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婆术

阅读 / 问答 / 标签

苏格拉底提出的产婆术是什么?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的哲学家和教育家,生于雅典一个平民家庭,母亲是一个接生婆。他从小跟着母亲到别人家去接生,帮助递递器械,打打下手。这一段生活经历在苏格拉底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他从助产中得到了启迪,创立了一种教育方法。他称其为“产婆术”。产婆术(art of midwifery),亦译“接生术”、“助产术” ,别称“理智助产术”、“精神助产术”。是指古希腊苏格拉底关于寻求普遍知识的方法。通过双方的交谈,在问答过程中,不断揭示对方谈话中自相矛盾之处;从而逐步从个别的感性认识,上升到普遍的理性认识、定义、知识。苏格拉底一贯自称无知,但却能帮助别人产生知识,正像他毋亲费娜瑞特(Phaenarete)是一个产婆,自己年老不能生育,却能给人接生一样。具体方法是在与学生谈话的过程中,并不直截了当地把学生所应知道的知识告诉他,而是通过讨论问答甚至辩论方式来揭露对方认识中的矛盾,逐步引导学生自己最后得出正确答案的方法。在色诺芬的《回忆苏格拉底》中,记述了苏格拉底与学生讲座有关"正义"和"非正义"的对话,在这个对话中,苏格拉底就采用了这种方法。苏格拉底要求学生列出两行,正义归于一行,非正义归于另一行。他首先问"虚伪"归于哪一行?学生答,归于非正义的一行。苏格拉底又问,偷盗、欺骗、奴役等应归于哪一行?学生答,归于非正义的一行。苏格拉底反驳道,如果将军惩罚了敌人,奴役了敌人,战争中偷走了敌人的财物,或作战时欺骗了敌人,这些行为是否是非正义的呢?学生最后得出结论,认为这些都是正义的,而只有对朋友这样做是非正义的。苏格拉底又提出,在战争中,将军为了鼓舞士气,以援军快到了的谎言欺骗士兵,制止了士气的消沉;父亲以欺骗的手段哄自己的孩子吃药,使自己的孩子恢复了健康;一个人因怕朋友自杀,而将朋友的剑偷去,这些行为又归于哪一行呢?学生得出结论,认为这些行为都是正义的,最后迫使他们收回了自己原来的主张。拓展资料: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作为一种学生和教师共同讨论、共同寻求正确答案的方法,有助于激发和推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内部已有的知识引出来。亚里士多德称其为“归纳的论证”。参考资料来源:产婆术-百度百科

产婆术体现的教学方法

产婆术体现的教学方法是谈话法。产婆术也称问答法、产婆术。在苏格拉底看来,教师教学的过程就像是助产婆把胎儿从母亲的肚里接生出来一样,即思想之接生过程,所以称为产婆术。由讥讽、助产术、归纳和定义四个步骤组成,即在谈话中,通过不断地追问和辩难,迫使受教育者意识到自己的谬误,进而从具体现象中找到事物的共性和本质,并上升为一般概念。苏格拉底一贯自称无知,但却能帮助别人产生知识,正像他母亲费娜瑞特(Phaenarete)是一个产婆,自己年老不能生育,却能给人接生一样。产婆术优缺点1、优点这种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遵循了人的认知规律,能使人更加深刻地发现真理、理解教育内容,教师不灌输、不强加,而是自然而然地把知识传授给受教育者。2、缺点问答法不是万能的教学方法,它只能在一定的条件下和适度的范围内运用。如受教者须有探求真理、追求知识的愿望和热情;受教者必须就所讨论的问题已经积累了一定的事实和知识;谈话对象是已经有了一定知识基础和推理能力的成年人,这种方法不能机械地搬用于幼年儿童。

其教学法被称做“产婆术”的教育家是(  )。

【答案】:B苏格拉底曾说,他自己虽然无知,但却能用辩论的方法帮助别人获得知识,正如他的母亲是助产士,虽年老不能生育,但能帮助别人生产一样。由于这个原因,“苏格拉底教学法”又被称做“产婆术”(或“助产术”)。

其教学法被称做“产婆术”的教育家是( )。

【答案】:BB[解析]苏格拉底曾说,他自己虽然无知,但却能用辩论的方法帮助别人获得知识,正如他的母亲是助产士,虽年老不能生育,但能帮助别人生产一样。由于这个原因“苏格拉底教学法”又被称做“产婆术”(或“助产术”)。

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体现的教学原则是(A)A.启发性原则B.量力性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循序渐进原则苏格拉底法可以分为四个部分:讥讽、助产术、归纳和下定义。所谓“讥讽”,就是在谈话中让对方谈出自己对某一问题的看法,然后揭露出对方谈话中的自相矛盾,使对方承认自己对这一问题实际上一无所知。所谓“助产术”,就是用谈话法帮助对方把知识回忆起来,就像助产婆帮助产妇产出婴儿一样。所谓“归纳”,是通过问答使对方的认识能逐步排除事物的个别的特殊的东西,揭示出事物的本质的普遍的东西。从而得出事物的“定义”。这是一个从现象、个别到普遍、一般的过程。相关拓展:基本介绍产婆术是指古希腊苏格拉底关于寻求普遍知识的方法。通过双方的交谈,在问答过程中,不断揭示对方谈话中自相矛盾之处;从而逐步从个别的感性认识,上升到普遍的理性认识、定义、知识。苏格拉底一贯自称无知,但却能帮助别人产生知识,正像他母亲费娜瑞特是一个产婆,自己年老不能生育,却能给人接生一样。苏格拉底的“精神助产术”以独特的教导方式启迪人们对问题的思考,实则体现了人文精神,即一切都经自己思考。他要求他的对手给出关于这些问题的一个概括性说明和总体性定义。当他得到这类定义或说法时,他会进一步问更多的问题,以显示这个定义可能有的弱点。苏格拉底把这套方法比作“精神助产术”,即通过比喻、启发等手段,用发问与回答的形式,使问题的讨论从具体事例出发,逐步深入,层层驳倒错误意见,最后走向某种确定的知识。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首创的产婆术教学法最具特色的流程是

