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

阅读 / 问答 / 标签

物流标准化的作用

物流标准化是指以物流为一个大系统,制定系统内部设施、机械装备、专用工具等的技术标准,包装、仓储、装卸、运输等各类作业标准以及作为现代物流突出特征的物流信息标准,并形成与全国以及和国际接轨的标准化体系。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标准化工作所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泛,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国际标准的采用已经十分普遍,标准化已成为企业竞争的重要手段。而目前,我国物流标准化体系的建设相当不完善,尽管已建立了物流标识标准体系,并制定了一些重要的国家标准,如《商品条码》、《储运单元条码》、《物流单元条码》等,但这些标准的应用推广存在着严重问题。以《储运单元条码》为例,应用正确率不足15%。这种情况严重制约了我国物流业的发展。物流标准化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可以统一国内物流概念。我国的物流发展借鉴了很多国外的经验,但是由于各国在物流的认识上有着众多的学派,就造成了国内人士对物流的理解存在偏差。物流的发展不单单是学术问题,更重要的是要为国民经济服务、创造更多的实际价值。所以,我们要弄清物流的概念问题,并对物流涉及的相关内容达成统一的认识,为加快我国物流的发展扫清理论上的障碍。   可以规范物流企业。目前我国市场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物流企业,其中不乏新生企业和从相关行业转行的企业,层出不穷的物流企业也使物流队伍良莠不齐。物流业整体水平不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市场定位不准确、服务产品不合格、内部结构不合理、运作经营不规范等问题,影响了物流业的健康发展。建立与物流业相关的国家标准,对已进入物流市场和即将进入物流市场的企业进行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是确保物流业稳步发展的需要。   可以提高物流效率。物流业是一个综合性的行业,它涉及运输、包装、仓储、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和信息等各个方面。我国的现代物流业是在传统行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由于传统的物流被人为地割裂为很多阶段,而各个阶段不能很好地衔接和协调,加上信息不能共享,造成物流的效率不高,这在很多小的医药物流企业表现得尤为明显。物流标准化是以物流作为一个大系统,制定系统内部设施、机械设备,专用工具等各个分系统的技术标准:制定系统内各个分领域如包装、装卸、运输等方面的工作标准,以系统为出发点,研究各分系统与分领域中技术标准与工作标准的配合性,统一整个物流系统的标准;研究物流系统与相关其他系统的配合性,进一步谋求物流大系统的标准统一。   可以使国内物流与国际接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使世界各国的跨国公司开始把发展目光集中到我国。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物流业将受到来自国外物流公司的冲击。所以,我国的物流业必须全面与国际接轨,接纳最先进的思想,运用最科学的运作和管理方法,改造和武装我们的物流企业,以提高竞争力。从我国目前的情况看,物流的标准化建设是引导我国物流企业与国际物流接轨的途径。

物流标准化可以给现在物流带来什么好处

标准化是指行业或专业领域各工种、各部门或各单位之间为了有效协作、实现共同目标,在质量监管、生产过程、技术平台、服务水准等诸多方面制订统一遵守的规则和标准,以利于在这些行业或专业领域协调一致的行动和有效的沟通与整合,促进整个行业或领域的发展。物流标准化是指以物流为一个大系统,制定系统内部设施、机械装备、专用工具等各个分系统的技术标准;制定系统内各分领域如包装、装卸、运输等方面的工作标准;以系统为出发点,研究各分系统与分领域中技术标准与工作标准的配合性,按配合性要求,统一整个物流系统的标准;研究物流系统与相关其他系统的配合性,进一步谋求物流大系统的标准统一。一、物流标准化是实现物流合理化的工具与手段,因为物流环节众多,相互之间联系密切,必须要有统一的技术标准和工作标准,才能很好协调配合。因此,物流标准化是发展物流技术,实施物流管理工作的有效保证。具体表现为:1. 在物流系统管理中,要保证系统的统一性、一致性及各环节的有机联系,除了需要一个适合的体制形式外,还需要有许多方法、手段。标准化是手段之一。方法、手段不健全,会影响物流决策与指挥水平。例如我国物资编码若不实现标准化,各个领域分别制订自己领域的统一物资编码,其结果将造成不同领域之间情报不能传递、电子计算机无法联网,妨碍了系统物流管理的实施。2. 物流标准化对物流成本、效益有重大决定作用。标准化可以带来效益,这在生产技术领域早已被公认,在物流领域也是如此。物流系统实行标准化后,可以实现一贯到户式的物流,由于速度加快,中间装卸、搬运、暂存费用降低、中间损失降低而获得更多效益。3. 物流标准化是加快物流系统建设,迅速推行物流管理的捷径。例如,集装箱、集装托盘、集装架的发展及时推行标准化,可以促进物流管理现代化、系统化。4. 物流标准化也给物流系统与物流外部系统的联结创造了条件:物流系统不是孤立存在的,从流通领域看,上接生产系统,下接消费系统;从生产物流看,下面又接续着不同工序。在物流全过程中,又和机械制造、土木工程,商流系统相交叉,彼此有许多接点。为了使外系统与物流系统更好衔接,通过标准化和统一衔接点是非常重要的。

为什么物流标准化很重要?物流共有多少类标准?

物流标准化的重要性具体体现在: (1)物流标准化是实现物流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和必要条件。 (2)物流标准化是产品质量的组成部分。 (3)物流标准化是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益的有效措施。 (4)物流标准化是消除贸易壁垒、促进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保障。笼统是2种,国内还有国际标准,但是要是细分的话有很多,陆运海运空运,陆运里面还有公路铁路等等,一般现在大型物流公司,合资的都是参照国际标准,国内大型企业都是参照邮政使用的标准

物流标准化的分类包括哪些

物流标准化的分类 根据物流系统的构成要素及功能,物流标准大致可分为三大类: 1、物流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其间的配合应有统一的标准。 这些标准主要有,专业计量单位标准,物流基础模数尺寸标准,物流建筑基础模数尺寸,集装模数尺寸,物流专业名词标准,物流核算、统计标准等。 2、大的物流系统又分为许多子系统,子系统中也要制定一定的技术标准。 主要有运输车船标准,作业车辆标准;传输机具标准,仓库技术标准,站场技术标准,包装、托盘、集装箱标准;货架、储罐标准等。 3、工作标准及作业规范,是指对各项工作制定的统一要求及规范化规定。

物流标准化的主要内容

物流标准化是指以物流为一个大系统,制定系统内部实施、机械装备、专用工具等各个分系统的技术标准;制定系统内各分领域如包装、装卸、运输等方面的工作标准;以系统为出发点,研究各分系统与分领域中技术标准与工作标准的配合性,按配合性要求,统一整个物流系统的标准;研究物流系统与相关其他系统的配合性,进一步谋求物流大系统的标准统一。物流标准化是为了使货物快速装卸,转移.具体包括:1标准化托盘,1.1*1.2米是国际货标准的,这样的托盘装好后,能方便进集装箱.2,标准化集装箱:20GP的尺寸是2.35*2.36*2.59米.40HQ的尺寸是2.35*2.68*12米3,标准化仓库,标准化货架.

物流标准化的分类包括哪些

物流标准化的分类   根据物流系统的构成要素及功能,物流标准大致可分为三大类:   1、物流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其间的配合应有统一的标准。  这些标准主要有:专业计量单位标准;物流基础模数尺寸标准;物流建筑基础模数尺寸;集装模数尺寸;物流专业名词标准;物流核算、统计标准等。   2、大的物流系统又分为许多子系统,子系统中也要制定一定的技术标准。  主要有:运输车船标准;作业车辆(指叉车、台车、手车等》标准;传输机具(如起重机、传送机、提升机等)标准;仓库技术标准;站场技术标准;包装、托盘、集装箱标准;货架、储罐标准等。   3、工作标准及作业规范,是指对各项工作制定的统一要求及规范化规定。(一)物流中的通用技术标准l、专业计量单位标准。除国家公布的统一计量标准外,物流系统本身还有许多专门的计量标准。2、物流基础模数尺寸标准。物流模数,是指在物流系统设计、计算和布局中,普遍重复地应用的基准尺寸。基础模数尺寸标准指标准化的共同单位尺寸或系统各标准尺寸的最小公约尺寸。在基础模数尺寸确定之后,各个具体的尺寸标准都要以基础模数尺寸为依据/,选取其整数倍数为规定的尺寸标准。3、物流建筑基础模数尺寸标准。这是指物流系统中各种建筑物的物流基础模数,它是以物流基础模数尺寸为依据确定的。该尺寸是设计建筑物长、宽、高尺寸,门宙尺寸,建筑物柱间距、跨度及进深等尺寸的依据。4、集装基础模数尺寸标准。在物流基础模数尺寸的基础上,确定的各种集装设备的基础尺寸,以此尺寸作为设计集装设备三维尺寸的依据。在物流过程中,集装尺寸必须与各环节物流设施、设备、机具相配合。因此,整个物流系统的设计往往以集装尺寸为核心,然后在满足其它要求的前提下决定各设计尺寸。集装模数尺寸影响和决定着其它各有关环节的标准化。(二)物流中的专用技术标准1、运输车船标准。是指各种运输设备,如火车、船舶、卡车等运输工具,从各种设备的有效衔接出发,所制定的车厢、船舱尺寸标准和载荷能力标准等。2、作业车辆标准。指物流过程中使用的各种作业车辆,如叉车、台车、手推车等,在规格尺寸、运行方式、作业范围、作业量、作业速度等方面的技术标准。3、传输机具标准。指物流中完成传送的各种机械设备,如起重机械、传输机械、提升机械等,在尺寸、传输能力方面的技术标难。4、仓库技术标准。指仓库尺寸,建筑面积,单位储存能力,吞吐能力等技术标准。5、站台技术标准。指站台高度、作业能力等技术标准。6、包装、托盘、集装箱标准。包括包装、托盘、集装箱系列尺寸标准、重量标准以及包装材料、材质标难等。7、货架、储罐标准。指货架净空间、载重能力、储罐容积、尺寸标准等。(三)工作标准及作业规范是对物流各项工作制定的统一要求及规范化规定。工作标准及作业规范可明确划分各岗位的职责范围、权力和义务、工作方法、检查监督方法等。

为什么需要物流标准化

例如我国物资编码若不实现标准化,各个领域分别制订自己领域的统一物资编码,其结果将造成不同领域之间情报不能传递、电子计算机无法联网,妨碍了系统物流管理的实施。为了使外系统与物流系统更好衔接,通过标准化和统一衔接点是非常重要的。  标准化是指行业或专业领域各工种、各部门或各单位之间为了有效协作、实现共同目标,在质量监管、生产过程、技术平台、服务水准等诸多方面制订统一遵守的规则和标准,以利于在这些行业或专业领域协调一致的行动和有效的沟通与整合,促进整个行业或领域的发展。  物流标准化是指以物流为一个大系统,制定系统内部设施、机械装备、专用工具等各个分系统的技术标准;制定系统内各分领域如包装、装卸、运输等方面的工作标准;以系统为出发点,研究各分系统与分领域中技术标准与工作标准的配合性,按配合性要求,统一整个物流系统的标准;研究物流系统与相关其他系统的配合性,进一步谋求物流大系统的标准统一。  一、  物流标准化是实现物流合理化的工具与手段,因为物流环节众多,相互之间联系密切,必须要有统一的技术标准和工作标准,才能很好协调配合。因此,物流标准化是发展物流技术,实施物流管理工作的有效保证。具体表现为:  1.在物流系统管理中,要保证系统的统一性、一致性及各环节的有机联系,除了需要一个适合的体制形式外,还需要有许多方法、手段。标准化是手段之一。方法、手段不健全,会影响物流决策与指挥水平。  例如我国物资编码若不实现标准化,各个领域分别制订自己领域的统一物资编码,其结果将造成不同领域之间情报不能传递、电子计算机无法联网,妨碍了系统物流管理的实施。  2.物流标准化对物流成本、效益有重大决定作用。标准化可以带来效益,这在生产技术领域早已被公认,在物流领域也是如此。物流系统实行标准化后,可以实现一贯到户式的物流,由于速度加快,中间装卸、搬运、暂存费用降低、中间损失降低而获得更多效益。  3.物流标准化是加快物流系统建设,迅速推行物流管理的捷径。例如,集装箱、集装托盘、集装架的发展及时推行标准化,可以促进物流管理现代化、系统化。  4.物流标准化也给物流系统与物流外部系统的联结创造了条件:物流系统不是孤立存在的,从流通领域看,上接生产系统,下接消费系统;从生产物流看,下面又接续着不同工序。在物流全过程中,又和机械制造、土木工程,商流系统相交叉,彼此有许多接点。为了使外系统与物流系统更好衔接,通过标准化和统一衔接点是非常重要的。

什么是物流标准化?

