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产业

阅读 / 问答 / 标签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促进茶产业发展条例

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了保护利用茶产业资源,维护茶叶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促进茶产业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自治州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 在自治州行政区域内进行茶产业相关活动,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的茶产业是指茶树品种选育繁育、种植、加工、综合利用、包装、营销、品牌建设以及与茶文化、教学科研相关的活动等。第三条 自治州、县(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茶产业发展工作的领导,健全与茶产业发展目标任务相适应的工作机构,建立茶产业发展机制。第四条 自治州人民政府应当制定以都匀毛尖茶为龙头的全州茶产业发展规划,县级人民政府根据全州茶产业发展规划制定本行政区域茶产业发展规划及年度计划。  茶产业发展规划应当与土地利用、林地保护利用、水土保持、生态环境保护、旅游以及自然保护区等规划相衔接。第五条 自治州、县(市)人民政府农业(茶产业)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茶产业发展工作,其主要职责:  (一)编制茶产业发展规划,制定茶产业政策措施;  (二)制定茶产业项目资金计划,监管项目实施及验收;  (三)茶产业技术指导及服务、调查研究、培训与交流;  (四)茶叶品牌宣传,茶文化的挖掘、保护、传承及推广;  (五)都匀毛尖证明商标、都匀毛尖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推广应用;  (六)其他相关工作。第六条 自治州人民政府农业(茶产业)、发展与改革、财政、林业、环保、食品药品监督、国土资源、住房与城乡建设、质量技术监督、工商行政管理、供销、文化、水利、教育、扶贫等有关部门和组织应当按照各自职责,研究制定相应的茶产业发展扶持措施,促进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第七条 自治州、县(市)人民政府应当支持茶叶行业组织依法开展茶产业相关活动,对在茶产业发展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第二章 保护与发展第八条 自治州人民政府农业(茶产业)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县级人民政府加大对优良地方茶树种质资源的保护、开发与利  用,重点开展都匀毛尖茶本地种、贵定鸟王种等地方品种的提纯复壮、繁育、推广和生产。鼓励和支持发展其他优良品种。第九条 自治州人民政府应当依法加强都匀毛尖茶品牌保护和建设,以品牌带动茶产业的健康发展;鼓励和支持其他品牌的发展,扶持系列茶产品开发。第十条 自治州人民政府农业(茶产业)主管部门及有关职能部门应当加强都匀毛尖茶品牌的统一管理。符合都匀毛尖茶地方标准生产加工的法人、组织及个人,可申请使用都匀毛尖证明商标和都匀毛尖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鼓励州内茶叶企业生产、销售都匀毛尖茶及其系列茶产品。  未取得都匀毛尖证明商标、都匀毛尖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使用许可,任何法人、组织及个人不得生产加工都匀毛尖茶;未经商标持有人同意,不得以都匀毛尖、都匀毛尖茶名义举行或者参加各类茶叶奖项评选及其他重大茶事活动。第十一条 自治州人民政府应当加强茶产业标准化建设,实行标准化体系管理。  茶叶生产企业、合作社及个人必须严格按照生产茶类技术标准组织生产、加工、销售。第十二条 自治州、县(市)人民政府应当鼓励和支持企业、合作社及个人采取租赁、承包、转让土地经营权等方式建设符合茶产业发展规划的茶园基地。第十三条 在茶园规划区禁止新建、改(扩)建对茶园土壤、水源、空气等产生污染的企业,原有企业产生污染的应当按照国家和自治州人民政府的相关规定治理污染或者搬迁。第十四条 自治州、县(市)人民政府鼓励和支持在茶园中推广使用生物有机肥,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推广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实施精细化管理、集约化经营,提高茶叶质量和产量。  禁止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及重金属超标肥料。严禁生产和销售重金属、农药残留超标的茶叶产品。第十五条 自治州、县(市)人民政府应当建立茶叶质量安全追溯信息服务平台,实行茶叶质量可追溯制度。  茶叶生产企业、合作社及个人应当建立茶叶生产备案制度,做好对所生产茶叶的检验检测,不得伪造茶叶生产记录。  茶叶经营企业应当建立购进、销售茶叶产品的登记制度,如实记录茶叶的名称、等级、规格、数量、供货者、进货日期等内容。

推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推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近日,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三都水族自治县推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为方便社会公众阅读理解,现以问答形式对《三都水族自治县推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解读如下:一、出台背景是什么?答:目前,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仍然是农民增收难问题,而产业发展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的关键,也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实践证明,茶产业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绿色产业。三都县具备优越的地理和气候条件,茶叶已成为我县优势农产品,在农业产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现已经发展到10.84万亩,投产茶园已到10.2万亩。但在茶产业发展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迫切需要因地制宜出台一个切实有效促进全县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扶持政策。二、主要思路是什么?答:(一)建立1个目标。到2025年底,全县茶叶生产规模基本稳定,生产效益明显增长,茶园面积稳定在15万亩以上,产量超过0.5万吨,产值超过8亿元,茶叶的科技创新、智能水平、品种布局、品牌营造、茶旅融合等领域形成三都县地方特色体系。(二)设立7大任务。从建设优质高效基地、提升加工水平、扶持壮大经营主体、培育产业知名品牌、构建市场营销网络、打造茶叶产业强镇、探索建立茶旅融合等7个重点工作设立工作任务,进一步优化茶类结构,形成以名优绿茶为主导,红茶、白茶、黄茶、黑茶和茉莉花茶等茶类协调发展的格局。加大品牌创建力度,形成“贵州绿茶+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都匀毛尖+企业品牌”的品牌体系;申报大河茶叶产业强镇项目,打造都匀毛尖名优茶产业“三都基地”,构建集生产、加工、销售、茶衍生品、茶旅康养为一体的产业链;探索茶叶精深加工和多样性功能开发,积极培育茶休闲、茶文化,形成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局面。(三)落实4个保障措施。为保障各项工作高效有序推进,实现目标任务,落实组织领导,完善各镇(街道)和各部门责任,建立任务分解和工作联络协调机制,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意见部署,明确责任领导,落实工作责任人,做到责任有落实、工作有人抓;落实政策支持,加大主体培育力度,加大茶园政策性保险覆盖面,推进茶园科技创新;落实资金投入,“十四五”期间,力争投入茶产业资金4亿元以上,实施茶产业项目30个以上;落实指导服务,加强技术应用和推广,强化队伍建设,力争每年开产茶产业培训600人次以上,提升从业人员素养。三、 创新举措有哪些?答:(一)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将茶产业打造成三都县乡村振兴战略的首位产业,将特色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持续深化茶叶重点产区布局,推动三都县茶产业优化升级、高质量发展。(二)全面抓牢茶产业转型升级。在保持全县茶园面积稳定增长的同时,全力聚焦茶产业经营主体引培和品质大提升,更加注重科技投入和科技创新,更加注重茶文化的培育和传播,更加注重茶休闲旅游开发和茶旅融合发展。(三)全面构建茶产业发展体系。围绕以实现茶产业“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为方向,着力构建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三茶”统筹和“三产”融合的现代茶业体系,构建“都匀毛尖+企业品牌”“贵州绿茶+区域公共品牌+企业品牌”的品牌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