书本,匆匆向教室赶去。 这是新学期的第一天,刘芳艳轻快地走着,脸上挂着一抹淡淡的微笑。曾经的沧桑与苦难,夹杂着轻轻寒意扑面而来,却从她的笑容里一闪而过。 刘芳艳,荆门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绘图系的学生。谁能想到,这样一个清瘦、个头不高、面容清秀的女孩,背着盲母上大学,用稚嫩单薄的双肩把一个破碎的家高高撑起,为年迈失明的母亲撑起一片晴空! 为了病重的父亲,14岁的小芳艳叩开县长的家门 1985年,刘芳艳出生于宁夏固原市隆德县下冲村。那里是名副其实的黄土高坡,恶劣的环境锻造了芳艳的坚强,可每说起父亲,她总止不住泪水涟涟。 14岁那年,芳艳的父亲患上食道癌,给这个一贫如洗的家一道晴天霹雳。双目失明的母亲整日以泪洗面,老实憨厚的哥哥不知所措,年幼的芳艳感到前所未有的无助与绝望。北方的冬天冷得可怕。那天下着大雪,气温零下10多摄氏度,滴水成冰。芳艳顶着漫天飞舞的雪花,翻山越岭来到县政府。这一天,是她读书以来第一次旷课。 芳艳从没见过县长,但为了救父亲,她鼓足勇气敲响了县长办公室的门。可是,县长不在。中午,县长还没回来,芳艳从书包里掏出冰冷的馒头,慢慢啃着,心里只有一个念头:要救父亲,我一定要等到县长! 下午下班了,县长还没来。芳艳急了,拉住一个叔叔一问,才知道王学宽县长办完事后直接回家了。 雪下得更大了,凛冽的北风刮在脸上如刀割一般,芳艳按热心人的指点,踏着积雪,深一脚浅一脚走向县长的家。 晚上9点,她敲开县长家的门。或许是这个弱不禁风的小女孩的拳拳孝心感动了王县长,他二话没说,安排民政局批了1000元钱。 钱很快花光了,芳艳和哥哥只好含泪把父亲从医院拖回家。看着父亲食不下咽,枯瘦如柴,芳艳知道,父亲的日子不多了。 刘芳艳揣着借来的200元钱,请人给父亲做了口棺材。看到棺材,父亲的眼泪汹涌而出:“娃,我死了,用两块木板一夹就行了,你们留点钱过日子!”芳艳哭着抓住父亲的手:“爸,您没吃过一顿好饭,没穿过一件新衣,连住的房子也破破烂烂。女儿治不好您的病,只能把这个做厚实点,您到那边,就不会再挨冻受淋了。” 几个月后,父亲带着牵挂,撒手人寰。 为了失明的母亲,她携母辗转千里打工求学 父亲去世后,生活的重担压到了刘芳艳和哥哥身上。2003年9月,刘芳艳历经千难万苦,如愿考取了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同年11月,哥哥外出打工,失去了联系。 在千里之外求学的芳艳,放心不下家中年迈失明的母亲:妈妈烧火做饭时有没有烫着?山路坎坷,会不会摔着?摸不到回家的路,是不是又在外忍饿挨冻……去年5月,芳艳从邻居的电话中得知,母亲上山拾柴时,摔得浑身是伤。放下电话,芳艳再也忍不住,号啕大哭。“我已经失去父亲,再也不能失去母亲了。”辗转了一夜,芳艳作出一个艰难的决定:休学。 从此,芳艳背着行囊,牵着母亲,闯到天津,在一家火锅店安顿下来。打工的日子,芳艳一边悉心照顾母亲,一边省吃俭用赚学费,一晃8个月过去了。 2006年2月,芳艳携母重返她日思夜想的荆门职院。学校领导得知芳艳的经历后,十分感动,为她们母女提供了一间宿舍和每月100元生活费,同时,还为芳艳安排了两份勤工俭学的工作:在校食堂端菜和清扫9间教室。 每天傍晚,是芳艳和妈妈最快乐的时光。妈妈听着芳艳洗衣服、整理房间;芳艳读书读报给妈妈听,或讲学校里发生的趣闻趣事。有时,母女俩手牵着手,在校园里散步、晒太阳…… 母亲的牙齿掉光了,芳艳毫不犹豫拿出辛苦攒下的200元钱,为母亲装上一副假牙。从医院出来,芳艳买来一个苹果,递到母亲嘴边。母亲慢慢嚼着、品着从未吃过的苹果,开心地笑了。“是我拖累了芳艳啊!”采访时,杜桂兰抚摸着芳艳的手,叹了口气。“妈,您看看别人,上大学都难得见到妈妈,我天天可以看见您,比他们好多了!再说,您是我妈,孝顺您是天经地义的呀,我就乐意做您的‘眼睛"和‘拐杖"!”刘芳艳偎着妈妈,脸上盛满幸福。 鸦鹊反哺,羔羊跪乳,刘芳艳的回答亦如此简单:生我是娘! 孝无声,爱无休。刘芳艳背负的不仅仅是年迈的亲娘,而是一座感恩的大山,更是恪守人伦的孝道。她用无私的孝心舞出人间的善与美,绽放出了生命的奇迹。