物流标准化是以物流为一个大系统,分别制定系统内部各个环节的工作标准、技术标准社服务标准。各岗位责任制、操作程序、机械设备使用规定等。以系统为出发点,研究各个分系统与分领域中各个标准的配合性,按其要求,统一整个物流系统的标准、计量单位标准等。实现物流标准化是发展物流技术、实施大系统物流管理的有效保证。更多的物流知识你可以访问http://www.csi.com.cn/News/ZS001f.html

物流标准化的重要性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物流标准化的重要性具体体现在:(1)物流标准化是实现物流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和必要条件。(2)物流标准化是产品质量的组成部分。(3)物流标准化是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益的有效措施。(4)物流标准化是消除贸易壁垒、促进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保障。

物流的标准化的内容包括哪些 ? VMI是什么意思 他对供应链的优化有什么作用

1、物流标准化是为物流活动制定统一标准并实施的整个过程。包括制定物流系统内部设施、机械装置、专用工具等各个分系统的技术标准,制定系统内各分领域如包装、装卸、运输等方面的工作标准,以系统为出发点,研究各分系统与分领域中技术标准与工作标准的配合性要求,统一整个物流系统的标准,研究物流系统与其他相关系统的配合性,进一步谋求物流大系统的标准统一。2、VMI就是供应商管理库存,就是供应链管理的这种理念要求的产物的意思。3、推动优化作用。VMI供应商管理库存,就是供应链管理的这种理念要求的产物,具有推动优化的作用。

物流标准化包含哪些标准?

1)基础编码标准。是对物流对象物编码,并且按物流过程的要求,转化成条形码,这是物流大系统能够实现衔接、配和的最基本的标准,也是采用信息技术对物流进行管理和组织、控制的技术标准。2)物流建筑基础模数尺寸。主要是物流系统中各种建筑物所使用的基础模数,它是以物流基础模数尺寸为依据确定的,也可选择共同的模数尺寸。3)集装模数尺寸。是在物流基础模数尺寸基础上,推导出的各种集装设备的基础尺寸,以此尺寸做为设计集装设备三向尺寸的依据,比如冠宇的条烟箱、电表箱都是以内容物的三向尺寸为设计依据的。4)标志、图示和识别标准。

物流标准化的种类

1)基础编码标准。是对物流对象物编码,并且按物流过程的要求,转化成条形码,这是物流大系统能够实现衔接、配和的最基本的标准,也是采用信息技术对物流进行管理和组织、控制的技术标准。在这个标准之上,才可能实现电子信息传递、远程数据交换、统计、核算等物流活动。2)物流基础模数尺寸标准。基础模数尺寸指标标准化的共同单位尺寸,或系统各标准尺寸的最小公约尺寸。在基础模数尺寸确定之后,各个具体的尺寸标准,都要以基础模数尺寸为依据,选取其整数倍数为规定的尺寸标准。由于基础模数尺寸的确定,只需在倍数系列进行标准尺寸选择其他的尺寸标准,这就大大减少了尺寸的复杂性。物流基础模数尺寸的确定不但要考虑国内物流系统,而且要考虑到与国际物流系统的衔接,具有一定难度和复杂性。3)物流建筑基础模数尺寸。主要是物流系统中各种建筑物所使用的基础模数,它是以物流基础模数尺寸为依据确定的,也可选择共同的模数尺寸。该尺寸是设计建筑物长、宽、高尺寸,门窗尺寸,建筑物柱间距,跨度及进深等尺寸的依据。4)集装模数尺寸。是在物流基础模数尺寸基础上,推导出的各种集装设备的基础尺寸,以此尺寸做为设计集装设备三向尺寸的依据。在物流系统中,由于集装是起贯穿作用的,集装尺寸必须与各环节物流设施、设备、机具相配合,因此,整个物流系统设计时往往以集装尺寸为核心,然后,在满足其他要求前提下决定各设计尺寸。因此,集装模数尺寸影响和决定着与其有关各环节标准化。5)物流专业名词标准。为了使大系统有效配合和统一,尤其在建立系统的情报信息网络之后,要求信息传递异常准确,这首先便要求专用语言及所代表的涵义实现标准化,如果同一个指令,不同环节有不同的理解,这不仅会造成工作的混乱,而且容易出现大的损失。物流专业名词标准包括物流用语的统一化及定义的统一解释,还包括专业名词的统一编码。6)物流单据、票证的标准化。物流单据、票证的标准化,可以实现信息的录入和采集,将管理工作规范化和标准化,也是应用计算机和通信网络进行数据交换和传递的基础标准。它可用于物流核算、统计的规范化是建立系统情报网、对系统进行统一管理的重要前提条件,也是对系统进行宏观控制与微观监测的必备前提。7)标志、图示和识别标准。物流中的物品、工具、机具都是在不断运动中,因此,识别和区分便十分重要,对于物流中的物流对象,需要有易于识别的又易于区分的标识,有时需要自动识别,这就可以用复杂的条形码来代替用肉眼识别的标识。8)专业计量单位标准。除国家公布的统一计量标准外,物流系统还有许多专业的计量问题,必须在国家及国际标准基础上,确定本身专门的标准,同时,由于物流的国际性很突出,专业计量标准还需考虑国际计量方式的不一致性,还要考虑国际习惯用法,不能完全以国家统一计量标准为唯一依据。 (1)条块分割、部门分割、地区分割由于物流及其物流管理思想在我国诞生较晚,组成物流大系统的各个分系统在没有归入物流系统之前,早已分别实现了本系统的标准化。这就必然导致了在标准制定内容上的条块分割、部门分割。同时由于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下,各地区各行业各自为政,物流标准不一致,跨区域性、多式联运物流效率下降。(2)在货物的仓储、装卸和运输等过程中缺乏基本设备的统一规范仓储、装卸和运输是物流系统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物流速度和效率。目前,我国物流系统货物的仓储、装卸和运输等各环节因缺乏统一的规范而难以实现有效的衔接。如托盘的尺寸、卡车的大小、仓库货架的尺寸等无法配套使用。其中托盘标准存在的问题较为典型,我国的物流企业有的采用欧美标准,有的采用日韩标准,还有的干脆自己定义,由于与产品包装箱尺寸不匹配,严重影响了物流系统的运作效率。(3)信息标准化落后目前我国许多部门和单位都在建自己的商品信息数据库,但数据库的字段、类型和长度都不一致,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严重影响了作为物流管理基础的信息交换和电子商务的运作。(4)采用国际标准的比例低在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下,我国的标准包括物流相关标准在制定过程中较少考虑与国际标准的一致性。因此,目前能与国际标准接轨的物流标准所占比例很低,这必将为我国的国际贸易设下障碍。 尽管我国建立了物流标准体系,并制定了一些重要的国家标准,但这些标准的推广应用存在着严重问题。例如《储运单元条码》的应用正确率不足15%。这种现象的广泛存在,深刻揭示了我国物流标准化管理工作落后的现状。制约物流标准化的推广、执行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体制性障碍如前所述,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下,物流管理形成了一种条块分割、部门分割、地区分割的状态。物流系统各分系统的标准往往由不同的政府部门分别管理,且执行的是本行业内的标准,这对于整个物流系统各环节的配合和衔接十分不利。(2)物流标准化意识淡薄一些国有企业和相关部门还没有意识到物流这个“第三利润源”的作用,企业的“大而全”、“小而全”的经营状况十分严重,市场经济要求社会化的专业细分,但现在分离进程非常缓慢,很多企业的物流都依赖自己的仓库和车队,标准化程度极低且破损率极高,大大降低了物流速度,提高了物流成本。(3)物流市场发育不足物流市场发育不足也是既有标准得不到推广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市场经济中,技术标准通常是从行业自发需求中产生的。在我国,市场需求还没有形成足够的规模,国内除了宝供、海尔等几家大企业之外,很多物流企业都是从传统行业转型过来的中小企业,尽管更换了公司名称,但操作理念和规范还比较陈旧。由于标准化的普及有赖于产业自身的发育程度,在这些企业中推行物流标准化显然具有很大难度。第三,物流标准化人才极其匮乏由于中国的物流及物流管理的思想诞生较晚,历年来在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下,对物流重视的程度不够,导致物流人才极其缺乏。目前物流行业的从业人员,绝大部分是从相关行业转过来的,真正具有扎实的现代物流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的人少之又少。特别是对于物流标准化而言,人才匮乏现象更为严重。

国际物流标准化的标准化意义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国际交往、对外贸易对各国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而所有的国际贸易又最终靠国际物流来完成,所以各个国家都很重视本国物流与国际物流的衔接,在本国物流管理发展初期就力求使本国物流标准与国际物流标准化体系一致。若不如此,不但会加大国际交往的技术难度,更重要的是在本来就很高的关税及运费基础上又会增加因标准化不统一所造成的效益损失,使外贸成本增加。同时,在运输、包装、装卸、仓储、信息,甚至资金结算等方面采用国际标准,实现国际物流标准统一化,能够打破各国或地区标准不统一的技术贸易壁垒,从而加速国际贸易的物流过程。国际物流标准化是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益的有效措施。物流标准化可以为多式联运以及物流在生产、仓储、销售、消费等环节间的流动提供最有效的衔接方式和手段,能使企业获得直接或间接物流效益,比如运输及装卸搬运的时间节约,中间环节的压缩及其所带来的货差货损减少,仓储货物周转加快、库存降低、仓储时间缩短所带来的资金占用减少等。由于经济的不同步发展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世界各国物流发展的水平并不一致。对于美国、欧洲、日本等一些国家和地区较早开始进行物流理论和实践的探索,物流发展水平相对较高。但从世界范围来看,物流体系的标准化,各个国家都还处于初始阶段。而在此时推行国际物流标准化,不仅有利于世界各国贸易的发展,而且有利于新的物流技术、物流理念、物流管理方法等在世界各国、各行业的同步推广,同时能够快速推进世界各国整体物流管理现代化的水平提高。国际物流标准化现状随着贸易的国际化,标准也日趋国际化。以国际标准为基础制定本国标准,已经成为WTO对各成员国的要求。物流标准化的重点在于通过制定标准规格尺寸来实现全物流系统的贯通,提高物流效率。与物流密切相关的有两大标准化体系是ISO和EAN.UCC。ISO/IEC下设了多个物流标准化的技术委员会负责全球的物流相关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已经制定了200多项与物流设施、运作模式与管理、基础模数、物流标识、数据信息交换相关的标准。在ISO现有的标准体系中,与物流相关的标准约有2 000条左右,其中运输181条、包装42条、流通2条、仓储93条、配送53条、信息1 605条。EAN就是管理除北美以外的对货物、运输、服务和位置进行唯一有效编码并推动其应用的国际组织,是国际上从事物流信息标准化的重要国际组织,而美国统一代码委员会(UCC)是北美地区与EAN对应的组织。近两年来,两个组织加强合作,达成了EAN.UCC联盟,以共同管理和推广EAN.UCC系统,意在全球范围内推广物流信息标准化。随着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电子数据、供应链的快速发展,国际物流业已经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而物流系统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已经成为先进国家提高物流运作效率和效益,提高竞争力的必备手段。在国际集装箱和EDI技术发展的基础上,各国开始进一步在物流的交易条件、技术装备规格,特别是单证、法律环境、管理手段等方面推行国际的统一标准,使国内物流与国际物流融为一体。美国作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员之一,参加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物流标准制定工作,制定出了物流结构、基本词汇、定义、物流技术规范、海上多国部队物流、物流信息识别系统等标准。美国国家标准协会(ANSI)积极推进物流的运输、供应链、配送、仓储、EDI和进出口等方面的标准化工作。美国与物流相关的标准约有1 200余条,其中运输91条,包装314条,装卸8条,流通33条,仓储487条,配送121条,信息123条。在参加国际标准化活动方面,美国积极加入ISO/TC104、 ISO/TC122、ISO/TC154管理、商业及工业中的文件和数据元素等委员会。日本是对物流标准化比较重视的国家之一,标准化的速度也很快。日本在标准体系研究中注重与美国和欧洲进行合作,将重点放在标准的国际通用性上。已经提出日本工业标准(JIS)关于物流方面的若干草案,它们包括物流模数体系、集装的基本尺寸、物流用语、物流设施的设备基准、输送用包装的系列尺寸(包装模数)、包装用语、大型集装箱、塑料制通用箱、平托盘、卡车车厢内壁尺寸等。在日本现有的标准体系中,与物流相关的标准约有400余条,其中运输24条、包装29条、流通4条、仓储38条、配送20条、信息302条。