苏格拉底的“产婆术” 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Socrates,前469-前399)苏格拉底的教学方法主要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是讽刺。他经常与各种人谈话,出

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教学原则是“贵在有疑”,启发式教学法。

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是什么教学方法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创立了“产婆术”。它体现的主要教学方法是( )。   A.讲授法   B.讨论法   C.谈话法  D.演示法  正确答案:C 

苏格拉底产婆术是什么教学方法

谈话教学。产婆术可以翻译为接生术、助产术,别称理智助产术、精神助产术。是指古希腊苏格拉底关于寻求普遍知识的方法。通过双方的交谈,在问答过程中,不断揭示对方谈话中自相矛盾之处;从而逐步从个别的感性认识,上升到普遍的理性认识、定义、知识。这个知识的教学方法是通过教学者与被教学者通过双方交谈,让受教者通过聊天内容使问题的讨论从具体事例出发,逐步深入,层层驳倒错误意见。

苏格拉底产婆术体现的教学原则

1.“产婆术”是苏格拉底的教学方法也是他探讨伦理哲学的研究方法,又叫“问答法”。2.产婆术主要由讥讽、助产术、归纳和定义四个步骤组成。讥讽:即通过不断提问,使对方陷入自相矛盾之中,承认对这个问题一无所知。助产:就是帮助对方抛弃谬见,使他们找出正确、普遍的东西。归纳:从个别事物中找出共性,通过对个别善行的分析比较来寻找一般美德。定义:就是把单一的概念归纳到一般的东西中去。3.产婆术体现了启发性的教育原则。扩展:西方最早提出启发性原则的人是苏格拉底。中国最早提出启发性原则的人是孔子。最早提到启发性原则的教育著作是《学记》。

苏格拉底产婆术体现的教学方法到底是讨论法还是谈话法

我认为是谈话

如何理解苏格拉底创立的教学方法“产婆术”?

苏格拉底认为知识不是他传授给学生的,他所做的无非就是把学生心中的真知唤醒并挖掘出来。 这就像接生婆一样,他所做的是帮人生孩子(知识),孩子(知识)是每个人自在自有的。故他把自己的教学方法称为“产婆术”,而把自己比喻为知识的接生婆。 也许纯属巧合,苏格拉底的母亲恰恰就是一位接生婆。苏格拉底算是子承母业,母子俩共同做着助产的工作而乐此不疲。 苏格拉底常常从对方所熟知的具体事物和现象开始,通过提问揭示对方的自相矛盾之处,如此层层推进,直至最终得出双方都认可的结论。 且不说苏格拉底的认识论正确与否,他所创立的“产婆术”在教人求知求真方面确是匠心独具,开了“启发式谈话法”的一代先河,千百年来无人能出其右。

苏格拉底产婆术是什么教学方法?

产婆术也叫“接生术”、“助产术” 。别称“理智助产术”、“精神助产术”,它是在古希腊时期,苏格拉底用以寻求普遍知识的方法。主要是由双方的交谈,以一问一答的方式揭示对方谈话中的矛盾,从而让对方认识到自己的问题,从个别上升到普遍的认识。苏格拉底的介绍。苏格拉底的母亲是一个接生婆。他从小就跟着母亲到别人家去接生,帮助递递器械,打打下手。这一段生活经历在苏格拉底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他从助产中得到了启迪,创立了一种教育方法,他称其为“产婆术”。这种方法首先让对方说出自己的观点,然后按照对方的逻辑进行推理,从而发现矛盾,让对方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这时再不失时机地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让别人来接受你的观点,这样比直接驳斥反而更有效。

苏格拉底“产婆术”的教学原则与下列哪条教学原则相一致?

启发式教学原则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创立了“产婆术”。它体现的主要教学方法是?