道德故事如何写

道家则以为所谓天地万物之自然为“道”,而各种事物所得之自然为“德”。对人而言,便是品德。“知荣辱、树新风、我行动”道德实践活动已在全国广大未成年人中开展。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关于道德故事,方便大家学习。更多故事相关内容推荐↓↓↓古代历史人物传奇故事唐朝著名历史故事十二生肖民间故事传说古代妖怪故事传说简短早会激励小故事道德故事1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尤其以勇敢闻名。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能孝敬父母、孝养父母的时间是一日一日地递减。如果不能及时行孝,会徒留终身的遗憾。如果没有办法把握与父母相聚的时间来孝养他们,等到你想要来报答亲恩的时候,为时已晚。我们在父母健在的时候,孝养要及时,不要等到追悔莫及的时候,才思亲、痛亲之不在。道德故事2汉朝时候,有个姓许名武的,他父亲是早已死了,剩下两个弟弟,一个叫许晏,一个叫许普的,年纪都还很小。许武每每在耕田的时候,叫他两个弟弟立在旁边看着,晚上许武自己教他两个弟弟读书。如若弟弟不听他的教训,他就自己去跪在家庙里告罪。后来许武举了孝廉,但是他因为两个弟弟都还没有名望,就把家产分做了三份,自己取了最肥美的田地,和广大的房屋,所有坏的统统给了弟弟。所以当时社会上的人,都称许他的两个弟弟,反而看轻许武了。等到两个弟弟都得了选举,他就会合了宗族和亲戚们,哭着说明当时要给他弟弟显扬名声的缘故,并且把所有的家产,都让给了两个弟弟。道德故事3公元前208年,秦将章邯镇压陈胜、吴广起义之后,又攻破邯郸,反秦武装赵王歇及张耳被迫退守在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被秦将王离率20万人围困。章邯率军20万屯于巨鹿南数里的棘原,并修筑两侧有土墙的通道直达王离营,以供粮草。赵将陈余率军数万屯于巨鹿北,因兵少不敢去救。楚怀王派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带领二十万人马去救赵国。宋义引兵至安阳(今山东曹县东南)后,接连46天按兵不动。对此项羽十分不_,去跟宋义说:“秦军包围了巨鹿,形势这样紧急,咱们赶快渡河过去,跟赵军里外夹击,一定能够打败秦军。”宋义说:“我们还是等秦军和赵军决战以后再说。”他又对项羽说:“上阵跟敌人交锋,我比不上你;要说坐在帐篷里出个计策,你就比不上我了。”项羽说:“现在军营里没有粮食,但是上将军却按兵不动,这样不顾国家,不体谅兵士,哪里像个大将的样子。”第二天,项羽趁朝会的时候,拔出剑来把宋义杀了。他提了宋义的头,对将士说:“宋义背叛大王(指楚怀王),我奉大王的命令,已经把他处死了。”于是将士们则拥项羽为上将军。项羽杀宋义的事,威震楚国,名闻诸侯。随后,他率所有军队悉数渡黄河前去营救赵国以解巨鹿之围。楚军全部渡过漳河以后,项羽让士兵们饱饱地吃了一顿饭,每人再带三天干粮,然后传下命令:“皆沉船,破釜甑”,意思是说把渡河的船(古代称舟)凿穿沉入河里,把做饭用的锅(古代称釜)砸个粉碎,把附近的房屋放把火统统烧毁。这就叫破釜沉舟。项羽用这办法来表示他有进无退、一定要夺取胜利的决心。就这样,没有退路的楚军战士以一当十,杀伐声惊天动地。经过九次的激战,楚军最终大破秦军。秦军的几个主将,有的被杀,有的当了俘虏,有的投了降。这一仗不但解了巨鹿之围,而且把秦军打得再也振作不起来,过两年,秦朝就灭亡了。楚军的骁勇善战大大提高了项羽的声威。以至战胜后,项羽于辕门接见各路诸侯时,各诸侯皆不敢正眼眼看项羽。后来,“皆沉船,破釜甑”演化为成语“破釜沉舟”,以比喻拚死一战,决心很大。道德故事4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论语〃先进》)。他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道德故事5汉朝时候,有个姓姜名肱的,表字叫做伯淮。和他的两个弟弟,一个叫姜仲海,一个叫姜季江的,天性非常友爱。虽然他们兄弟三个人,各自娶了妻子,可是不忍分开了睡,所以他们做了很大的被,兄弟三个人一同睡着。有一次,兄弟们一同到府城里去,晚上碰着了强盗,就要杀他。他们兄弟三个人都抢着死,强盗也就把三个人都释放了,只抢了一些衣服和金钱去。到了府城里,别人家看见姜肱兄弟们都没有了衣服,就问姜肱这是什么缘故。姜肱就用别的话来支开了,终究不肯说明,碰着强盗这一回的事。强盗们得知了,觉得很感激,并且很懊悔,就到了姜肱那儿,叩头谢罪,把以前抢去的物件,统统都还了他们。道德故事6汉朝时候,有一个人姓赵,单名叫孝的,表字常平,和他的弟弟赵礼,很是友爱的。有一年,年成荒歉得很,一班强盗占据了宜秋山,把赵礼捉去了,并且要吃他。赵孝就赶紧跑到了强盗那里,求恳那班强盗们说道,赵礼是有病的人,并且他的身体又很瘦,是不好吃的。我的身体生得很胖,我情愿来代替我的弟弟,给你们吃,请你们把我的弟弟放走了。强盗还没有开口说话,他那弟弟赵礼一定不肯答应。他说道,我被将军们捉住了,就是死了,也是我自己命里注定的,哥哥有什么罪呢。两兄弟抱着,大哭了一番。强盗也被他们感动了,就把他们兄弟俩都释放了。这件事传到了皇帝那里,就下了诏书,给他们兄弟两个都做了官。道德故事71858年,瑞典的一个富豪人家生下了一个女儿。然而不久,孩子突然患了一种无法解释的瘫痪症,丧失了走路的能力。一次,她和家人一起乘船旅行。船长的太太给孩子讲船长有一只天堂鸟。对这只鸟的描述深深地迷住了她,极想亲眼看一看。于是,保姆把她留在甲板上,自己去找船长。她却耐不住,央求服务生立即带她去看天堂鸟。那服务生不知道她不能行走,而只顾带着她一道去看天堂鸟。奇迹发生了:她因为过度地渴望,竟忘我地拉住服务生的手,慢慢地走了起来。从此,她的病痊愈了。也许是由于有童年时忘我而战胜疾病的经历,长大后,她又忘我地投入到文学创作之中,后来成为第一位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女性,她就是茜尔玛·拉格萝芙。道德故事如何写