名词解释 1、物流管理 2、物流标准化 3、配送中心 4、第三方物流 5、包装 6、运输 简答

物流管理:是指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根据物质资料实体流动的规律,应用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对物流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监督,使各项物流活动实现最佳的协调与配合,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经济效益。物流标准化:指以物流为一个大系统,制定系统内部设施、机械装备,包括专用工具等的技术标准,包装、仓储、装卸、运输等各类作业标准,以及作为现代物流突出特征的物流信息标准,并形成全国以及和国际接轨的标准化体系。配送中心:指接受并处理末端用户的订货信息,对上游运来的多品种货物进行分拣,根据用户订货要求进行拣选、加工、组配等作业,并进行送货的设施和机构。第三方物流:指生产经营企业为集中精力搞好主业,把原来属于自己处理的物流活动,以合同方式委托给专业物流服务企业,同时通过信息系统与物流企业保持密切联系,以达到对物流全程管理和控制的一种物流运作与管理方式。包装:为在流通过程中保护产品、方便储运、促进销售,按一定的技术而采用的容器、材料及辅助物等以及为达到上述目的而采用的一些技术措施的总称。运输:就是以最短的时间、最低的成本将物品转移到指定地点。1、企业物流可以分为哪几类? 可以分为五大类:(1)、企业供应物流( 2)、企业生产物流( 3)、企业销售物流 (4)、企业回收物流 (5)、企业废弃物物流2、物流系统的作用是什么?为了满足客户的需要,以最低的成本,通过运输、保管、配送等方式,实现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及相关信息由商品的产地到商品的消费地所进行的计划、实施和管理的全过程。简单的说就是货物从生产到需求的过程。3、铁路运输的特点是什么?(1)车路一体。 ( 2)路权专用。 ( 3)组成车群。 ( 4)动力电化。 (5)能源经济。(6)汗染轻微。(7)行车平稳。(8)收益递增。( 9)资本密集。 (10)沈没/套牢成本。4、物流信息的特点是什么? 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 (1)信息源点多、信息量大。 (2)信息动态性特别强,信息的价值衰减速度很快( 3)信息种类多5、物流的定义和分类?物流的定义指经信息技术整合,实现物质实体从最初供应者向最终需求者移动的物理过程。物流的分类有四个方面:(1)军事领域(2)生产领域(3)流通领域(4)生活领域6、运输方式如何分类?运输方式可按运输工具不同进行分类:(1)公路运输 (2)铁路运输(3)水运(4)航空运输(5)管道运输太多了,先采纳再追问吧。

我过国内的物流标准化现状是怎么样的?

 物流被称作"第三利润源"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物流业也因此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重要的支柱产业。在我国,物流的观念、方法和手段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随着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出现,开展国际物流显得尤为重要。为了与国际物流接轨,实现全球企业之间更好的对接,有效地实施物流系统的科学管理,加快物流系统建设,促进物流系统与其他系统和国际系统的衔接,有效地降  低物流费用,提高物流系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必须实施物流标准化。物流标准化是指以物流为一个大系统,制定系统内部设施、机械装备、专用工具等的技术标准和包装、装卸、运输、配送等各类作业的作业标准和管理标准,以及作为现代物流突出特征的物流信息标准并形成全国以及和国际接轨的标准化体系,推动物流业的发展。物流标准化的作用不言而喻,它可以统一国内物流概念,规范物流企业,提高物流效  率,使国内物流与国际接轨,是物流发展的基础。  目前,中国物流标准化落后问题已严重制约国际贸易的发展。因此,从物流系统的整体出发,制定其各子系统的设施、设备、专用工具等的技术标准、业务工作标准;研究各子系统技术标准和业务工作标准的配合性,按配合性要求,统一整个物流系统的标准;研究物流系统与相关其他系统的配合性,谋求物流与社会大系统的和谐统一势在必行。

物流标准和物流标准化

一、什么是标准? 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活动或其结果规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导则或特性的文件,称为标准。该文件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经一个公认机构的批准。标准应以科学、技术和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以促进最佳社会效益为目的。 二、什么是标准化? 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称为标准化。它包括制定、发布及实施标准的过程。标准化的重要意义是改进产品、过程和服务的适用性,防止贸易壁垒,促进技术合作。 标准化的基本原理是统一、简化、协调和最优化。标准化的实质是“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标准化的目的是“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 三、标准的分类 按级别,我国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四级。如:GB表示国家标准,JT表示交通部行业标准,DB33表示浙江省地方标准,Q/XXX为企业标准。 按性质,我国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性标准。如GB表示国家强制性标准,GB/T表示国家性标准。 四、标准化工作的任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的规定,标准化工作的任务是制定标准、实施标准和对标准实施的监督。 五、标准化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标准化为企业实行科学管理和现代化管理奠定基础; 在企业各分系统之间建立统一性,保证企业管理系统功能最佳; 标准化使企业管理系统与企业外部约束条件相协调,保证系统稳定运行; 标准化使企业管理经验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 六、什么是物流标准化 物流标准化是指以物流为一个大系统,制定系统内部设施、机械装备,包括专用工具等的技术标准,包装、仓储、装卸、运输等各类作业标准,以及作为现代物流突出特征的物流标准,形成全国以及和国际接轨的标准化体系,并在行业内推广实施。 七、为什么要开展物流标准化工作 物流标准化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基础,是提高物流效率的重要途径,是构筑全球物流的大通关必要前提条件,在国际上物流标准化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关注焦点。迄今为止,国际标准化组织已批准发布了二百多项与物流设施、运作模式与管理、物流条码标识、数据交换相关的标准,我国有关部门在此基础上也相继出台了与国际标准接轨的系列标准。这些标准是现代物流企业发展进程中必须遵循的准则,否则将导致物流系统的离散性,孤立,最终无法实现物畅其流、快捷准时、经济合理和用户满意的要求。 八、物流标准化涉及那些方面 物流设施标准化:托盘标准化、集装箱标准化等 物流作业标准化:包装标准化、装卸/搬运标准化、运输作业标准化存储标准化等 物流标准化:EDI/XML标准电子报文标准化、物流单元编码标准化、物流节点编码标准化、物流单证编码标准化、物流设施与装备编码标准化、物流作业编码标准 九、现有的物流标准 托盘标准 GB/T3716-2000托盘术语 GB/T2934-1996联运通用平托盘主要尺寸及公差(eqvISO6780:1988) GB/T4995-1996联运通用平托盘性能要求 GB/T4996-1996联运通用托盘实验方法 GB/T10486-1989铁路货运钢制平托盘 GB/T15234-19940塑料平托盘 GB/T16470-1996托盘包装 集装箱标准 GB/T1992-1985集装箱名词术语 GB/T1413-1998系列1集装箱分类、外部尺寸和额定质量(idtISO668:1995) GB/T17770-1999集装箱空/陆/水(联运)通用集装箱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idtISO8323:1985) GB/T17271-1998集装箱运输术语 包装标准 ISO3676:1983包装单元货物大小尺寸 GB/T48921996硬质直方体运输包装尺寸系列 GB/T1320191*圆柱体运输包装尺寸系列 GB/T1375792袋类运输包装尺寸系列 GB/T1514094航空货运集装单元技术要求 GB/T1523394包装单元货物尺寸 GB/T164711996运输包装件尺寸界限 GB/T1.7-1988标准化工作导则产品包装标准的编写规定 GB190-1990危险货物包装标志 GB191-2000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6388-1986运输包装收发货标志 TB/T2337-1993铁路行李、包裹运输包装标志 GB/T13385-1992包装图样要求 TB/T2974-2000国际铁路联运出口货物运输包装质量要求 装卸/搬运标准 SJ/T10466.12-1993搬运、贮存、包装、交付质量控制指南 SJ/T10466.12-1993搬运贮存包装交货质量控制指南 JT/T392-1999港口装卸工具术语 JT/T2028-1993港口重大件装卸作业技术要求 TB1936.1-1987铁路装卸作业标准作业程序 TB1936.2-1987铁路装卸作业标准桥式、龙门式起重机作业 TB1936.3-1987铁路装卸作业标准回转式起重机作业 TB1936.4-1987铁路装卸作业标准轮胎式单斗装载作业 TB1936.5-1987铁路装卸作业标准链斗式装、卸车机作业 TB1936.6-1987铁路装卸作业标准小型叉车作业 TB1936.7-1987铁路装卸作业标准人力作业 TB1938-1987铁路装卸名词术语 JT3145-1991汽车危险货物运输、装卸作业规程 存储作业标准 TB/T2631-1995铁路物资仓库技术管理规定 HG/T20568-1994化工固体物料堆场及仓库设计规定 SBJ01-1988商业仓库设计规范 条码技术标准 四一七条码GB/T17172-1997 快速反应矩阵码GB/T18284-2001 条码应用标识GB/T16986-1997 商品条码GB12904-1998 条码术语GB/T12905-2000 交插二五条码GB/T16829-1997 库德巴条码GB/T12907-1991 三九条码GB/T12908-1991 通用商品条码符号位置GB/T14257-1993 贸易单元128条码GB/T15425-1994 店内码GB/T18283-2000128 条码GB/T18347-2001 条码符号印制质量检验GB/T14258-1993 商品条码符号印制质量的检验GB/T18348-2001 储运单元条码GB/T16830-1997 中国标准书号条码GB/T12906-2001 中国标准刊号条码GB/T16827-1997 商品条码印刷适性试验商品条码符号位置车辆识别代码条码标签GB/T18410-2001 物流标准 物流单元编码标准 GB/T18354-2001物流单元的编码与符号标记 GB/T16472-1996货物类型、包装类型和包装材料类型代码 GB/T14945-1994货物运输常用残损代码 TB/T2690-1996铁路货物运输品名分类与代码 JT0019-1988运输货物分类和代码 GB/T16736-1997道路车辆车辆识别号(VIN)内容与构成 GB/T16828-1997位置码 GB/T15422-1994国际贸易单证代码 物流设施与装备编码标准 GB/T1836-1997集装箱代码、识别和标记 GB/T15119-1994集装箱常用残损代码 GB/T17272.1-1998集装箱在船舶上的箱位坐标代码 GB/T17272.2-1998集装箱在船舶上的电传数据代码 GB/T17273.1-1998集装箱设备数据交换通信代码 GB/T15419-1994国际集装箱货运交接方式代码 GB/T18366-2001国际贸易运输船舶名称与代码编制原则 TB/T2966-1999铁路运输设备分类与代码基本规定 JT0010-1984运输船舶状态代码 另有以下文件供参考: http://baike.baidu.com/view/1373393.htm麻烦采纳,谢谢!