苏格拉底在同别人谈话、辩论、讨论问题的时候,往往采取一种特殊的形式。他不像别的智者那样,称自己知识丰富,而是说自己一无所知,对任何问题都不懂,只好把问题提出来向别人请教。但当别人回答他的问题时,苏格拉底却对别人的答案进行反驳,弄得对方矛盾百出。最后通过启发,诱导别人把苏格拉底的观点说出来,但苏格拉底却说这个观点不是自己的,而是对方心灵中本来就有的,只是由于肉体的阻碍,才未能明确显现出来。他的作用,不过是通过提问帮助对方把观点明确而已。苏格拉底把最后这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形象地称之为“精神助产术”。“精神助产术”是苏格拉底在讲学和辩论时常采用的方法,他希望通过对话或提问来揭露对方在认识上的矛盾,从而引出每个人心目中的真理。助产术主要分成两个步骤:第一步是讽刺。他经常与各种人谈话,讨论人们所感兴趣的人生问题。他在与别人谈话中,装作什么也不懂,向别人请教,让人家发表意见。他这样做是为了引导人们发现自己认识中的矛盾,意识到自己思想的混乱,怀疑自己以前的知识,迫使自己积极思考,寻求问题的答案。第二步是产婆术。这一步的作用在于让对方发现自己认识的混乱并否定原有认识,从而引导他走上正确的道路,逐步得到真理性的认识,形成概念就整个过程而言,它是一种“提问—回答—反诘—修正—再提问……”循环反复的过程。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创立了产婆术它体现的主要教学方法是什么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创立了产婆术它体现的主要教学方法是谈话法。苏格拉底以其雄辩和青年的问答法著名。问答法又称产婆术,由讽刺法、归纳法、助产法等几个步骤共同组成。问答过程即讨论过程。谈话法旧称问答法,教师引导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回答问题,以此学习新知识、巩固旧知识,并使所学知识得到检验的一种。也是尤为古老的教学方法之一,古时中国的孔子、阿尔巴尼亚的苏格拉底等基本原理都擅长运用这一方法,其基本形式是师生问答。

苏格拉底的产婆术讲的是什么呢?

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Socrates,前469-前399)的母亲是一个接生婆,谙于产婆术。这对于苏格拉底把产婆术用之于教育,将教育喻之为思想之接生有着重大的影响。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强调教育应是由内而外的,是将儿童心灵中的智慧不断引出、发展的过程,而不是由外而内的,不是注入、训练、铸造的过程。苏格拉底就是经常用"产婆术"的方法唤醒人们的意识,使他了解他所认为是真的东西,原来是假的;他所认为是对的,原来是错的。他以此来强调学生要主动地自己去求得知识,发现知识,时刻注意引导人形成正确的思想,得到有关道德的完善无误的概念。教有法,但教无定法。愿所有的教育工作者能从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中得到启发并应用于实际工作之中。

产婆术是谁提出的?

苏格拉底。“产婆术”也称“苏格拉底法”、“苏格拉底问答法”,自始至终是以师生问答的形式进行,因此又称“问答法”,是苏格拉底从身为助产婆的母亲身上得到启示而提出,以助产术来形象比喻自己的教学方法,并运用在与青年的交谈中。苏格拉底母亲的产婆术是为婴儿接生,而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则是为思想接生。古希腊人经常聚集在公共场所,与其他人讨论、辩论感兴趣的公开话题,采用说理的方法,达成共识。但苏格拉底不会像大部分人那样努力使别人信服自己的观点,或者通过步步紧逼的想法驳倒对方的观点,而是完全以“无知者”的形象出现,就某个共同关心的话题,听取对方的观点。而自己则通过追问的方式,像解剖一样分析问题,通过敏锐的思辨过程,使对方无法自圆其说,发现原有认识中的错误,然后在苏格拉底的引导下自己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是一个从现象、个别到普遍、一般的过程。苏格拉底的产婆术运用过程大多收录于对话集中。苏格拉底的问答法可以分为四个部分:讥讽、助产术、归纳和下定义。“讥讽”,是指在谈话中让对方谈出自己对某一问题的看法,然后揭露出对方谈话中的自相矛盾,使对方承认自己对这一问题实际上一无所知。“助产术”,是指用谈话法帮助对方把知识回忆起来,就像助产婆帮助产妇产出婴儿一样。“归纳”,是指通过问答使对方的认识能逐步排除事物的个别的特殊的东西,揭示出事物的本质的普遍的东西。“下定义”是指在归纳的基础上得出事物的“定义”。例:对话集中记录的是苏格拉底与欧提德穆关于公道的讨论过程。苏格拉底问:“作假、欺骗、偷窃、奴辱他人属于公道还是非公道?”欧提德穆答:“没有一个是公道行为,都是不公道行为。”苏:假如有个国家要与敌国打战,用诈术引诱敌人落入陷阱,这种行为如何?欧:这种行为是正当的,可以列入公道行为中,但按我的意思,之前说的欺诈是指欺骗朋友。苏:现在我们就以朋友为前提,再思考个问题:假如有一个将军与敌军作战,看到他的军队气势不足,很颓丧,便欺骗他们说:“我们的援兵马上就到!”士兵因此精神百倍,获得胜利,这也是欺骗朋友的行为,应该归于哪一类呢?欧:是属于公道行为。苏格拉底又举例:欺骗生病的孩子,告诉他药是甜的,让他喝药;偷走患精神病朋友的刀枪,以防他自杀。欧提德穆都认为是公道行为。苏:你刚下不是说,不能偷窃,不能欺骗朋友吗?欧:苏格拉底!我答不上来了,凭良心说,我前面的说法都不正确。由此欧提德穆意识到自己对公道的认识存在自相矛盾的地方,不得不重新求知。苏格拉底毕生坚持真理、主持正义,至死仍以身殉道,遵守雅典的法律,而他诸多关于真理、智慧的言论对后人影响深远。

于丽萍|苏格拉底的“产婆术”