古代的道德故事50字

曾子避席 “曾子避席”出自《孝经》,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边侍坐,孔子就问他:“以前的圣贤之王有至高无上的德行,精要奥妙的理论,用来教导天下之人,人们就能和睦相处,君王和臣下之间也没有不满,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曾子听了,明白老师孔子是要指点他最深刻的道理,于是立刻从坐着的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够聪明,哪里能知道,还请老师把这些道理教给我。” 在这里,“避席”是一种非常礼貌的行为,当曾子听到老师要向他传授时,他站起身来,走到席子外向老师请教,是为了表示他对老师的尊重。

一篇作文《我的道德故事》 1000字左右

孝,潜藏着一种巨大的能量,一旦发掘,即可摄人肺腑,感天动地。——题记 2006年9月5日清晨,荆门职业技术学院。薄雾轻笼着校园,清寒袭人。 秋风瑟瑟吹过,树上的一片落叶随风飘舞,在空中滑过一道弧线后,静静地落在路边一位正捧书晨读的女孩肩上。 女孩站起身,合上书,走回寝室,轻轻地推开门。“芳艳!”母亲杜桂兰醒来了,用一口浓重的宁夏方言轻声呼唤着,摸索着,从枕边摸出自己的衣服。“妈,早上挺凉的,您还是多穿点。”刘芳艳从上铺的纸袋里翻出一件外套,帮母亲披上。 梳头、洗漱、煮土豆面,刘芳艳麻利地为母亲做完这些后,抱起书本,匆匆向教室赶去。 这是新学期的第一天,刘芳艳轻快地走着,脸上挂着一抹淡淡的微笑。曾经的沧桑与苦难,夹杂着轻轻寒意扑面而来,却从她的笑容里一闪而过。 刘芳艳,荆门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绘图系的学生。谁能想到,这样一个清瘦、个头不高、面容清秀的女孩,背着盲母上大学,用稚嫩单薄的双肩把一个破碎的家高高撑起,为年迈失明的母亲撑起一片晴空! 为了病重的父亲,14岁的小芳艳叩开县长的家门 1985年,刘芳艳出生于宁夏固原市隆德县下冲村。那里是名副其实的黄土高坡,恶劣的环境锻造了芳艳的坚强,可每说起父亲,她总止不住泪水涟涟。 14岁那年,芳艳的父亲患上食道癌,给这个一贫如洗的家一道晴天霹雳。双目失明的母亲整日以泪洗面,老实憨厚的哥哥不知所措,年幼的芳艳感到前所未有的无助与绝望。北方的冬天冷得可怕。那天下着大雪,气温零下10多摄氏度,滴水成冰。芳艳顶着漫天飞舞的雪花,翻山越岭来到县政府。这一天,是她读书以来第一次旷课。 芳艳从没见过县长,但为了救父亲,她鼓足勇气敲响了县长办公室的门。可是,县长不在。中午,县长还没回来,芳艳从书包里掏出冰冷的馒头,慢慢啃着,心里只有一个念头:要救父亲,我一定要等到县长! 下午下班了,县长还没来。芳艳急了,拉住一个叔叔一问,才知道王学宽县长办完事后直接回家了。 雪下得更大了,凛冽的北风刮在脸上如刀割一般,芳艳按热心人的指点,踏着积雪,深一脚浅一脚走向县长的家。 晚上9点,她敲开县长家的门。或许是这个弱不禁风的小女孩的拳拳孝心感动了王县长,他二话没说,安排民政局批了1000元钱。 钱很快花光了,芳艳和哥哥只好含泪把父亲从医院拖回家。看着父亲食不下咽,枯瘦如柴,芳艳知道,父亲的日子不多了。 刘芳艳揣着借来的200元钱,请人给父亲做了口棺材。看到棺材,父亲的眼泪汹涌而出:“娃,我死了,用两块木板一夹就行了,你们留点钱过日子!”芳艳哭着抓住父亲的手:“爸,您没吃过一顿好饭,没穿过一件新衣,连住的房子也破破烂烂。女儿治不好您的病,只能把这个做厚实点,您到那边,就不会再挨冻受淋了。” 几个月后,父亲带着牵挂,撒手人寰。 为了失明的母亲,她携母辗转千里打工求学 父亲去世后,生活的重担压到了刘芳艳和哥哥身上。2003年9月,刘芳艳历经千难万苦,如愿考取了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同年11月,哥哥外出打工,失去了联系。 在千里之外求学的芳艳,放心不下家中年迈失明的母亲:妈妈烧火做饭时有没有烫着?山路坎坷,会不会摔着?摸不到回家的路,是不是又在外忍饿挨冻……去年5月,芳艳从邻居的电话中得知,母亲上山拾柴时,摔得浑身是伤。放下电话,芳艳再也忍不住,号啕大哭。“我已经失去父亲,再也不能失去母亲了。”辗转了一夜,芳艳作出一个艰难的决定:休学。 从此,芳艳背着行囊,牵着母亲,闯到天津,在一家火锅店安顿下来。打工的日子,芳艳一边悉心照顾母亲,一边省吃俭用赚学费,一晃8个月过去了。 2006年2月,芳艳携母重返她日思夜想的荆门职院。学校领导得知芳艳的经历后,十分感动,为她们母女提供了一间宿舍和每月100元生活费,同时,还为芳艳安排了两份勤工俭学的工作:在校食堂端菜和清扫9间教室。 每天傍晚,是芳艳和妈妈最快乐的时光。妈妈听着芳艳洗衣服、整理房间;芳艳读书读报给妈妈听,或讲学校里发生的趣闻趣事。有时,母女俩手牵着手,在校园里散步、晒太阳…… 母亲的牙齿掉光了,芳艳毫不犹豫拿出辛苦攒下的200元钱,为母亲装上一副假牙。从医院出来,芳艳买来一个苹果,递到母亲嘴边。母亲慢慢嚼着、品着从未吃过的苹果,开心地笑了。“是我拖累了芳艳啊!”采访时,杜桂兰抚摸着芳艳的手,叹了口气。“妈,您看看别人,上大学都难得见到妈妈,我天天可以看见您,比他们好多了!再说,您是我妈,孝顺您是天经地义的呀,我就乐意做您的‘眼睛"和‘拐杖"!”刘芳艳偎着妈妈,脸上盛满幸福。 鸦鹊反哺,羔羊跪乳,刘芳艳的回答亦如此简单:生我是娘! 孝无声,爱无休。刘芳艳背负的不仅仅是年迈的亲娘,而是一座感恩的大山,更是恪守人伦的孝道。她用无私的孝心舞出人间的善与美,绽放出了生命的奇迹。