物流标准化的基点

物流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涉及的面又很广泛,过去,构成物流这个大系统的许多组成部分也并非完全没有搞标准化,但是,这往往只形成局部标准化或与物流某一局部有关的横向系统的标准化。从物流系统来看,这些互相缺乏联系的局部的标准化之间却缺乏配合性,不能形成纵向的标准化体系。所以,要形成整个物流体系的标准化,必须在这个局部中寻找一个共同的基点,这个基点能贯穿物流全过程,形成物流标准化工作的核心,这个基点的标准化成了衡量物流全系统的基准,为各个局部的标准化的准绳。为了确定这个基点,人们将进入物流领域的产品(货物)分成了三类,即:零杂货物、散装货物与集装货物三类。这三类的标准化难易程度是不同的:零杂货物及散装货物在物流的“结节”点上,例如在换载、装卸时,都必然发生组合数量及包装形式的变化,因此,要想在这些“结点”上实现操作及处理的标准化,那是相当困难的。集装货物在物流过程的始终都是以一个集装体为基本单位,其包装形态在装卸、输送及保管的各个阶段都基本上不会发生变化,也就是说,集装货物在结点上容易实现标准化的处理。至于零杂货物的未来,一部分可向集装靠拢,向标准包装尺寸靠拢;另一部分还会保持其多样化的形态而难以实现标准化。所以,不论是国际物流还是国内物流,都可以肯定讲:集装系统是使物流全过程贯通而形成体系,是保持物流各环节上使用的设备、装置及机械之间整体性及配合性的核心,所以,集装系统是使物流过程连贯而建立标准化体系的基点。 具体来讲,以集装系统为物流标准化的基点,这个基点的作用之一,就是以此为准来解决全面的标准化。因此,必须实现集装与物流其它各个环节之间的配合性。其中包括:1)集装与生产企业最后工序(也是物流活动的初始环节)——包装的配合性。包装尺寸和集装尺寸的关系应当是:集装是包装尺寸的倍数系列,而包装是集装尺寸的分割系列。2)集装与装卸机具、装卸场所、装卸小工具(如吊索、跳板等)的配合性。3)集装与仓库站台、货架、搬运机械、保管设施乃至仓库建筑(净高度、门高、门宽、通路宽度等)的配合性。4)集装与保管条件、工具、操作方式的配合性。5)集装与运输设备、设施,如运输设备的载重、有效空间尺寸等的配合性。在以集装为基本物流单位的物流系统中,经常有许多基本集装单位进一步组合成大集装单位或输送保管单位的情况。例如,将集装托盘货载放人大型集装箱或国际集装箱,就组成了以大型集装箱或国际集装箱为整体的更大的集装单位;将集装托盘货载或小型集装箱放人卡车车厢、货车车厢,就组成了一个大的运输单位等。如果形成了倍数系列的尺寸关系,就能提高装运的密度和形成坚实的货垛。6)集装与未端物流的配合性。随着整个经济活动越来越以消费者(再生产者)的需要为转移,消费者的地位越来越强固,质量管理、生产管理、成本管理等经济管理活动都确立了“用户第一”的基本观念,这种观念在物流活动中的反映,就是未端物流越来越受到重视。末端物流是送达给消费者的物流,因此是以消费者的旨趣为转移的。一般说来,占消费者中大多数的零星消费者的要求,是逆规格化方向而行的,消费者追求多样化,这就使多样化的未端物流与简单化的主体物流(集装系统)的配合性出现困难集装物流转变为未端物流,要对简单性的集装进行多样化的分割,以解决集装的简单化与未端物流多样化要求的矛盾。衔接消费者的“分割系列”与衔接生产者的“倍数系列”有时是有矛盾的,标准化要解决的就是要选择最优。7)集装与国际物流的配合性。从国际经济交往来讲,由于我国是“后发性”国家,以国际标准为主体和国际标准接轨是我们集装标准化应该做的事情。其中最重要的是和国际海运集装箱接轨。这个接轨可以使国际海运集装箱通过我国的铁路和公路运输直达内地,从而充分发挥集装箱联运“门到门”的优势。

物流标准化的主要特点

物流标准化的主要特点有以下几方面:1.和一般标准化系统不同,物流系统的标准化涉及面更为广泛,其对象也不象一般标准化系统那样单一,而是包括了机电、建筑、工具、工作方法等许多种类。虽然处于一个大系统中,但缺乏共性,从而造成标准种类繁多,标准内容复杂,也给标准的统一性及配合性带来很大困难。2、物流标准化系统是属于二次系统,这是由于物流及物流管理思想诞生较晚,组成物流大系统的各个分系统,过去在没有归入物流系统之前,早已分别实现了本系统的标准化。并且经多年的应用,不断发展和巩固,已很难改变。在推行物流标准化时,必须以此为依据,个别情况固然可将有关旧标准化体系推翻,按物流系统所提出的要求重建新的标准化体系,但通常还是在各个分系统标准化基础上建立物流标准化系统。这就必然从适应及协调角度建立新的物流标准化系统,而不可能全部创新。3、物流标准化更要求体现科学性、民主性和经济性。科学性、民主性和经济性,是标准的“三性”,由于物流标准化的特殊性,必须非常突出地体现这三性,才能搞好这一标准化。科学性的要求,是要体现现代科技成果,以科学试验为基础,在物流中,则还要求与物流的现代化(包括现代技术及管理)相适应,要求能将现代科技成果联结成物流大系统。否则,尽管各种具体的硬技术标准化水要求颇高,十分先进,但如果不能与系统协调,单项技术再高也是空的。甚至还起相反作用。所以,这种科学性不但反映本身的科学技术水平,还表现在协调与适应的能力方面,使综合的科技水平最优。民主性指标准的制订,采用协商一致的办法,广泛考虑各种现实条件,广泛听取意见,而不能过分偏重某一个国家,使标准更具权威、减少阻力,易于贯彻执行。物流标准化由于涉及面广,要想达到协调和适应,民主决定问题,不过份偏向某个方面意见,使各分系统都能采纳接受,就更具有重要性。经济性是标准化主要目的之一,也是标准化生命力如何的决定因素,物流过程不象深加工那样引起产品的大福度增值,即使通过流通加工等方式,增值也是有限的。所以,物流费用多开支一分,就要影响到一分效益,但是,物流过程又必须大量投入消耗,如不注重标准的经济性,片面强调反映现代科学水平,片面顺从物流习惯及现状,引起物流成本的增加,自然会使标准失去生命力。4、物流标准化有非常强的国际性。由于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所带来的国际交往大幅度增加,而所有的国际贸易又最终靠国际物流来完成。各个国家都很重视本国物流与国际物流的衔接,在本国物流管理发展初期就力求使本国物流标准与国际物流标准化体系一致,若不如此,不但会加大国际交往的技术难度,更重要的是在本来就很高的关税及运费基础上又增加了因标准化系统不统一所造成的效益损失,使外贸成本增加。因此,物流标准化的国际性也是其不同于一般产品标准的重要特点。5、贯彻安全与保险的原则。物流安全问题也是近些年来非常突出的问题,往往是一个安全事故会将一个公司损失殆尽,几十万吨的超级油轮、货轮遭受灭顶损失的事例也并不乏见。当然,除了经济方面的损失外,人身伤害也是物流中经常出现的,如交通事故的伤害,物品对人的碰、撞伤害,危险品的爆炸、腐蚀、毒害的伤害等。所以,物流标准化的另一个特点是在物流标准中对物流安全性、可靠性的规走和为安全性、可靠性统一技术标准、工作标准。物流保险的规定也是与安全性、可靠性标准有关的标准化内容。在物流中,尤其在国际物流中,都有世界公认的保险险别与保险条款,虽然许多规走并不是以标准化形式出现的,而是以立法形式出现的,但是,其共同约定、共同尊循的性质,是通用的,是具有标准化内含的,其中不少手续、申报、文件等都有具体的标准化规定,保险费用等的计算也受标准规定的约束,因而物流保险的相关标准化工作,也是物流标准化的重要内容。

物流标准化的怎样做到

要实现物流系统与其他相关系统的沟通和交流,在物流系统和其他系统之间建立通用的标准,首先要在物流系统内部建立物流系统自身的标准,而整个物流系统标准的建立又必然包括物流各个子系统的标准。因此,苏州物流公司要实现最终的标准化应该从三个不同的物流层次上考虑:1、从物流系统的整体出发,制定其各子系统的设施、设备、专用工具等的技术标准,以及业务工作标准。2、研究各子系统技术标准和业务工作标准的配合性,按配合性要求,统一整个物流系统的标准3、研究物流系统与相关其他系统的配合性,谋求物流大系统的标准统一。由于物流标准化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在建设物流标准体系中必须突出体现科学性、民主性以及经济性。科学性的要求是要体现现代科技成果,以科学实验为基础,在物流中,则还要求与物流的现代化(包括现代技术及管理)相适应,要求能将现代科技成果联结成物流大系统。否则,尽管各种具体的硬技术标准化水平颇高,十分先进。但如果不能与系统协调,单项技术再高也是空的,甚至还起相反作用。"民主性是指标准的制订采用协商一致的办法,广泛考虑各种现实条件,广泛听取意见,使标准更具权威,易于贯彻执行。经济性是标准化的主要目的之一,物流过程不像深加工那样引起产品的大幅度增值,即使通过流通加工等方式,增值也是有限的。所以,物流费用多开支一分,就会影响到一分效益,但是,物流过程又必须大量投入消耗,如果不注重标准的经济性,片面强调反映现代科技水平,片面顺从物流习惯及现状,引起物流成本的增加,自然会使标准失去生命力。近些年,中国国民经济与对外贸易的发展为中国物流标准化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国内的专业化物流公司(如昆山佳利货运有限公司)和商业企业配送中心渐成气候,一些大型制造企业也在物流配送方面有所动作。随着物流产业基础市场的发育,我国的物流标准化工作开始启动,并取得了一系列成绩。国家标准《全国工农业产品(商品、物资)分类与代码》的发布,使全国物品名称及其标识代码有了统一依据和标准,有利于建立全国性的经济联系,为物流系统的信息交换提供了便利条件。2001年出版发行《物流术语》一书,是国内物流的第一个基础性的标准。物流公司现已广泛使用的物流标准有托盘标准、集装箱标准、条码技术标准以及物流信息标准等。随着经济的发展,相信物流标准体系会逐渐得到完善。

物料搬运的单元标准化

单元化是将规模思想应用到不同物料的搬运中,其优越性主要体现在:可以简化环节,节省费用,实现总体优化;便于实现装卸搬运作业机械化,减轻工人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减少货物变换环节减少因变换而造成的货损差,提高物流质量,节约人力物力和费用;减少了受气候影响的程度,保证正常工作,加速货物流转,提高效率。 1)物流基础模数物流基础模数是物流系统各标准尺寸的最小公约尺寸。在基础模数尺寸确定之后,各个具体的尺寸标准,都要以基础模数尺寸为依据,选取其整数倍为规定的尺寸标准,基础模数尺寸确定后,只需在倍数中进行标准尺寸选择,便可作为其他尺寸的标准。2)物流模数物流模数是物流设施与设备的尺寸基准。物流模数是为了物流的合理化和标准化,以数值关系表示的物流系统各种因素尺寸的标准尺度。它是由物流系统中的各种因素构成的,这些因素包括:货物的成组、成组货物的装卸机械、搬运机械和设备货车、卡车、集装箱以及运输设施、用于货物保管的机械和设备等。