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即"苏格拉底方法",所谓“苏格拉底方法”,是指在与学生谈话的过程中,并不直截了当地把学生所应知道的知识告诉他,而是通过讨论问答甚至辩论方式来揭露对方认识中的矛盾,逐步引导学生自己最后得出正确答案的方法。就是用谈话法帮助对方把知识回忆起来,就像助产婆帮助产妇产出婴儿一样。这是一种要求学生和教师共同讨论,互为激发,共同寻求正确答案的方法。它有助于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判断和寻找正确答案。所以,学生的思维相当活跃。 从这个意义上说,苏格拉底最早提出了发现法。对西方教育教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苏格拉底的方法的使用需要一定的条件:如受教育者须有探求真理的愿望和热情;受教育者必须就所讨论的问题有一定的知识积累;教育的对象更适合有一定推理能力的人。 苏格拉底把这套方法形象地比喻为“灵魂助产术”。因为苏格拉底的母亲是一位助产婆,苏格拉底声称继承了母亲的“技术”。不同的是,他实施的对象是男人而不是女人,催生出来的是灵魂而不是肉体。 他说:“我照料他们分娩时的灵魂,而不思他们的肉体。我这种艺术最伟大的地方在于它能够以各种方式考察年轻人的心灵所产生的是幻想错觉还是真知灼见”。 这一方法现在广泛的运用于心理咨询当中,即与不合理信念辩论,用他人自己的观点驳斥他人,也是合理情绪疗法最常用的最具特色的方法。在驳斥的过程中,并不直截了当地把对方所应知道的告诉他,而是让他说出他的观点,然后依据对方的观点进一步推理,通过讨论问答甚至辩论的方式来揭露对方认识中的矛盾,逐步引导他认识到自己先前思想中不合理的地方,并主动加以矫正。

苏格拉底产婆术的教学原则

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体现的教学原则是(A)。A.启发性原则B.量力性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循序渐进原则苏格拉底法可以分为四个部分:讥讽、助产术、归纳和下定义。所谓“讥讽”,就是在谈话中让对方谈出自己对某一问题的看法,然后揭露出对方谈话中的自相矛盾,使对方承认自己对这一问题实际上一无所知。所谓“助产术”,就是用谈话法帮助对方把知识回忆起来,就像助产婆帮助产妇产出婴儿一样。所谓“归纳”,是通过问答使对方的认识能逐步排除事物的个别的特殊的东西,揭示出事物的本质的普遍的东西。从而得出事物的“定义”。这是一个从现象、个别到普遍、一般的过程。相关拓展:基本介绍产婆术是指古希腊苏格拉底关于寻求普遍知识的方法。通过双方的交谈,在问答过程中,不断揭示对方谈话中自相矛盾之处;从而逐步从个别的感性认识,上升到普遍的理性认识、定义、知识。苏格拉底一贯自称无知,但却能帮助别人产生知识,正像他母亲费娜瑞特是一个产婆,自己年老不能生育,却能给人接生一样。苏格拉底的“精神助产术”以独特的教导方式启迪人们对问题的思考,实则体现了人文精神,即一切都经自己思考。他要求他的对手给出关于这些问题的一个概括性说明和总体性定义。当他得到这类定义或说法时,他会进一步问更多的问题,以显示这个定义可能有的弱点。苏格拉底把这套方法比作“精神助产术”,即通过比喻、启发等手段,用发问与回答的形式,使问题的讨论从具体事例出发,逐步深入,层层驳倒错误意见,最后走向某种确定的知识。

苏格拉底产婆术三步骤

苏格拉底产婆术三步骤如下:1.“产婆术”是苏格拉底的教学方法也是他探讨伦理哲学的研究方法,又叫“问答法”。2.产婆术主要由讥讽、助产术、归纳和定义四个步骤组成。 讥讽:即通过不断提问,使对方陷入自相矛盾之中,承认对这个问题一无所知。 助产:就是帮助对方抛弃谬见,使他们找出正确、普遍的东西。3.产婆术体现了启发性的教育原则。

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吗

  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  产婆术,即"苏格拉底方法",苏格拉底方法包括讽刺(不断提出问题使对方陷入矛盾之中,并迫使其承认自己的无知)、助产(启发、引导学生,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出结论)、归纳和定义(使学生逐步掌握明确的定义和概念)等步骤。

产婆术是什么意思

简单分析一下,答案如图所示

产婆术的主要教学方法

产婆术即苏格拉底法,指苏格拉底通过长期的教学中形成的一套独特的教学法。苏格拉底法的教学方法包括:讽刺(不断提出问题使对方陷入矛盾之中,并迫便其承认自己的无知),助产(启发,引导学生,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出结论),归纳和定义(使学生逐步掌握明确的定义和概念)等步骤。

产婆术的苏格拉底方法

所谓苏格拉底方法,是指在与学生谈话的过程中,并不直截了当地把学生所应知道的知识告诉他,而是通过讨论问答甚至辩论方式来揭露对方认识中的矛盾,逐步引导学生自己最后得出正确答案的方法。在色诺芬的《回忆苏格拉底》中,记述了苏格拉底与学生讲座有关正义和非正义的对话,在这个对话中,苏格拉底就采用了这种方法。苏格拉底要求学生列出两行,正义归于一行,非正义归于另一行。他首先问虚伪归于哪一行?学生答,归于非正义的一行。苏格拉底又问,偷盗、欺骗、奴役等应归于哪一一行?学生答,归于非正义的一行。苏格拉底反驳道,如果将军惩罚了敌人,奴役了敌人,战争中偷走了敌人的财物,或作战时欺骗了敌人,这些行为是否是非正义的呢?学生最后得出结论,认为这些都是正义的,而只有对朋友这样做是非正义的。苏格拉底又提出,在战争中,将军为了鼓舞士气,以援军快到了的谎言欺骗士兵,制止了士气的消沉;父亲以欺骗的手段哄自己的孩子吃药,使自己的孩子恢复了健康;一个人因怕朋友自杀,而将朋友的剑偷去,这些行为又归于哪一行呢?学生得出结论,认为这些行为都是正义的,最后迫使他们收回了自己原来的主张。