古代道德故事

古人讲礼貌故事(曾子避席,程门立雪)。 曾子避席 “曾子避席”出自《孝经》,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边侍坐,孔子就问他:“以前的圣贤之王有至高无上的德行,精要奥妙的理论,用来教导天下之人,人们就能和睦相处,君王和臣下之间也没有不满,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曾子听了,明白老师孔子是要指点他最深刻的道理,于是立刻从坐着的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够聪明,哪里能知道,还请老师把这些道理教给我。” 在这里,“避席”是一种非常礼貌的行为,当曾子听到老师要向他传授时,他站起身来,走到席子外向老师请教,是为了表示他对老师的尊重。 程门立雪 “程门立雪”这个故事,说的是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ZUO)向程颢程颐拜师求教的事儿。二程是洛阳伊川人,同是宋代著名儒学家。二程学说,后来为朱熹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杨时、游酢,向二程求学,非常恭敬。杨游二人,原先以程颢为师,程颢去世后,他们都已四十岁,而且已考上了进士,然而他们还要去找程颐继续求学。故事就发生在他们初次到嵩阳书院,登门拜见程颐的那天。 相传,一日杨时、游酢,来到嵩阳书院拜见程颐,正遇上这位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假睡。程颐明知有两个客人来了,他欲不言不动,不予理睬。杨、游二人怕打扰先生休息,只好恭恭敬敬,肃然待立,一声不吭等候他睁开眼来。如此等了好半天,程颐才如萝初醒,见了杨、游,装作一惊说道:“啊!啊!贤辈早在此呼!”意思是说你们两个还在这儿没走啊。那天正是冬季很冷的一天,不知什么时候,开始下起雪来。门外积雪,有一尺多深。 这个故事,就叫“程门立雪”。在宋代读书人中流传很广,后来形容尊敬老师,诚恳求教,人们就往往引用这个典故和这句成语。