我国现在的物流标准化实施存在那些方面的问题,以及想对应的解决措施?拜托各位了 3Q

一、物流标准化的概念 物流标准化是指以物流系统为对象,围绕运输、储存、装卸、包装以及物流信息处理等物流活动制定、发布和实施有关技术和工作方面的标准,并按照技术标准和工作标准的配合性要求,统一整个物流系统的标准的过程。 二、我国物流标准化存在的问题 1.物流标准化基础薄弱。其一,我国物流业起步较晚,基础比较薄弱。在物流的基础设施、管理体制、管理水平、人员素质等诸多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对物流的许多概念、甚至基本概念,往往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甚至对“物流”的内涵与外延,都缺乏明确的认识。其二,物流标准化的市场基础比较薄弱,直接影响到我国物流标准化的实施。 2.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较低。尽管我国已制定了许多相关条例,但在实施过程中物流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还比较低。如有些企业生产部门库存管理不严,原材料积压严重;运输部门运送不及时,使物流受阻;流通部门仓库管理不善,造成货物残损,损失严重;装卸部门的装卸不当,造成的损失等是企业的经营管理较低的表现。 3.物流标准缺乏统一规范。目前,我国物流系统的发展还处于低级阶段,物流各环节标准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首先,基础设施方面和装备条件落后,与物流产业的发展要求相比仍然有较大的差距。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总体规模仍然很小,各种物流设施及装备的技术水平和设施结构不尽合理、标准化程度较低,不能充分发挥现有物流设施的效率。其次,物流器具标准不配套,其中以托盘标准的问题最典型。最后,物流包装标准与物流设施标准之间缺乏有效衔接,所以导致了物流无效作业增多,物流成本上升,物流服务质量落后,严重制约了物流效率的提高。 三、我国物流标准化发展滞后的原因分析 1.物流标准化的认知程度低。目前,我国企业中的物流从业人员对物流标准认知程度普遍偏低,还有很多物流操作人员根本不知道有相关物流标准的相关内容。而且,目前物流仍然采用传统的经销渠道,企业对物流的运作方式方法和技术手段等普遍缺乏全面了解,先进的技术装备使用率很低,公司还是以传统的手段服务于客户,所以导致物流成本居高不下,这也是阻碍物流标准实施的直接原因。 2.物流市场发育程度低。目前,物流市场上存在着现实需求不足与潜在需求巨大之间的矛盾。一方面企业自理物流能力较强,多数拥有自己的仓库和车队。另一方面,企业普遍认为自理物流成本过高,希望物流服务社会化。同时在完善服务功能、降低货损率、改善服务态度等方面有较高要求。因此,在企业的微观层面有着巨大的潜在物流服务需求。 3.物流专业人才短缺。物流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技术,涉及的领域极其广泛,这就要求物流管理人员不但要熟悉整个工艺流程,而且要精通物流管理技术、掌握企业内部物流以及向外延伸的整条供应链的管理等综合知识。从整体来看,我国在物流研究和教育方面还非常落后,而且物流专业教育尚未形成一个完善的教育培养体系,具备综合物流知识的管理和技术人才严重缺乏,难以满足企业物流现代化的需要。 4.外部条件制约。现代物流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是信息化,而现在企业的网络平台建设等都还刚刚起步,实际应用有限。在信息系统建设上,还缺乏对网络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及时性等方面的具体政策规定,还没能形成统一的物流信息系统技术标准及信息共享协议,阻碍了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 四、提高物流标准化的措施 1.政府应以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参与物流标准化建设。政府部门是国家标准的组织制定者和推广者,在国家标准的制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企业是标准的最终执行者,物流标准的推广必须有企业的配合。企业是务实的,利益是它们平衡取舍的关键。政府可以在推广标准化方面予以政策支持和制约。 2.行业协会应发挥引导协调作用。行业协会应鼓励催促行业中各企业参照国际先进物流标准,努力打破条块分割和地方保护主义,统筹规划,整合物流资源,从整个经贸发展的需要来规划物流产业的网络布局,加大行业协会的发展与引导作用,同时通过行业协会中间联络作用,使行业内各个企业在物资流通活动中得到统一与协调。 3.积极借鉴、采用国外先进物流标准,注重与国际物流标准接轨。在物流标准化工作中,不仅要立足国内实际情况,同时还要着眼于国际,加强物流标准化与国际物流标准化的接轨。由于我国物流标准化起步较晚,在建立物流标准化体系时,要充分借鉴我国和发达国家的成熟经验和先进技术,积极采用国内和国外先进标准和标准化方法。这是保证物流标准体系科学合理、少走弯路的有效方法。 4.尽快出台基础性实用标准,逐步推出新标准。物流标准化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自然过程,在短期内推广完善物流标准化体系不切实际。由于一些基本概念的模糊和基础资料的匮乏,严重影响了我国物流业的发展,所以应尽快出台基础性实用标准,进而在考虑物流各环节协调的基础上,对现行的各种国家已颁布的与物流活动有关的标准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比较分析,全面整理,淘汰影响物流业整体发展的旧标准,尽可能地以国际标准为基本参照系逐步推出新标准,同时保持各种相关标准的协调一致,逐步完善物流标准化体系。 5.重视物流标准化人才的培养。目前,我国物流标准化人才奇缺,这将直接影响企业物流的发展。为此,就要积极培养现代物流人才,包括多种方式的培训,比如从企业现有人员中选择部分有学历、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到有关大专院校深造,也可以引进国外物流人才。同时,还要尽快建立起人才激励机制,培养造就一大批熟悉物流业务、具有跨学科综合能力的物流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这样才能更好的发展仓储中心的物流标准化。

包装标准化与物流标准化的区别与联系有哪些_实现包装标准化对物流而言有何意义

1商品包装标准化是指在生产技术活动中,路尺寸、参数、工艺、成分、性能等所做的结所有制作的运输包装和销售包装的品种、规行管理。产品包装标准是包装设计、生产、a规定,并且按照统一的技术标准时包装过程进和检验包装产品质量的技术依据。目前,我水产军工等14大类。、医疗器械、仪器仪表、中西药、食品、农畜真品包装标准化的目的是使商品包装适用、牢固、美现,达到定型化现格化雨系列化对间类或同种商品包装,需要执行“七个统一,即统一材料,统规格.统容值、规称记统结构、统一封装方法和统-捆扎方法等。2包装标准化的作用包装标准化工作是提高产品包装质量减少消耗和降低成本的重要手段,主要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有利于包装工业的发展。包装标准化是有计划发展包装工业的重要手段,是保证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活动高度统一、协调发展的有利措施。商品质量与包装设计、包装材料或容量、包装工艺、包装机械等有着密切关系。由于商品种类繁多、形状各异,为了保证商品质量,减少事故的发生,根据各方面的需要,制定出了行业标准及互相衔接标准、逐步形成包n一去利工帝旦云输装卸和贮存;有利于各部门、各生产单位有机地联系起来。(3)有利于合理利用安源一城少材料机耗,降低商品包装成本,包装标准化可使包装没计科学合理、包装型号规格统。过去纸箱规格参差不齐,质量不好,实行包装标准化以来。纸箱统-简化为27种规格,半成品损耗降低千分之五。如沪、津两市仅针织内衣包装实行标准化,一年就可降低包装费上百万元。(4)有利于包装的回收复用,减少包装、运输、储存费用。商品包装标准的统,使各厂各地的包装容器可以互通互用,便于就地组织包装回收复用,节省了回收空包装容器在地区间的往返运费,降低了包装储存费用。(5)便于识别和计量。标准化包装简化了包装容器的规格,统一了包装的容量:明确规定了标志与标志书写的部位,便于从事商品流通的工作人员识别和分类;同时,整齐划一的包装,每箱中或者每个容器中的重量一样数量相同,对于计量使用商品也非

为什么要实现物流信息标准化

《赢在物流网》小编:为什么要实现物流信息标准化?只有实现了物流信息标准化,在能在国际经济一体化的条件下有效地实施物流系统的科学管理,加快物流系统建设,促进物流系统与国际系统和其他系统的衔接,有效地降低物流费用,提高物流系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物流信息标准化的重要性具体体现在:1、物流信息标准化是实现物流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和必要条件物料从厂商的原料供应,产品生产,经市场流通到消费环节。再到回收再生,是一个综合的大系统。由于社会分工日益细化,物流系统的高度社会化显得更加重要。为了实现整个物流系统的高度协调统一,提高物流系统管理水平,必须在物流系统的各个环节制定标准,并严格贯彻执行。在中国,以往同一物品在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的名称和计算方法互不统一,严重影响了中国的物资流通,国家标准《全国工农业产品(商品、物资)分类与代码》的发布,使全国物品名称及其标识代码有了统一依据和标准,有利于建立全国性的经济联系,为物流系统的信息交换提供了便利条件。2001年出版发行《物流术语》一书,这是中国国内物流的第一个基础性的标准。2、物流信息标准化是物流产品的质量保证物流活动的根本任务是将工厂生产的合格产品保质保量并及时地送到用户手中。物流信息标准化对运输、保管、配送、包装、装卸等各个子系统都制定了相应标准,形成了物流质量保证体系,只要严格执行这些标准,就能将合格的物品送到用户手中。3、物流信息标准化是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益的有效措施物流的高度标准化可以加快物流过程中运输、装卸的速度,降低保管费用,减少中间损失,提高工作效率,因而可获得直接或间接的物流效益,否则就会造成经济损失。中国铁路与公路在使用集装箱统一标准之前,运输转换时要“倒箱”,全国“倒箱”数量很高,为此损失巨大。4、物流信息标准化是中国物流企业进军国际物流市场的通行证物流信息标准化已是全球物流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的有力武器。中国物流企业在物流信息标准化方面仍十分落后,面临加入WTO带来的物流国际化挑战,实现物流标准的国际化已成为中国物流企业开展国际竞争的必备资格和条件。5、物流信息标准化是消除贸易壁垒、促进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保障在国际经济交往中,各国或地区标准不一是重要的技术贸易壁垒,严重影响国家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因此,要使国际贸易更快发展,必须在运输、保管、配送、包装、装卸、信息,甚至资金结算等方面采用国际标准,实现国际物流标准统一化。——赢在物流网56on——

标准化对顺丰的跨境物流业务起着什么作用

标准化对顺丰的跨境物流业务起着重要作用。具体来说,标准化能够确保物流系统的同一性,一致性和有机联系,从而使得不同环节之间的衔接更加顺畅,提高物流作业效率。例如,集装箱标准化可以实现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无缝联接,对于发展广泛的水陆联运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实现物流标准化后,顺丰可以贯通全系统,实现“一贯到户”式的物流,其效益由速度加快、中间装卸、搬运、暂存费用降低、中间损失降低而获得,从而可以大大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效益。因此,标准化对于顺丰的跨境物流业务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有助于提高服务质量,降低成本,提升竞争力。

随着我国物业的发展,物流标准化已成为现在物流业发展的重要问题,请结合实际谈谈物流标准化的重要性

物流业是一个综合性的行业,它涉及运输、包装、仓储、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和信息等各个方面,而广义的物流更是涉及到物流上下游企业间的贯通连接。我国的现代物流业是在传统行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由于传统的物流被人为地割裂为很多阶段,而各个阶段不能很好地衔接和协调,加上信息不能共享,造成物流的效率不高,这在很多小的医药物流企业表现得尤为明显。亿博物流咨询专家谢勤指出,物流标准化是以物流作为一个大系统,制定系统内部设施、机械设备,专用工具等各个分系统的技术标准;制定系统内各个分领域如包装、装卸、运输等方面的工作标准;制定物流运作流程标准、服务质量标准,以系统为出发点,研究各分系统与分领域中技术标准与工作标准的配合性,统一整个物流系统的标准;研究物流系统与相关其他系统的配合性,进一步谋求物流大系统的标准统一。企业实现物流标准化带来的好处主要有: 物流系统不是孤立的,为了使物流外系统与物流系统更好衔接,通过物流标准化简化和统一衔接点是非常重要的。