苏格拉底法被称为产婆术

苏格拉底揭露矛盾的方法,在西方哲学史上,是最早的辩证法的形式。苏格拉底(前469~前399)Sokrates古希腊哲学家。生平 苏格拉底出生于雅典一个普通公民的家庭。他早年继承父业,从事雕刻石像的工作,后来研究哲学。他在雅典和当时的许多智者辩论哲学问题,主要是关于伦理道德以及教育政治方面的问题。他被认为是当时最有智慧的人。作为公民,他曾三次参军作战,在战争中表现得顽强勇敢。此外,他还曾在雅典公民大会中担任过陪审官。在雅典恢复奴隶主民主制后,苏格拉底被控,以藐视传统宗教、引进新神、败坏青年和反对民主等罪名被判处死刑。他拒绝了朋友和学生要他乞求赦免和外出逃亡的建议,饮鸩而死。在欧洲文化史上,他一直被看作是为追求真理而死的圣人,几乎与孔子在中国历史上所占的地位相同。多年来他被认为是反民主的、维护反动的奴隶主贵族利益的哲学家,近来已有人对此提出了不同看法。苏格拉底本人没有写过什么著作。他的行为和学说,主要是通过他的学生柏拉图和克塞诺芬尼著作中的记载流传下来。关于苏格拉底的生平和学说,由于从古代以来就有各种不同的记载和说法,一直是学术界讨论最多的一个问题。哲学思想 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心灵的转向 从智者开始,古希腊哲学由注重对自然本身的研究转变到注重对社会伦理和人的研究。 但他们只停留在感性的阶段,只能得出相对主义的结论。到苏格拉底才根本改变了这种状况。苏格拉底要求作“心灵的转向”,把哲学从研究自然转向研究自我,即后来人们所常说的,将哲学从天上拉回到人间。他认为对于自然的真理的追求是无穷无尽的;感觉世界常变,因而得来的知识也是不确定的。苏格拉底要追求一种不变的、确定的、永恒的真理,这就不能求诸自然外界,而要返求于己,研究自我。从苏格拉底开始 ,自我和自然明显地区别开来;人不再仅仅是自然的一部分 ,而是和自然不同的另一种独特的实体。灵魂不灭说 苏格拉底关于灵魂的学说,进一步使精神和物质的分化更加明朗起来。苏格拉底以前的哲学家,早已有灵魂不灭的说法,已经有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对立的萌芽。但在他以前的哲学家对于灵魂的看法还比较模糊,有的还将灵魂看成是最精细的物质,因而,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界限还不明确。到苏格拉底才明确地将灵魂看成是与物质有本质不同的精神实体。在苏格拉底看来,事物的产生与灭亡 ,不过是某种东西的聚合和分散。他将精神和物质这样明确对立起来,成为西方哲学史上唯心主义哲学的奠基人。寻求事物的普遍定义 据亚里士多德记载,苏格拉底放弃了对自然世界的研究,想在伦理问题上求得普遍真理,开始为事物寻求定义。 他反对智者们的相对主义,认为“意见”可以有各种各样,“真理”却只能有一个;“意见”可以随各人以及其他条件而变化,“真理”却是永恒的,不变的 。在柏拉图早期对话中,讨论的主题几乎都是如何为伦理道德下定义的问题。苏格拉底所追求的,是要求认识“美自身”、“正义自身”,这是美和正义的普遍定义,是真正的知识 ,也就是柏拉图所说的“美的理念”、“正义的理念”。这是西方哲学史上“理念论”的最初形式。苏格拉底还进一步指出,自然界的因果系列是无穷无尽的,如果哲学只去寻求这种因果,就不可能认识事物的最终原因。他认为事物的最终原因是“善”,这就是事物的目的性。他以目的论代替了对事物因果关系的研究,为以后的唯心主义哲学开辟了道路。助产术和揭露矛盾的辩证法 苏格拉底承认他自己本来没有知识,而他又要教授别人知识。这个矛盾,他是这样解决的:这些知识并不是由他灌输给人的,而是人们原来已经具有的;人们已在心上怀了“胎”,不过自己还不知道,苏格拉底像一个“助产婆”,帮助别人产生知识。 苏格拉底的助产术,集中表现在他经常采用的“诘问式”的形式中,以提问的方式揭露对方提出的各种命题、学说中的矛盾,以动摇对方论证的基础,指明对方的无知;在诘问中,苏格拉底自己并不给予正面的、积极的回答,因为他承认自己无知 。这种方式一般被称为“苏格拉底的讽刺”。苏格拉底的这种方法是由爱利亚学派的逻辑推论和爱利亚的芝诺的反证法发展而来的。在苏格拉底的讽刺的消极形式中存在着揭露矛盾的辩证思维的积极成果。苏格拉底的这种方法,在西方哲学史上,是最早的辩证法的形式。从哲学思想的发展看,苏格拉底提出精神实体和物质实体的区分,使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对立脱离了早期哲学的朴素状态,进入更加成熟的阶段;他将早期希腊哲学家们格言式的伦理思想提到了哲学的高度;他以逻辑辩论的方式启发思想、揭露矛盾,以辩证思维的方法深入到事物的本质 。这一切对哲学思维的发展都有贡献。但是,他作为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系统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开始了夸大主体和理性、夸大抽象思维,以哲学唯心主义的神话代替宗教神话的时代。伦理学说 苏格拉底建立了一种知识即道德的伦理思想体系,其中心是探讨人生的目的和善德。 他强调人们应该认识社会生活的普遍法则和“认识自己”,认为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获得的各种有益的或有害的目的和道德规范都是相对的,只有探求普遍的、绝对的善的概念,把握概念的真知识,才是人们最高的生活目的和至善的美德。苏格拉底认为,一个人要有道德就必须有道德的知识,一切不道德的行为都是无知的结果。人们只有摆脱物欲的诱惑和后天经验的局限,获得概念的知识,才会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等美德。他认为道德只能凭心灵和神的安排,道德教育就是使人认识心灵和神,听从神灵的训示。这种禁欲主义和神秘主义伦理思想,后来被安提斯泰尼继承和发展,形成以强调禁欲为特征的犬儒学派;而苏格拉底伦理思想中所包含的快乐论思想 ,则被亚里斯提卜继承和发展,形成主张享乐的居勒尼学派 。柏拉图全面继承了苏格拉底的伦理思想体系,并进一步系统化、理论化。苏格拉底强调知识的重要性,认为伦理道德要由理智来决定,这种理性主义的思想,在以后西方哲学思想的发展中,起了积极作用。苏格拉底法苏格拉底在教学中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方法,一般称为“苏格拉底法”,苏格拉底将它称为“产婆术”。 苏格拉底法可以分为四个部分:讥讽、助产术、归纳和下定义。所谓“讥讽”,就是在谈话中让对方谈出自己对某一问题的看法,然后揭露出对方谈话中的自相矛盾,使对方承认自己对这一问题实际上一无所知。所谓“助产术”,就是用谈话法帮助对方把知识回忆起来,就像助产婆帮助产妇产出婴儿一样。所谓“归纳”,是通过问答使对方的认识能逐步排除事物的个别的特殊的东西,揭示出事物的本质的普遍的东西。从而得出事物的“定义”。这是一个从现象、个别到普遍、一般的过程。这是一种要求学生和教师共同讨论,互为激发,共同寻求正确答案的方法。它有助于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判断和寻找正确答案。所以,学生的思维相当活跃。从这个意义上说,苏格拉底最早提出了发现法。对西方教育教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苏格拉底的方法的使用需要一定的条件:如受教育者须有探求真理的愿望和热情;受教育者必须就所讨论的问题有一定的知识积累;教育的对象更适合有一定推理能力的人。