名人道德故事

  名人道德故事  1.仁智的孙叔敖  孙叔敖,春秋时期的楚国名臣。小时候的孙叔敖就是一个好孩子,他勤奋好学,尊敬长辈,孝敬母亲,很受邻里的喜爱。 有一次,孙叔敖外出玩耍,忽然看到路上爬着一条双头蛇。 他以前听别人说,谁要是看见双头蛇,谁就会死去。孙叔敖乍一 见这条蛇,心中不免一惊。他决定马上把这条双头蛇打死,不能 再让别人看见,于是他拾起路边的大石块,打死了双头蛇,并把 它深深地埋起来。 回到家里,孙叔敖闷闷不乐,饭也不吃,一个人坐在油灯前 看书发呆。 他母亲看到这孩子的情绪有些不对头,便问道:“孩子,你 今天是怎么啦?” 孙叔敖抬头看了看母亲,摇摇头说:“没什么。”然后低下头 去,依然无精打采。 母亲伸出手,摸了摸他的额头说:“是不是生病了?” 孙叔敖再也憋不住了,一下扯住母亲的衣袖伤心地哭起来。 妈妈感到十分诧异,问道:“孩子,你到底出了什么事啊,哭得 这么伤心?” 孙叔敖边哭边说:“今天我在外面看到了一条双头蛇。听人 说,看见这种蛇的人会死去的,要是我死了,我就再也见不到时您了” 母亲边安慰他边问道:“那条蛇现在在哪里呢?” 孙叔敖边擦眼泪边回答说:“我怕再有人看见它也会死去, 就把它打死后,埋起来了。” 听了孙叔敖的话,母亲很感动,她高兴地摸着孙叔敖的头说: “好孩子,你做得对。你的心眼这么好,你一定不会死的。好人 总是有好报的。” 孙叔敖半信半疑地看着母亲,点了点头。 后来,孙叔敖长大成人,由于他的学识品德好,做了楚国的 令尹。在他还没正式上任时,老百姓就已经很依赖他了。  2.不与人争功的晏子  晏婴,又称晏子,春秋后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 交家。晏婴是齐国上大夫之子,齐灵公时期,晏婴继任为上大夫。 据说晏婴身材不高,其貌不扬,却以生活节俭、谦恭下士著称。 齐景公从诊断患病后,已经十几天卧床不起了。这天晚上, 他突然梦见自己与两个太阳搏斗,结果败下阵来,惊醒后竟吓出 了一身冷汗。 第二天,晏子来拜见齐景公。齐景公不无担忧地问晏子:“我 在昨夜梦见与两个太阳搏斗,我却被打败了,这是不是我要死了 的先兆呢?”晏子想了想,就建议齐景公召一个占梦人进宫,先 听听他是如何圆这个梦,然后再讲道理。齐景公于是委托晏子去 办这件事。 晏子出宫以后,立即派人用车将一个占梦人请来,占梦人问: “您我来有什么事呢?”晏子遂将齐景公做梦的情景及其担忧告 诉了占梦人,并请他进宫为之圆梦。占梦人对晏子说:“那我就 反其意对大王进行解释,您看可以吗?”晏子连忙摇头说:“那 倒不必。因为大王所患的疾病属阴,而梦中的双日属阳。一阴不 可能战胜二阳,所以这个梦正好说明大王的肾病就要痊愈了。你 进宫后,只要照这样直说就行了。” 占梦人进宫以后,齐景公问道“我梦见自己与两个太阳搏斗 却不能上取胜,这是不是预兆我要死了呢?”占梦人按照晏子的 指点回答说:“您所串的病属阴,而双日属阳,一阴当然难敌二 阳,这个梦说明您的病很快就会好了。” 齐景公听后,不觉大喜。由于放下思想包袱不,再加上合理 用药和改善饮食,不出数日,果然病就好了。为此,他决定重赏 占梦人,可是占梦人却对齐景公说:“这不是我的功劳,是晏子 教我这样说的。”齐景公又决定生赏晏子,而晏子则说:“我的话 只有由占梦人来讲才有效果;如果是我直接说出来,大王一定不 肯相信。所以,这件事应该是占梦人的功劳,而不能记在我的名 下。” 最后,齐景公同时重赏了晏子和占梦人,并且赞叹道:“晏 子不与人争功,占梦人也不隐瞒别人的智慧,这都是君子所应该 具备的可贵品质啊!”  3.宽厚待人的闵子骞  闵子骞是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的高徒,在孔门中以德行与 颜回并称,为七十二贤人之一。他以孝为人称道,明朝编撰的《二十四孝图》,闵子骞在很小的时候,生身母亲就不幸去世了,于 是,父亲又给他娶了一个继母。 开始,后母对闵子骞还过得去,自从她连生了两个儿子以后, 对闵子骞就越来越不好了。闵子骞常常受到后母的虐待。 继母对自己的两个亲生儿子非常好,有好吃的,就偷偷地给 自己生的两个儿子吃。闵子骞不但吃不到时好的,还常常吃不饱 饭。 闵子骞是个极孝顺的孩子,他从不把自己受虐待的事跟父亲 说。马马虎虎的父亲也就不知道自己的大儿子天天在受罪。 一年冬天,后母给自己的两个新生儿子缝了用棉絮做的棉 衣,穿在身上暖暖和和的。给闵子骞穿的却是用芦花絮做的棉衣, 闵子骞浑身上下冻得直哆嗦。 一天,子骞的父亲坐着他们兄弟三人拉着的车外出去干活。 数九的天气,特别冷,西北风呼呼地刮着。闵子骞的芦花棉衣哪 儿能挡住房寒冷的西北风呢?他冻得脸色灰白,手都被冻僵了, 一点也使不上劲儿。而子骞的两个弟弟却因为拉车赶路,身上穿 得又暖和,脸上直冒热汗,脸色红扑扑的。 父亲一看,弟兄三个同样干活,弟弟们热得直冒汗,子骞却 冷得瑟瑟发抖。父亲连连夸奖两个弟弟干活卖力气,并认为子骞 一定是在耍滑偷懒。父亲一气之下,竟用鞭子抽打子骞。 不料,那鞭子抽得狠了,抽破了棉衣,棉衣里的芦花絮飞了 出来。父亲见状,这才恍然大悟。父亲学生地责备自己:“原来 子骞在受冻,我干了些什么啊?”子骞却连忙安慰父亲:“父亲 别生气,都是孩儿不好!” 回到家中,父亲把继母叫出来,指着子骞身上的芦花棉衣大 大骂她不仁不贤,不配做好孩子的长辈。继母羞得满面通红,连 连说是自己不好,请求丈夫和孩子们的宽恕。但子骞的父亲正在 气头上,还是把继母赶回了娘家。 闵子骞一看,心中十分不安,连忙跪在地上哀求父亲说:“母 亲在您身边,只有我一个人受寒冷,如果您赶母亲走,那我们兄 弟三人都将变得孤苦伶仃啊!”子骞见父亲还是不肯原谅断母, 就替继母请罪,继母听了子骞的话,羞愧极了,连连对丈夫说: “今后,我再也不对子骞那样了!” 子骞的父亲这才原谅了妻子。子骞的善良宽厚感动了继母, 从此以后,继母待子骞胜过亲生儿子。

六个道德故事的介绍

《六个道德故事》是一本书籍,包含了六个故事。作者是法国的侯麦,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发行。