物流信息标准化建设包括哪些方面

物流信息标准化建设可在四个层次上进行标准化:物理层、表示层、交换层和应用层。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物流术语标准,物流信息分类编码标准,物理信息采集标准,物流信息传输与交换标准,物流信息记录与存储标准,物流信息信息系统开发标准,物流信息安全标准,物流设备与工装标准等

物流标准化的基本原则

(1)市场导向原则;(2)一致性与协调性原则;(3)科学发展原则;(4)推进企业创新原则

物流标准化的特点有哪些

1)基础编码标准。是对物流对象物编码,并且按物流过程的要求,转化成条形码,这是物流大系统能够实现衔接、配和的最基本的标准,也是采用信息技术对物流进行管理和组织、控制的技术标准。2)物流建筑基础模数尺寸。主要是物流系统中各种建筑物所使用的基础模数,它是以物流基础模数尺寸为依据确定的,也可选择共同的模数尺寸。3)集装模数尺寸。是在物流基础模数尺寸基础上,推导出的各种集装设备的基础尺寸,以此尺寸做为设计集装设备三向尺寸的依据,比如冠宇的条烟箱、电表箱都是以内容物的三向尺寸为设计依据的。4)标志、图示和识别标准。

物流信息标准化的定义是什么?

物流标准化是指以物流为一个大系统,制定系统内部设施、机械装备、专用工具等的技术标准,包装、仓储、装卸、运输等各类作业标准以及作为现代物流突出特征的物流信息标准,并形成全国以及和国际接轨的标准化体系。物流标准根据其定义分为物流软件标准和物流硬件标准。软件标准包括物流用语统一,单位标准化,钱票收据标准化,应用条码标准化,包装尺寸标准化,硬件标准含有托盘标准化,集装箱、叉车标准化,拖车载重量标准化,保管设施标准化,其他物流设备标准化。物流是_个大系统,系统的统一性、「致性和系统内部各环节的有机联系是系统能否生存的首要条件。物流标准为物流系统服务,物流标准化是保证物流系统统一和协调的必要条件.目前,我国物流标准化滞后已成为制约现代物流发展的瓶颈之一。只有加快实现物流标准化,才能有效地实施物流系统的科学管理,力n快物流系统建设,促进物流系统与其他系统和国际系统的衔接,有效地降低物流费用,提高物流系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中国加入WTO,中国物流标准化落后问题将严重制约国际贸易的发展。因此必须加快物流标准化进程。

建立物流标准化需要遵循什么原则

建立物流标准化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标准化管理标准化管理,包括流程标准化、操作标准化、服务标准化等。企业应该以客户服务为导向,以信息流为驱动,以物流为主线理顺企业与客户、企业与合作伙伴等的上下游左右端的业务流程,把流程层层分解,制定操作和服务标准。各项标准应以服务企业总体目标为前提,按照企业目标、运作流程和具体标准的次序来制定。最有效的办法是采用自己条码管理,在整个系统内以条码为线索,进行跟踪管理。二、信息透明化信息系统首先应该满足对物流作业的管理,其次能够对作业进行优化并能够对业务数据进行各种方式汇总提炼,并可以最大程度在授权客户、作业人员、管理人员、决策人员之间流动,达到运作、管理和决策信息化的目标,在基于流程管理的基础上,使企业信息实现实时化、透明化。三、货物全程跟踪。在信息透明化的基础上,实现“可视化”管理,即把物流的所有作业环节和相关活动都纳入管理系统之中,根据既定标准监控流体、载体、流向等物流各个要素的运行状况,以及信息流和资金流的活动状态。管理的对象是“货物”,通过系统内部统一的条码应用,货物在系统内的状态变成“可视化”。四、确立管理指标化管理指标是管理效果的定量分析,是对作业及管理活动的监督和考评,管理指标如定单差错率、事故发生率、客户满意度等等。指标的制定必须遵循SMART原则,即明确具体的、可衡量的、可接受的、现实可行的和时间性强的这5项,缺一不可,否则,指标不但不具有挑战性,而且不能激发下属的主动性。在管理规范化的实施过程中,物流企业需要引进具有先进管理经验的管理人员,或者是借用“外脑”,通过应用现代物流管理技术及方法,实现运作的标准化、规范化、透明化,完善物流活动中的计划、组织、执行和控制等环节。物流企业还应当建立起有效的管理文档,进行质量管理认证,提高自己的管理规范,建立高效的管理体系。企业的物流作业管理就是在作业成本法的管理基础上,根据不同的物流作业活动来控制成本,进行业务分析,从而改善作业流程,最终目标是实现物流成本的最低以及作业流程的最优。 物流业务管理系统由十一个子系统组成,分别是:仓储管理系统、配送管理系统、运输管理系统、贷代管理系统、报关管理系统、采购管理系统、结算管理系统、合同管理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数据交换系统。 各系统功能简述如下: 配送管理信息系统 按照即时配送(JIT)原则,满足生产企业零库存生产的原材料配送管理,满足商业企业小批量多品种的连锁配送管理,满足共同配送和多级配送管理。支持在多供应商和多购买商之间的精确、快捷、高效的配送模式。支持以箱为单位和以部件为单位的灵活配送方式。支持多达数万种配送单位的大容量并发配送模式;支持多种运输方式,跨境跨关区的跨区域配送模式。结合先进的条码技术,GPS/GIS技术,电子商务技术,实现智能化配送。 货代管理信息系统 满足国内一级货运代理的要求,完成代理货物托运、接取送达、订舱配载、多式联运等多项业务需求,支持航空、铁路、公路和船务运输代理业务。配合物流的其他环节,实现物流的全程化管理,实现门对门,一票到底的物流服务。 仓储管理信息系统 可以对所有的包括不同地域、不同属性、不同规格、不同成本的仓库资源,实现集中管理。采用条码、射频等先进的物流技术设备,对出入仓货物实现联机登录、存量检索、容积计算、仓位分配、损毁登记、简单加工、盘点报告、租期报警和自动仓租计算等仓储信息管理。支持包租散租等各种租仓计划,支持平仓和立体仓库等不同的仓库格局,并可向客户提供远程的仓库状态查询、帐单查询、和图形化的仓储状态查询。 运输管理信息系统 可以对所有运输工具,包括自有车辆和协作车辆的以及临时的车辆实行实时调度管理,提供对货物的分析,配载的计算,以及最佳运输路线的选择。支持全球定位(GPS)和地理图形系统(GIS),实现车辆的运行监控、车辆调度、成本控制和单车核算。并提供网上车辆以及货物的跟踪查询。 结算管理信息系统 对企业所有的物流服务项目实现合同价格一条龙管理,包括多种模式的仓租费用、运输费用、装卸费用、配送费用、货代费用、报关费用、三检费用、行政费用、办公费用等费用的计算,根据规范的合同文本、货币标准、收费标准自动产生结算凭证,为客户以及物流企业(仓储、配送中心、运输等企业)的自动结算提供完整的结算方案。 客户管理信息系统 通过对客户资料的收集、分类、存档、检索和管理,全面掌握不同客户群体、客户性质、客户需求、客户信用等客户信息,以提供最佳客户服务为宗旨,为客户提供方案、价格、市场、信息等各种服务内容,及时处理客户在合作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妥善解决客户合作中发生的问题,培养长期的忠诚的客户群体,为企业供应链的形成和整合提供支持。 报关管理信息系统 集报关、商检、卫检、动植物检疫等功能的自动信息管理于一体,满足客户跨境运作的需求。系统支持联机自动生成报关单、报检单,自动产生联机上报的标准格式,自动发送到相关的职能机构,并自动收取回执,使跨境物流信息成为无缝物流信息传递,使报关、报检业务迅速、及时、准确,为物流客户提供高效的跨境物流服务。 数据交换信息系统 系统提供电子商务化的WEB-EDI数据交换服务,通过电子商务网站或者基于Internet的数据交换通道,提供标准的EDI单证交换,实现与供应链上下游合作伙伴之间的低成本的数据交换,为供应链企业数据交换、电子商务数据交换以及未来开展电子支付、电子交易创造条件。 合同管理信息系统 合同是商务业务和费用结算的依据,系统通过对合同的规范化、模式化和流程化,合理地分配物流服务的实施细则和收费标准。

物流信息标准化的作用是什么

物流信息标准化物流信息标准化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含义:1)从物流系统的整体出发,制定其各子系统的设施、设备、专用工具等的技术标准,以及业务工作标准。2)研究各子系统技术标准和业务工作标准的配合性,按配合性要求,统一整个物流系统的标准。3)研究物流系统与相关其他系统的配合性,谋求物流大系统的标准统一。  作用:只有实现了物流信息标准化,在能在国际经济一体化的条件下有效地实施物流系统的科学管理,加快物流系统建设,促进物流系统与国际系统和其他系统的衔接,有效地降低物流费用,提高物流系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详见:http://baike.baidu.com/view/4256962.htm

德邦物流标准化的作用和特点

德邦物流标准化的作用:1、物流标准化是现代物流管理的重要保证的必要条件。2、物流标准化是物流服务产品的质量的保证。3、物理标准化是消除贸易壁垒,促进国际贸易的重要保障。4、物流标准化是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益的有效措施。5、物流标准化是我国物流企业进军国际市场的通行证。德邦物流标准化的特点:1、物流标准化与其他的标准化相比,涉及的范围更为广泛。2、物流标准化系统属于二次系统,或者是后标准化系统。3、物流标准化具有很强的国际性。4、物流标准化更应该体现民主性,科学性和经济性。德邦物流信息标准1、物流信息的基础标准。2、物流信息的应用标准。3、物流信息的管理标准。4、物流信息的服务标准。5、物流信息的安全标准。

如何推进冷链物流标准化的有效实现

“十四五”期间推进冷链物流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实施路径发布日期:2021-01-27 浏览次数:977今年以来,全国物流业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我国物流业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大力发展智慧物流,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既是我们的历史使命和艰巨任务,也是物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和根本途径。总体思路和实施路径如下:(一)发展智慧物流需要高质量的基础设施包括“硬件”和“软件”基础设施,都是智慧物流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是统筹现阶段冷链物流资源整合,建设冷链运输配送平台。另一方面,积极推进和构建通道+枢纽+网络”物流运行体系。同时,需要加大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智能终端等互联网基础设施投入,为促进万物互联、协同共享,全面发展智慧物流奠定基础条件。(二)发展智慧物流需要高质量的品牌企业企业是市场活动的主体,也是发展智慧物流的主力军。在电商、快递、汽车、冷链、家电等细分市场领域,出现了很多追赶或超越世界领先水平的标杆企业。他们坚持创新驱动,不断推进模式创新、技术创新、业态创新。(三)发展智慧物流需要高质量的人才队伍智慧物流的发展需要一大批既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又熟悉物流运作基本规律,创新意识、服务意识强的复合型人才。我们要通过产学研结合的方式,搭建更多创新开放的人才培育平台,为智慧物流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高素质合格人才。(四)发展智慧物流需要高质量的营商环境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物流业发展,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政府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了物流营商环境持续改善。我们要在推动已有政策真正落地见效的同时,深入研究智慧物流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新的政策建议,以包容审慎、鼓励创新为原则,推动出台适应智慧物流发展的新举措。(五)加强冷链物流的标准化改革具体做法是以托盘为抓手,制定商贸物流标准化专项行动计划,从物流作业对象“物”的标准化抓起,以单元化物流为主线,以托盘标准为基础性核心标准,重点推进物流仓、储、配、搬、拣选过程中车厢、周转箱、产品包装、物流包装、仓储或为等物流单元尺寸规格与托盘标准协同,以托盘标准为抓手来解决物流运作中基础性标准的统一问题,在此基础上系统推进商贸物流标准化工作。这一工作方针体现了抓住关键、重点突破、以点带面、系统推进的宗旨,非常正确。