苏格拉底提出的产婆术是什么?

产婆术,即"苏格拉底方法",苏格拉底方法包括讽刺(不断提出问题使对方陷入矛盾之中,并迫使其承认自己的无知)、助产(启发、引导学生,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出结论)、归纳和定义(使学生逐步掌握明确的定义和概念)等步骤。由于苏格拉底把教师比喻为"知识的产婆",因此,"苏格拉底方法"也被人们称为是"产婆术"。这一教育理论,是西方最早的启发式教育。西方教育学传统始于古代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中国最早提出启发式教育的是教育家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苏格拉底产婆术是什么教学原则?

苏格拉底产婆术是启发性教学原则。苏格拉底法可以分为四个部分:讥讽、助产术、归纳和下定义。所谓“讥讽”,就是在谈话中让对方谈出自己对某一问题的看法,然后揭露出对方谈话中的自相矛盾,使对方承认自己对这一问题实际上一无所知。所谓“助产术”,就是用谈话法帮助对方把知识回忆起来,就像助产婆帮助产妇产出婴儿一样。所谓“归纳”,是通过问答使对方的认识能逐步排除事物的个别的特殊的东西,揭示出事物的本质的普遍的东西。从而得出事物的“定义”。这是一个从现象、个别到普遍、一般的过程。基本介绍苏格拉底在教学中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方法,一般称为“苏格拉底法”,苏格拉底将它称为“产婆术”。这是一种要求学生和教师共同讨论,互为激发,共同寻求正确答案的方法。它有助于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判断和寻找正确答案。所以,学生的思维相当活跃。从这个意义上说,苏格拉底最早提出了发现法。对西方教育教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苏格拉底的方法的使用需要一定的条件:如受教育者须有探求真理的愿望和热情;受教育者必须就所讨论的问题有一定的知识积累;教育的对象更适合有一定推理能力的人。

产婆术"(苏格拉底法)

【答案】:苏格拉底法,又称“问答法”“产婆术”。苏格拉底在哲学研究和讲学中.形成了由讥讽、助产术、归纳和定义四个步骤组成的独特的方法,称为苏格拉底法。 讥讽" 是就对方的发言不断提出追问,迫使对方自陷矛盾,无言以对,最终承认自己的无知; “助产术”即帮助对方让他自己得到问题的答案; "归纳”即从各种具体事物中找到事物的 共性、本质,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比较寻求“一般"; "定义”是把个别事物归人一般的概念,得到关于事物的普遍概念.该方法最大的优点是不将现成的结论影响灌输或强加给对方。但也有局限,如受教育者必须有追求真理的愿望和热情;受教育者必须积累了一定的知识,此外,这种方法不能机械地搬用于幼年儿童。

苏格拉底产婆术是谈话法还是讨论法

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既不是谈话法也不是讨论法,而是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创立的一种教学方法。在“产婆术”中,苏格拉底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问题和反驳,引导对话者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推理,最终达到认识真理的目的。因此,“产婆术”虽然类似于谈话法或讨论法,但并不属于这两种教学方法中的任意一种。

苏格拉底产婆术四步法是什么?