身边的道德故事300字

在深圳的职场上,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说是有一位求职者到一家公司去应聘,由于各方面的条件都很不错,他很快便从众多的应聘者中脱颖而出。面试的最后一关,由公司的总裁亲自主持。当这位求职者刚一跨进总裁的办公室,总裁便惊喜地站起来,紧紧握住他的手说:“世界真是太小了,真没想到会在这儿碰上你,上次在东湖游玩时,我的女儿不慎掉进湖中,多亏你奋不顾身地跳下水去将她救起。我当时由于忙,忘记询问你的名字了。你快说,你叫什么?”这位求职者被弄糊涂了,但他很快便想到可能是总裁认错人了。于是,他平静地说:“总裁先生,我从来没有在东湖救过人,你一定是认错人了。”但无论这位求职者如何解释,总裁依然一口咬定自己不会记错。求职者呢,也犯起了倔强,就是不肯承认自己曾经救过总裁的女儿。过了好一会儿,总裁才微笑着拍了一下这位求职者的肩膀,说:“你的面试通过了,明天就可以到公司来上班,你现在就到人事部去报到吧!”原来,这是总裁刻意导演的一场心理测试:他口头制造了一起“救人”事件,其目的是要考查一下求职者是否诚实。在这位求职者前面进来的几位,因为都想将错就错,乘机揽功,结果反被总裁全部淘汰了,而这位求职者却在面试的时候,成功地展示了自己诚实的美德,所以轻松地将自己带入成功者的行列。许多事实都证明:成功,往往与诚实结伴而行。诚实是一个“好人”最基本的人格要素,也是做人最基本的道德要求。诚实是成功的基石,也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路标”。