物流标准化的分类包括哪些

  物流标准化的分类 根据物流系统的构成要素及功能,物流标准大致可分为三大类:   1、物流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其间的配合应有统一的标准。 这些标准主要有,专业计量单位标准,物流基础模数尺寸标准,物流建筑基础模数尺寸,集装模数尺寸,物流专业名词标准,物流核算、统计标准等。   2、大的物流系统又分为许多子系统,子系统中也要制定一定的技术标准。 主要有运输车船标准,作业车辆标准;传输机具标准,仓库技术标准,站场技术标准,包装、托盘、集装箱标准;货架、储罐标准等。   3、工作标准及作业规范,是指对各项工作制定的统一要求及规范化规定。

物流信息标准化体系

物流信息标准化体系主要由基础标准、工作标准、管理标准和技术标准以及单项标准组成,其中基础标准为第一层,工作标准、管理标准和技术标准处于第二层,各单项标准处于第三层。下面就几个关键的物流信息标准进行介绍。 1.物流术语标准 物流用语常常因国家、地区、行业、人员的不同而具有不同含义,在传递物流信息时可能引起误解和发生差错,因此,必须统一物流专业术语,为物流信息交流提供标准化的语言,这是物流信息标准化的基础工作。2001年8月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和中国物流学会颁布施行的《物流术语》国家标准,收入并确定了当前物流领域已基本成熟的145条术语及其定义,为我国物流信息标准化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2.物流信息分类编码标准 物流信息分类编码标准是物流信息标准化工作的一个专业领域和分支,核心就是将大量物流信息进行合理化的统一分类,并用代码加以表示,构成标准信息分类代码,便于人们借助代码进行手工方式或计算机方式的信息检索和查询,这是物流信息系统正常运转的前提。物流信息分类编码标准由三个层次组成,第一层次为门类,第二层次为类别,第三层次为项目。美国从1945年起就开始研究标准信息分类编码问题,1952年起正式着手物资编码标准化工作,经过6年的时间完成了国家物资分类编码。我国从1979年起着手制定有关标准,到现在已经发布了几十个信息分类编码标准,特别是干部、人事管理信息系统指标体系分类与代码,基本做到了数据元与分类代码齐备,构筑了一个较为完整的代码体系,而物流信息分类编码标准尚处于建设和开发中。 3.物流信息采集标准 对物流信息的采集方法、手段、格式等进行统一规定,如在条形码标准中,对使用条形码的种类、使用范围以及每种条码的排列规则、起始符、终止符、数据符、效验符和空白区等参数进行规定,并统一条码的阅读和处理程序标准等;在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简称RFID)的电子标签(TAG)标准中,对电子标签的信息存储格式、外形尺寸、电源形式、工作频率、阅读方式、有效距离、信号调制方式等进行统一规定;全球定位系统(Navigation Timing and Ranging Global Position System,简称GPS)技术标准中,对覆盖范围、可靠性、数据内容、准确性以及多用性等指标进行规定。 4.物流信息传输与交换标准 对物流信息的通信协议、传输方式、传送速度、数据格式、安全保密、交换程序等进行统一规定。如在电子数据交换(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简称EDI)标准中,国际物品编码协会(EAN)对数据格式和报文标准进行了制定,在联合国的UN/EDIFACT标准基础上制定了流通领域的EANCOM标准;通信标准在ISO-OSI国际标准化组织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标准,如对于食品杂货采用UCS标准(Uniform Communication Standards,即统一通信标准),对于大多数商人采用VICS标准(Voluntary Inter-Industry Standards Committee,即自发的行业内通信标准委员会)、对仓库采用WINS标准(Warehouse Information Network Standards,仓库信息网标准)、对运输经营者采用TDCC标准(Transportation Data Coordinating Committee,运输数据协调委员会)、对汽车行业采用AIAG标准(Automotive Industry Active Group,即汽车行业行动小组);通信方式采用点对点(PTP)、增值网络(VAN)和报文处理系统(MHS)三种方式等。我国在EDI方面应用较多的有《贸易数据元目录标准数据元》GB/T15191-1997、《用于行政、商业和运输业的电子数据交换代码表》GB/T16833-1997、《用于行政、商业和运输业的电子数据交换的语法实施指南》GB/T16703-1996等标准。 5.物流信息记录与存储标准 对物流信息的记录、存储和检索模式等进行规定。如对存储介质、存储形式、存储过程、数据库类型、数据库结构、索引方法、压缩方式、查询处理、数据定义语言、数据查询语言、数据操纵语言、完整性约束等制定统一标准。目前有关的标准有ISO 8571-2:1988(国际标准化组织公布,现已成为我国国家标准GB/T 16505.2-1996)的《信息处理系统——开放系统互连文卷传送、访问和管理第2部分:虚拟卷存储器定义》、ISO 3788:1976(国际标准化组织公布,现已成为我国国家标准GB/T 6550-1986)《信息处理交换用9磁道12.7毫米宽63行/毫米调相制记录磁带》等。 6.物流信息系统开发标准 对物流信息系统的需求分析、设计、实现、测试、制造、安装检验、运行和维护直到软件引退(为新的软件所代替)等建立起标准或规范,如过程标准(方法、技术、度量等)、产品标准(需求、设计、部件、 描述、计划、报告等)、专业标准(职别、道德准则、认证、特许、课程等)以及记法标准(术语、表示法、语言等)。目前有关的标准有ISO 5807(国际标准化组织公布,现已成为我国国家标准GB/T 1526-1989)的《信息处理——数据流程图、程序流程图、系统流程图、程序 网络图和系统资源图的文件编制符号及约定》、ISO 8631:1986(国际标准化组织公布,现已成为我国国家标准GB/T 13502-1992)《信息处理——程序构造及其表示的约定》、ISO/IEC 10165-1:1993(国际标准化组织公布,现已成为我国国家标准GB/T 17175.1-1997)《信息基础开放技术互连——管理信息构造第1部分:管理信息模型》等。 7.物流信息安全标准 为防止或杜绝对物流信息系统(包括设备、软件、信息和数据等)的非法访问(包括非法用户的访问和合法用户的非法访问)而制定的一系列技术标准,如物流信息系统中的用户验证、加密解密、防火墙技术、数据备份、端口设置、日志记录、病毒防范等,当前我国的有关标准有GB/T 18019-1999《信息技术——滤防火墙安全技术要求》、GB/T 18020-1999《信息技术——应用级防火墙安全技术要求》、GB/T 15277-1994《信息处理——64bit分组密码算法的工作方式》、GB/T 15278-1994《信息处理——数据加密物理层互操作性要求》、GB 17859-1999《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GB 15851-1995《信息技术安全技术——带消息恢复的数字签名方案》等。 8.物流信息设备标准 对交换机、集线器、路由器、服务器、计算机、不间断电源、条码打印机、条码扫描器、存储器、数据终端等一系列物流信息设备所制定的通用标准和技术规范,现有的标准如GB/T 15533-1995《信息处理系统——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GB/T 14715-1993《信息技术——设备用不间断电源技术条件》、GB 9254-1998《信息技术设备的无线电骚扰限值和测量方法》等。 9.物流信息系统评价标准 对物流信息系统产品进行测试、评价的统一规定和要求,现有的标准如GB/T 17544-1998《信息技术——软件包质量要求和测试》、GB/T 17917-1999《商场管理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要求》、GB 15532-1995《计算机软件单元测试》、GB 13423-1992《工业控制用软件评定准则》、GB/T 16260-1996《信息技术软件产品评价质量特性及其使用指南》等。 10.物流信息系统开发管理标准 对物流信息系统开发的质量控制、过程管理、文档管理、软件维护等一系列管理工作所制定的统一标准,现有的如GB/T 16680-1996《软件文档管理指南》、GB/T 12505-1990《计算机软件配置管理计划规范》、GB/T 14394-1993《计算机软件可靠性和可维护性管理》、GB /T 8567-1988《计算机软件产品开发文件编制指南》等。

简述物流标准化的概念及其含义?

物流标准化是指以物流系统为对象,围绕运输、储存、装卸、包装以及物流信息处理等物流活动制定、发布和实施有关技术和工作方面的标准,并按照技术标准和工作标准的配合性要求,统一整个物流系统的标准的过程。由此可看出物流标准化具有以下含义:(1)物流标准化是以制定标准、贯彻标准并随着发展的需要而修订标准的活动过程,是一个不断循环、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每完成一个循环,标准的水平就提高一步。(2)物流标准是物流标准化活动的产物。标准化的目的和作用,都是要通过制定和贯彻具体标准来实现的。因此,制定、修订和贯彻物流标准,是物流标准化的基本任务和主要内容。(3)物流标准化的效果只有通过在社会实践中实施标准,才能表现出来。(4)物流标准化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物流标准化的概念

物流标准化是指以物流为一个大系统,制定系统内部实施、机械装备、专用工具等各个分系统的技术标准;制定系统内各分领域如包装、装卸、运输等方面的工作标准;以系统为出发点,研究各分系统与分领域中技术标准与工作标准的配合性,按配合性要求,统一整个物流系统的标准;研究物流系统与相关其他系统的配合性,进一步谋求物流大系统的标准统一。

物流标准化包含哪些内容

能准确的把件送到!

什么是物流标准化

物流标准化是指以物流为一个大系统,制定系统内部设施、机械装备,包括专用工具等的技术标准,包装、仓储、装卸、运输等各类作业标准,以及作为现代物流突出特征的物流信息标准,形成全国以及和国际接轨的标准化体系,并在行业内推广实施。物流标准化涉及:物流设施标准化:托盘标准化、集装箱标准化等;物流作业标准化:包装标准化、装卸/搬运标准化、运输作业标准化存储标准化等;物流信息标准化:电子报文标准化、物流单元编码标准化、物流节点编码标准化、物流单证编码标准化、物流设施与装备编码标准化、物流作业编码标准化等。具体可以到“长风网”百科词条“物流标准化”找相关信息,好像还挺详细的~~希望可以帮到你~~