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四步法是:①讥讽:即不断地提问使对方自己发现自己认识上的矛盾。②助产:即帮助对方得到问题的正确答案。③归纳:即引导学生从具体事物中找到事物的共性和本质。④定义:即把个别事物纳入一般概念。苏格拉底“产婆术”的由来正如苏格拉底自己所说的,他虽无知,却能帮助别人获得知识,好象他的母亲是一个助产婆一样,虽年老不能生育,但能接生,能够育新的生命。所以他把这种教学法称为“精神助产术”,后人称“苏格拉底法”或“产婆术”。苏格拉底认为,教师的任务并不只是传播真理,而是要做一个新生思想的“产婆”。他在讲学或辩论时总喜欢采用对话或提问的方法来揭露对方在认识上的矛盾。他并不向学生传授各种具体的知识,而是通过问答,交谈或者争论,一步步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索,自己得出结论。当他向学生提出问题,学生答错了,他不直接指出错在什么地方为什么错,而是再提出暗示性的补充问题,再通过争论得出正确的答案。

孔子的启发式教学与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有何异同

 (一)主要采用问答的方式进行教学。孔子和苏格拉底生活的时期,学校里的主要教学组织形式是个别教学,即教师要针对个别学生进行教学,而且所教的学生大多是有一定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的成年人,再加上其他客观条件的局限,问答式教学法是实际教学中最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方式。一部《论语》实际上就是记载孔子与弟子们之间互相讨论的问答情况,其中记载了学生们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达一百多个次,如“问仁”、“问礼”、“问政”等,通过这一问一答,启发学生思维,增进学生的学识。而在色诺芬《回忆苏格拉底》一书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苏格拉底在教学中常用设问的方式提出问题,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加以回答,如回答错了他则用暗示性的补充提问来引导,最后使学生得出苏格拉底认为正确的答案。  (二)重视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气氛。通过《论语》我们可以发现,虽然孔子在政治上比较保守,头脑中有着森严的尊卑贵贱的等级观念,但由于他提倡“仁者爱人”,“有教无类”,所以他对所有的学生包括那些出身贫苦的学生都不歧视,确实做到了一视同仁,平等对待,而且孔子认为“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当仁,不让于师”,这反映了孔子坦白的胸襟和宽大的怀抱,同时也是对学生的尊重和鼓励。正因为孔子与他的弟子们之间有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孔子的教学态度是非常谦和和民主的,经常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例如《先进》篇记载,有一次子路、冉有、公西华侍坐(座谈),孔子首先说:“虽然我的年纪比你们大一点,你们却不可因此而拘束,不敢畅所欲言。”一开始就造成了一种非常自然、友爱和诚恳的教学气氛,这是一次谈话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谈话中,他还注意给予每一个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机会,即使有的学生言论与他自己的不和,也从不打断学生的发言,不立即对学生下评语,使学生有话不敢说。有的学生不愿发言,孔子则用同情的态度加以鼓励。教学中充满了和谐、融洽、民主的教学气氛。  而苏格拉底是一位不收取学生的学费,从未对学生发过脾气的老师。他和孔子一样,施教的对象也不分贫富贵贱,年龄长幼。对任何人提出的问题他都认真回答,任何人愿和他谈话和回答他的问题,他都乐于奉陪。而且他的教学通常是在彻底取得了学生的信任的基础上进行的,其教学态度非常平易近人,不自以为是,不好为人师,不强人从已,从《回忆苏格拉底》中我们可以发现,他常常称学生是“朋友”,他总是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并适时地对学生的某些品德表示赞赏,使学生能在愉快而不紧张的状态下学习。  (三)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孔子和苏格拉底在教学实践中都很重视启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孔子所主张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强调的正是学生的主动思维,他要求学生必须通过自我努力,以进入一定的学习“状态”,然后教师才能因势利导,适时点拨,进而使学生触类旁通。教学中孔子也常常通过提出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谈话中来,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所以孔子的得意门之一颜渊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意即孔子善于一步一步地启发诱导学生,使得学生对学习极感兴趣,以至于使颜渊产生了“欲罢不能”的感觉。  苏格拉底在教学中则常常通过一系列机智地安排好的问题去激发学生探索真理的欲望。他常以“无所知”自勉,为承认自己无知是认识真理的第一步,所以他并不是以一种对答案似乎早已了解的态度来对待教学情境,而是把教学看作是充满着疑问的,他自己首先扮演了一个主动的学习者的角色。当学生尝试着问答了一个问题之后,他又会进一步地提出新的问题来证明的答案是不恰当的。通过一步步地反诘,使得学生了解他先前认为是真的东西,原来是假的;他先前认为是对的,原来是错的。这样就会迫使学生积极思索,主动寻求问题的答案,这种教学避免了填鸭式的硬性灌输,所着眼的不是把现成的知识交给学生,而是激发人们自觉去探求知识,其教学方法定名为“产婆术”便深刻反映了苏格拉底的这一指导思想。