道德故事1500

。。

道德故事

孔融让梨

道德故事

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 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 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传统道德故事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 文化 凝炼而成的社会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我们重视自身修养,同时又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积极的进取精神。下面是我为大家准备的传统道德 故事 ,希望大家喜欢!    传统道德故事篇一   金兵攻城掠地,烧杀抢掠的消息不断传到相州阴阳(今属河南)岳飞的家乡。自幼习 武研读兵书的岳飞再也抑制不住报国杀敌的心,参加了抗金队伍。   他唯一放心不下的是操劳一生的母亲。临行,深明大义的岳母为让儿子安心杀敌,在岳飞的背上刺下“精忠报国”四个大字。   “你一生的志向就在这四个字里面了,”岳母说,“我的期望也在里面了。只盼你早日传来杀敌立功的喜讯。”   岳飞凭借他作战的英勇和韬略,很快成为抗金队伍年青的将领。   1127年,岳飞率岳家军渡过黄河,与义军的八字军联合攻打金军。战斗中,岳飞将金军大将拓跋耶乌抓下马来,惊得金军弃甲而逃。   1129年,为灭南宋,金军将领兀术率大军渡过长江 ,建康(今南京)、镇江 、杭州、越州、定海纷纷攻陷。贪生怕死的宋高宗一路逃命,亡命途中还想与金议和。岳飞难忍亡国的仇恨,率岳家军与金兵殊死激战,连胜六仗,将金兵赶到长江 边。接着,岳飞又与韩世忠合作,韩世忠在镇江 黄天荡围住金兵十万,岳飞在建康郊外大败金兵,收复了建康。从此,金兵听到岳家军的名字便心惊肉跳。   1140年,为收复江 南失地,岳飞与儿子岳云率军渡过长江 ,到河南郾城,准备与金军决战。   这次决战非同小可,宋军胜,金军就会被赶过黄河;金军胜,宋军就会败退长江 以南,南宋朝廷便岌岌可危。   金兀术率十万大军决战,还将训练多年的战阵“铁浮图”、“拐子马”带到郾城。“铁浮图”就是铁甲骑兵,士兵和战马头戴铁盔,身披双层重甲,战马以皮绳相连,上阵冲杀,刀枪不入,像一堵铁墙横扫敌阵。“拐子马”就是轻骑兵,配在“铁浮图”两翼,当“铁浮图”冲乱敌阵后,“拐子马”便在乱军中驰骋冲杀。   金兀术怪异的战阵没有吓倒岳飞,他用极短的时间训练出一支使用长柄利斧和钩镰枪的队伍,来对付“铁浮图”和“拐子马”。   决战开始了。金兀术自信地令士兵吹起进攻的号角。在充满杀气的号角声中,“铁浮图”像山一样压向了岳家军。   岳飞下令擂起战鼓,战鼓震动了大地,令金军的号角变成了扰人的蝉声。一支步兵出现在岳家军阵前,手执长柄利斧和钩镰枪,怒目躬身,等着金军的“铁浮图”冲来。   两军冲撞的一瞬间,岳军兵士敏捷地钻入敌阵,飞快地挥斧砍战马的马腿,用钩镰钩马上骑兵的盔甲。皮绳连着的铁骑一匹马的马腿被砍断便倒下一片;穿着厚甲的金兵被钩镰枪钩下马站立不起,只等着岳家军砍他们的头颅。战场上金军被杀得血流成河,尸骨成山。   此战不久,岳家军在朱仙镇再败金军。金军草木皆兵,如丧家之犬逃到黄河北岸。宋军在黄河南岸军旗猎猎。岳飞豪情万丈地指着北岸鼓励将士:“我们要一直打到金人的老巢黄龙府,在那里开怀痛饮。”   金军上下哀叹说:“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岳飞成了金国灭宋不可逾越的障碍。   可就在收复中原失地指日可待的时候,宋高宗赵构害怕岳飞功高威胁到他的皇位,便在奸臣秦桧的怂恿下,连发十二道金牌,催岳飞“班师”。   这哪里是得胜“班师”,分明是临阵撤军,拱手将收复的失地再送给金人。岳飞悲痛欲绝,愤然道:“十年努力,一旦付诸东流,收复各州,一朝全部丢弃。社稷(ji)江 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   岳飞回到临安(南宋临时的都城)不久,便被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陷害入狱,1141年农历12月29日深夜,将岳飞毒死在风波亭。一同遇难的还有他的儿子岳云,部将张宪。   岳飞英勇抗战的爱国主义精神千百年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为国家和民族的兴亡取义成仁。“精忠报国”已成为每一个中国人毕生追求的美德。    传统道德故事篇二   夜风一凉,母亲需关窗睡觉时,孔融知道秋天要到了,后园梨树上的梨要熟了。   春天白白的梨花一谢,枝头上的梨苞便开始悄悄长大,秋风一起,那梨苞就变成了黄橙橙的梨。   谁也没注意梨苞的长大,可四岁的孔融看到了。他天天上后园,天天看梨树,天天感悟着树上梨苞的变化,直到有一天闻到梨的清香。   他开始知道什么是馋。仰头望着黄橙橙的梨,盼着掉到他的口中。可他很乖,父亲说,不到熟透不摘梨,他便等着,那怕唇角流出了口水。   梨终于都熟透了,挂在枝头,就像一盏盏年夜里的小黄灯笼,闪着诱人的光。全家都去摘梨,这天便成为孔家一年中最快活的日子。   一方小木桌摆在梨树下,一盆清香诱人的梨摆在小木桌的中央。   “吃吧。”父亲慈爱地对孩子们说。   可孩子们围在桌旁谁也不敢伸手,企盼的眼睛都瞅着母亲,盼着母亲挑选自己做第一个吃梨人。   懂规矩的孩子们令母亲很欣慰,她将希望通过目光在每个孩子的脸上都停留了一会儿,但最后还是将希望给了孔融。她抚摸着孔融的头说:“我知道你从春天就盼着梨长大,那么就由你第一个挑梨吃吧。”   孔融笑了,笑得很甜,可当手伸到梨盆时犹豫了。他仔细地看过每只梨后,拿起一只最小的离开了小木桌。随后,孩子们一声欢叫,扑向了梨盆。   父亲被孔融的举动搞糊涂了,这孩子可是天天想吃梨啊。“孔融,你为什么挑了只最小的?”   孔融闪闪眼睛:“哥哥们年龄大,我年纪小,当然要吃小的了。”   “可是弟弟比你还要小啊。”   孔融瞥了父亲一眼,认为父亲很无知。“我是哥哥,当然要把大的留给弟弟了。”   父亲母亲都笑了,笑得比哪一年的摘梨日都开心。   孔融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他四岁让梨的故事讲来总令人感动不已,这是因为在小孔融的身上表现出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谦恭礼让的美好情感。正是这种情感,孕育了孔融优美的诗文,成就了他的文学事业。    传统道德故事篇三   城隍庙的晨钟一响,长山(今山东邹平县境内)城也就醒了。寺内的和尚开始打扫寺院,城里城外的人家也开始了每日的劳作。   可范仲淹却是早醒着的,老子《道德经》中难释的篇章让他苦思了一夜 。他走出斋房,在大殿前的白皮松下伸展着困乏的腰身。他不能睡,还要早早地赶到书馆去向先生求教。   范仲淹两岁失去了父亲,母亲易嫁,将他从苏州吴县的江 南水乡带到了这里。家中贫寒,幼时启蒙的学习 在村中的义学学堂就可以了;长到少年,立志以天下为已任的小仲淹要深造,就只有到县城士绅办的书馆去求学了。这苦了范母,但她知道儿子的远大志向,于是向四邻求借了些钱,将小仲淹送到长山城。无钱和富家子弟同住书馆,范母又携小仲淹到城隍庙求住持在庙中借宿。慈悲为怀的住持为范母的爱子之心感动,扫出一间低矮潮湿的斋房供范仲淹寄宿读书。母亲走后,这里就变成了范仲淹的家。   他用冷水冲洗了头,苦读了一夜 的脑袋终于清醒过来。   他要吃早饭了。饭是半夜做好的,在一只钵盂里。那是用二两糜子熬成的粥,两个时辰,那粥便凝成了皮冻状。他用刀将粥糜划成四块,两块是他的早饭,另两块就要等到晚上享用了。   每当中午和半夜,他都很饿,但他忍耐着,只要有书读,他的心底就是快乐的。   他要上学了。恰在这时,他的一位商贾子弟的同窗匆匆赶来,身后跟着一位仆人,仆人拎着一只食盒,食盒里放着精美的菜肴。   “范仲淹,你看我给你带来了什么?”同窗兴致勃勃地说。   仆人将食盒放到斋房中破旧的书桌上,打开盒盖,菜肴诱人的香味立即飘散了出来。   “我把你天天吃粥糜的事告诉了父亲,父亲说,你是个有抱负的人,教我给你送来这些好吃的补补身体。”同窗很真诚地对范仲淹说。   “承谢伯父的关爱,可是我已吃过了。”范仲淹淡淡地说,“我们还是上学去吧。”   这很令同窗失望。也许是他爱面子吧?同窗想,那就放在这里让他独自一人慢慢品尝。   可世上总有愿望与结果相悖的事情发生,同窗天天去斋房观察菜肴是否被范仲淹动过,范仲淹却依然天天吃他的粥糜,无视菜肴的存在。   第三天,同窗终于忍耐不住,生气地问范仲淹:“我诚意送吃的给你,你为什么不肯吃?”   范仲淹向同窗作揖致歉,然后说:“我家境贫寒,已吃惯了粥糜,如果突然享用你送来的菜肴,以后咽不下粥糜,吃不了苦怎么办?”   同窗听后,感慨万端,从此对范仲淹更加钦佩。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少年求学以勤俭自励,远避奢华,这种美德源于他自幼树立的高远志向,也培育了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思想。

中国古代18个道德故事有哪些?