孔子的启发式教学与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有何异同

一、孔子与启发式教育孔子是我国古代启发式教学的首创者,在世界教育史上也开了先河并占有重要地位。提到孔子的启发教学,人们首先会想到的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句话。孔子的这段话实际上包含了三层意思:“启”“发”的前提是达到“愤”悱”之境。孔子认为只有在学生心求通而未得”即“愤”之时教师在关键的地方给与学生指点学生才能有很大收获,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如果学生还没有经过自己的思考甚至没有急切的求知欲望,教师就先不必给学生讲授新的知识。“悱”是学生“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学生经过思考后想把自己的思想表达出来,可又找不到恰当的语言说不清楚,十分着急。如果学生不是在这种状态下,教师是不必告诉学生应怎样表达自己的思想的。“不启”“不发”“不复”的“不”强调了“愤”“悱”的必要性,也告诫执教者在没有抓住启发的时机时不必一味启发,可以暂时放下腾出精力去创设新的启发时机。二、苏格拉底与“产婆术苏格拉底的母亲是一位催产婆,从母亲的接生工作中苏格拉底得到启发产妇生产虽然需要产婆帮助但生出婴儿则是要靠产妇自己。他认为只有通过这种方法才可以把存在每个人心灵中的真理引导出来所以他把这种方法称为“精神助产术”。也有名为“苏格拉底问答法”简称“产婆术”。“产婆术”教学法本质上是一种通过师生平等辩论来揭露矛盾,克服矛盾、最终获得知识并发展能力的教学方法也是一种帮助学生纠正错误观念并产生新思想的艺术。苏格拉底式的对话都是教学法的伟大借鉴。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具体程序如下1.倾听。2反讽。3暗示。4.归谬。5助产。6归纳定义三、“启发式教学”与“产婆术”异同(一)“启发式教学”与“产婆术”的相同点1.相同的教学方式孔子的“启发式教育原则”和苏格拉底的“产婆术”都是采用师生间“一问一答”的“谈话方式”来进行教学的。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既无固定的教学场所又无固定的教材。一问一答的“谈话方式”对教学产生了巨大的作用2相同的学生态度孔子与苏格拉底的谈话法都强调了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思维规律、知识准备贯彻启发式教学的原则。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但主体地位的获得不是教师刻意赋予的结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活动表现为人格上的平等沟通交流此时的教师亦师亦友。(二)“启发式教学原则”与“产婆术”的不同点1.“教育内客”和“教育对象”的适用范围不同孔子是以对社会、生活的观察和广泛的阅读为基础提出“启发式教学原则”的。他要求弟子要阅读广泛细心观察既强调思考又强调学习主张学思并重。在教学活动中他既重视提问,又重视系统知识的传授。苏格拉底认为人只能研究自己的心灵,教师的作用就像是助产士,能帮助受教育者把心灵中固有的知识引导出来因此,从教学内容上来说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只能适合于以逻辑、推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教学。从教育对象的角度来看;产婆术”只适合于成年人的教育而不适合于青少年学生的教育……u261e关注微信公众号:史话拾说(ID:Funyhistory)获取全部内容

无聊的“产婆术”

无聊的“产婆术” 苏格拉底(Socrates前469——前399)是古希腊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在西方乃至全世界都具有崇高的地位。 苏格拉底从他的神学目的论中得出了一条极其重要的哲学结论,这就是“认识你自己”。既然人无法认识自然,就应该认识自己,这就把人的问题、道德伦理问题以及社会问题从哲学研究中突出出来,他认为,美德即知识,他十分重视道德教育,“假定了美德就是知识,则无可怀疑地美德是由教育来的。” 苏格拉底的教育方法史称“苏格拉底法”,又叫“产婆术”,这种方法就是谈话的方法,问答的方法。也就是在讨论知识和伦理道德等问题时,双方一问一答,通过诘难,使对方陷入矛盾,承认自己的无知,并按照教师(苏格拉底)的思想、观点逐渐修正意见,从而达到对至善、真理的认识。这种方法的目的是要教人学会逻辑地思考,使人得到具有普遍意义的知识,从个别中,从表象中,从经验中,得到某种普遍的知识,得到确定性的概念。 苏格拉底也把他的这种通过谈话、提问、揭露矛盾而从个别求得一般的方法,叫做“精神的接生术”。这是因为,在他看来,道德知识虽然是可教的,但并不是从外面灌输给人的,因为道德知识并不是来自客观世界,而是神在人之中安排的心灵先天就有的。但先天有的知识,人们并不能一下子就意识到这种先天有的知识,而必须通过一系列的引导、启发,也就是“教育”。教师就应该是人先天有的知识的“产婆”。 因此,“苏格拉底法”虽然具有某些辩证法的特征,但是它是建立在一般脱离个别并先于个别而存在的唯心主义观点上的,是一种唯心主义的先验论的辩证法。这种方法不是在掌握大量事实资料的基础上,而是通过毫无实际内容的问答、思维来得到。苏格拉底认为正确的东西而实际上却是空疏无用的所谓“真理”。由此可知,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是何等的无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