1、孔融让梨:孔融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他年幼时,每次和哥哥一起吃梨.总是拿一个最小的。父亲问他原因,他说:“我是弟弟,年龄最小,应该吃小的”。后来,“孔融让梨”成为团结友爱的典范。2、曾子避席: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孔子要向他传授高深的理论,曾子本来坐着,听了便从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站立,表达了他对老师的充分尊敬。3、千里送鹅毛:唐朝时,云南一少数民族的首领派特使缅伯高向太宗贡献天鹅。在路上,缅伯高不小心让天鹅飞走了,只剩几根鹅毛。到长安后,缅伯高拜见唐太宗,奉上鹅毛并附诗“礼轻情意重,千里送鹅毛”。这个典故比喻礼物单薄,情意却异常浓厚。4、三顾茅庐:东汉末年,刘备为求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三次到其住处请他,最后才等到诸葛亮。”三顾茅庐”后来成为形容求贤若渴的著名典故。5、车胤囊萤:车胤是晋朝人,自幼聪颖好学却家境贫寒,常无油点灯。于是他夏夜就捕捉萤火虫,用以照明夜读,学识与日俱增,成为知名学者。“车胤囊萤”也成为勤奋学习的典故。6、身无长物:王恭当官后回家,同族的一个长辈去看到他坐在一张竹席上便说,你从东边回来,应该有不少这种东西,可不可以给我一张。王恭将席子送给他,自己之后却只能坐草席了。那人听说后非常惊讶说,我本来以为你还有多余的竹席。王恭回答,我为人从来没有多余的东西。7、乐善好施:李士谦是北朝魏齐时人,他家中十分富有。有一年他把几千石粮食借给乡亲,但当年灾荒,借粮的人无力偿还,他.便将借契全部烧掉。第二年庄稼丰收,借粮的人来还粮,他仍然坚决拒收。这也成为乐于助人的典范。8、张良拜师:张良在成为刘邦军师以前,有一天在桥上散步,碰到一个老人故意把鞋子掉到桥下,让张良把鞋捡上来给他穿上。张良照做后,老人高兴地称他孺子可教,并给他一本《太公兵法》。张良仔细研读,终于成为一代军师。这个故事后来成为尊老敬老的著名典故。9、崔枢还珠:崔枢是唐代人,他赶考时曾和一个商人住在一起。后来商人得了重病去世,送给他一颗价值万贯的宝珠。崔枢埋葬了商人,却没有收下宝珠,而是将其一同葬进坟墓。他的不贪钱财后来传为美谈。10、舍身救友:荀巨伯是东汉桓帝时的贤士。一次他去探望重病的朋友,恰逢胡兵围攻城。他不肯独自逃跑,甘愿用自己的性命代替朋友的性命。胡兵大受感动,率军撤回,全城都得救。荀巨伯对友情的忠诚也流传千古。11、管鲍之交:春秋时,鲍叔牙是齐桓公的谋士,他的好友管仲曾经在齐桓公敌人的门下做事,失败后被俘虏。齐桓公让鲍叔牙做相国,他反倒大力推荐管仲。最终管仲做了相国,鲍叔牙则成为其手下,这段友谊在历史上传为美谈。12、许衡不食无主之梨:许衡是元代理学家。有一次他在盛夏时走路,十分口渴,遇到路边有一棵梨树,别人都争着搞梨来吃,唯有许衡独自端坐。有人问他,他说,梨树没有主人,我的心却有主人。别人所遗失的东西,即使有丝毫不合乎道义也不能接受。13、晏子朝总是乘弊车驽马:春秋时,齐国国相晏子上朝总是乘弊车驽马。齐景公多次派人送给他豪华大车,他都谢绝了,认为自己管理百官,应该从自己做起、勤俭节约,为百官和百姓作出表率。14、程门立雪:宋代时,程颐的学生杨时、游酢某次一同前往程颐家求教问题,来到老师家时却发现程颐睡着了,他们不忍打搅,就静静地侍立门外等候。当时天寒大雪,当老师醒来时他们的脚下已积雪一尺深。“程门立雪”后来成为广为流传的尊师典范。15、交友诚信:东汉时,张劭和范式一同住在太学里读书,是很好的朋友。学成离别时,两人约定两年后的中秋节中午在张劭家再见。两年后中秋,张劭杀鸡备饭,正午时范式果然从数千里外赶来。两人交友诚信的典故也由此流传。16、缇索救父:西汉时,官吏淳于意被判肉刑被押送上京。他的小女儿淳于缇索坚持一路随父亲进京,为救父亲向汉文帝上书,最终令汉文帝废除肉刑,成为著名的孝顺典故。17、孟母三迁:孟子幼年时,家附近的环境不好,其母为了更好地教育孩子多次迁居。“孟母三迁”后成为父母用心良苦培育孩子的典故。18、赵柔卖梨:赵柔是北魏人,一次他上街去卖犁,有个人要买赵柔的犁,赵柔要价二十匹绢,另一人见他要价太低,于是要出三十匹绢来买,赵柔却说,与人交易,一言便定,岂可以利动心,还是卖给了原来那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