验收标准化工地监理单位需要哪些资料

  工程建设前期文件   1、立项批复报告、相关会议纪要或工程审批表   2、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评估报告   3、选址意见书   4、征地批文、拆迁补偿方案、协议书等   5、用地批文及红线图   6、用地规划许可证、国有土地使用证或土地租赁合同   7、工程规划许可证   8、地质勘察委托、合同、报告   9、设计合同、初步设计审批   10、环保、抗震(施工图审查)、消防、人防、劳动、卫生、白蚁防治等审批意见   11、水煤电气供应协议书   12、监理合同   13、工程报建表   14、质量监督申报表   15、其他建设前期文件   监 理 文 件   一、 监理规划   1、监理规划   2、监理实施细则   二、有关质量问题   1、月报中的   2、会议纪要中的   三、进度控制   1、工程开工/复工审批表   2、工程开工/复工暂停令   四、质量控制   1、 不合格项目通知   2、 质量事故报告及处理意见   五、造价控制   工程结算审核意见书   六、合同与其它事项管理   1、工期延期报告及审批   2、合同争议、违约报告及处理意见   3、合同变更材料   七、监理工作总结   1、工程竣工总结   2、质量评价意见报告   施 工 文 件   一、工程管理文件(除4、5为短期外,其余为永久)   1、中标通知书   2、施工合同   3、施工许可证   4、备案1、备案2(开工报告、开工执照)   5、项目经理、项目监理部人员名单   二、施工技术准备文件   1、工程测量放样、定位记录(永久)   2、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等审批表(长期)   3、图纸会审纪要(短期)   三、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汇总表、登记表、出厂合格证及复试报告(长期)   1、见证检验汇总表   2、钢筋汇总表、成品半成品登记表、质量保证书、检验报告   3、焊剂焊条质量证明书、合格证   4、水泥汇总表、成品半成品登记表、合格证/出厂质量评定、检验报告   5、 砂成品半成品登记表、合格证、检验报告   6、成品半成品登记表、合格证、检验报告   7、砖汇总表、成品半成品登记表、合格证、质检报告   8、门窗制作委托等分包文件、合同、汇总表、产品合格证、质检报告   9、防水(防火涂料)工程报审备案、施工合同、施工方案报审表、人员登记表   10、 防水/防火/防腐材料合格证、检验报告   11、隔热保温、装饰等材料合格证、质检报告   12、预制构件等其他成品半成品合格证、质检报告   四、施工试验报告(长期)   1、砼配合比试验报告   2、砼强度评定记录、砼抗压强度试验报告   3、砂浆配合比试验报告   4、砂浆强度评定记录、砂浆抗压试验报告   5、土壤、砂浆、砼等抗渗试验报告   6、土壤干密度、击实度试验报告   7、填土压实度试验报告   8、钢筋焊接接头汇总表、检验报告   9、楼地面、屋面坡度、板厚度检查记录   10、其它试验报告   五、隐蔽工程验收记录(永久)   1、主体和基础结构钢筋工程隐蔽验收记录   2、一般分项工程隐蔽验收记录   3、屋顶、墙面、厨卫试水、水池满水检查记录   六、施工记录(永久)   1、地基钎探记录及其平面布点图(永久)   2、工程定位测量复核记录(永久)   3、地基基槽验收和处理记录(永久)   4、沉降观测、标高垂直度观测记录(永久)   5、结构、幕墙验收记录(含自评、验收会议纪要)(永久)   6、新材料、新技术应用统计,材料代用审批(长期)   7、质量事故处理报告(永久)   七、工程质量检验记录(长期)   分部/子分部/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八、设计变更、工程洽商纪要(永久)   九、桩基、水卫、电气、设备管线安装、电梯、工艺设备等文件(详见竣工图 后)   工程验收文件   一、工程验收文件(永久)   1、质量问题整改反馈意见措施   2、单位工程质量验收记录表,分部验收汇总表、观感、质保检查表(即四统表)/竣工验评纪要(验收证明书)   3、地勘、设计、建设、施工、监理竣工总结   4、竣工验收会议纪要   5、其它验收文件   二、工程决算文件(永久)   三、备案文件(各专项验收文件、备案证明)(永久)   四、工程声像档案(一般工程为隐蔽部位、竣工建筑物照片)(永久)   五、竣工图(永久)   1、综合竣工图 2、建筑施工图   3、结构施工图 4、水电施工图   5、暖通施工图 6、其它施工图   给 排 水 部 分   (普通的消防安装入此、专项的入设备管线安装)   一、 设计变更、工程洽商纪要(长期)   二、 材料汇总表,成品、半成品登记表,合格证及检验报告、抽检记录(长期)   1、管材、管件进场抽样检查记录   2、设备开箱检查记录   3、设备、材料合格证(试验记录)汇总表   4、成品、半成品登记表及其合格证及检验报告   三、一般分项工程隐蔽检查验收记录(长期)   四、分部、子分部、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长期)   五、使用功能试验记录(长期)   阀门及管道严密性、强度试验报告   排水管道灌水试验记录   排水系统通水能力试验记录   系统清洗记录   设备试运转记录   其它功能试验记录   电 气 部 分   一、设计变更、工程洽商纪要(长期)   二、材料汇总表,成品、半成品登记表,合格证及检验报告、抽检记录(长期)   1、管材、管件进场抽样检查记录   2、设备、材料合格证(试验记录)汇总表,开箱检查记录   3、成品、半成品登记表及其合格证、检验报告   三、一般分项工程隐蔽检查验收记录(长期)   四、分部、子分部、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长期)   五、测试记录(长期)   接地电阻测试记录、绝缘电阻测试记录   低压电气装置试电检查记录,设备试运转记录   (仪器仪表调校记录)、其它功能测试记录   桩 基 部 分   (保管期限同土建相应内容)   一、施工管理文件(未与土建一同办理则须具备,内容同土建部分)   二、施工技术准备文件(土建未包括则须具备,内容同土建部分)   三、试打桩情况记录(永久),   四、设计变更、工程洽商纪要   五、材料汇总表、成品、半成品抽查表/、出厂合格证及质量鉴定/试验报告   1、见证检验汇总表   2、预制管桩合格证等质保文件   3、钢筋汇总表、质量保证书、检验报告   4、焊条合格证   5、水泥汇总表/合格证/出厂质量评定或检验报告   6、砂、细骨料质检报告   7、石、粗骨料质检报告   8、其他材料合格证/质检报告   六、施工试验报告   1、砼配合比试验报告   2、砼抗压强度试验报告、砼强度评定记录   3、砂浆配合比试验报告   4、砂浆抗压试验报告、砂浆强度评定记录   5、钢筋焊接接头检验报告   七、钢筋、焊接、焊缝隐蔽检查验收记录   八、打桩施工记录/挖孔桩成孔记录/砼搅拌桩工程施工记录   九、子分部、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十、选桩记录,桩基检测报告(永久)   十一、竣工验收文件   1、竣工会议纪要   2、设计、地勘、施工、监理竣工总结(报告)   3、竣工验评纪要、单位或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表,分部验收汇总表、质保检查表   4、问题整改意见、措施等其它验收文件   十二、桩基工程决算及备案文件   十三、竣工图   设备及管线安装   (除一、七、九(2)为短期外其余为长期)   一、施工管理文件(内容同土建部分)   二、施工技术准备文件(内容同土建部分)   三、设计变更、工程洽商纪要、材料代用审批   四、材料汇总表,成品、半成品登记表,合格证及检验报告、抽检记录   1、管材、管件进场抽样检查记录   2、设备、材料合格证(试验记录)汇总表、明细表,试运转记录   3、成品半成品登记表及其合格证、检验报告   五、焊接试验记录、报告、施工检验、探伤记录   六、隐蔽工程检查验收记录   七、设备调试记录   八、安装记录、质量检查评定、事故处理报告   九、系统调试、试验记录   1、管道清洗、通水、灌水、消毒记录   2、绝缘、接地、试电记录   3、管道系统吹扫记录   4、水泵试运转测试记录   5、管道、阀门强度、密闭性试验记录   6、设备单机试运转记录   7、风管漏光检查记录   8、风口风量试验调整报告   9、其他调试、试验记录   十、管线标高、位置、坡度测量记录   十一、中间交工验收质量证明、分部分项质量评定   十二、各方竣工总结、竣工会议纪要、质量验收记录、竣工验收报告   十三、决算文件   十四、竣工图   电 梯   一、电梯安装许可证、开工报告(备案)、开工执照(登记表)、开工申请(劳动安全)   二、电梯质量检验结论   三、电梯调整试验报告(包括平衡、运速、噪音)四、运行测试记录   1、负荷运行试验记录   2、空、满、超载运行记录   3、接地电阻、绝缘电阻测试记录   五、单台分部分项质量评定、主管部门检验评定   六、竣工图   工艺、设备   (除三、4外,其余为长期)   一、施工管理文件(内容同土建部分)   二、施工技术准备文件(内容同土建部分)   三、工艺说明、规程、路线、试验、技术总结   产品检验、包装、工装图、检测记录   1、设备、材料出厂合格证   2、设备图纸   3、设备测绘、验收记录   4、设备安装调试、测定数据、性能鉴定   四、验收文件、决算   五、竣工图   建筑节能   详见建设工程质量监督记录手册第29页《监督资料归档目录》

 数据采集的标准化问题

在国土资源信息系统建立的过程中标准化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为了实现系统建立后的信息共享,必须认真执行现有相关的国家或行业标准所涉及的名词术语、分类编码、图例符号及代码等。有关图形数字化建库要用到的标准,如图层划分、属性表、图表编码及相应的文件名编制规划等都应采用国家或行业技术的统一标准。1.引用标准a.GB 9649-88 《地质矿产术语分类代码》;b.GB 226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c.GB/T 13923-92 《国土基础信息数据分类代码》;d.GB 6390-86 《地质图用色标准及用色原则》;e.GB 958-89 《区域地质图图例》;f.DZ/T 0160-95 《1:200000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范及图式》;g.《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规范》;h.DB/T13989-92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编号》;i.其他行业标准及国家标准。2.文件命名规则调查成果的数字化是以行政区划、经济区带或国际分幅图幅为单位进行,根据空间分析对资料的要求划分成若干GIS工程文件,以图层为单元进行管理。为了保证多图层拼接后每个图形信息及相应属性信息的独立性,防止图层多重复或错误出现,特引用国家相关标准及创建文件名编码规则结构。(1)图层文件编码结构遥感·河南省国土资源综合调查与评价(2)属性文件命名规则每个图层的点、弧段、多边形等有不同属性文件,每种属性文件需确定名称。其命名规则,采取在层名后加一位字符码。即取属性文件主要含义的一个汉语拼音的首字母。如1∶200000南阳市矿产图中地层图层、地层界线、地层单位属性文件分别取界线(J)、地层(D)。即用D3NES01J D3NES01D遥感·河南省国土资源综合调查与评价(3)数据项名及代码,按GB9649规定填写。(4)像素编码规则。像素编号是GIS连接图形与属性文件的关键词用1~4位数字表示。在图形相应属性文件中必须保持一致,在不同区段图幅拼接时不能出现重码,进行多区段拼合前应将不同区段的像素编号前面分别加区别码1~4位数字。3.图层划分原则a.按照图素内容划分成若干图层,以适合不同需要;b.相同逻辑内容空间信息尽量放在一个图层;c.图层划分应适应GIS软件功能特点。

电气绝缘材料标准化现状与发展方向:绝缘材料有哪些

  【摘 要】制造电气设备的关键材料是电气绝缘材料,它对电气设备的使用寿命和可靠的运行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近年来,我国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实行,需要尽力提高基础原材料的技术水平,增强行业的自主开发能力。因此,目前最重要的就是提升电气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关键词】电气绝缘材料;现状;发展方向   电气绝缘材料标准作为电气设备的重要的技术准则,对提高产业技术进步、规范材料生产和管理,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技术水平,减少贸易风险和保障市场的秩序,增加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了我国现行的电气绝缘材料标准体系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并提出了建立现代化电气绝缘材料标准新体系的发展方向。   1 我国电气绝缘材料标准化的基本状况   1.1 电气绝缘材料标准体系的建设   在桂林电器科学研究所的大力支持下, 我国电气绝缘材料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工作, 由全国绝缘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组织实施,充分地调动了各相关行业的资源和力量,经过25年的努力,截止到2009年8 月,已先后制定完成国家标准(GB/T)119项、国家军用标准(GJB)4项、机械行业标准(JB/T)69 项,合计192项。基本上涵盖了现有的电气绝缘材料产品,包括:   1)电气绝缘用漆、电气绝缘用可聚合树脂和胶;2)电气绝缘用树脂浸渍纤维制品(包括漆布、漆绸、软管、机织带、无纬绑扎带、网络和预浸料等);3)电气绝缘用层压制品、卷绕制品、真空压力浸胶制品和引拔制品;4)电气绝缘用塑胶制品;5)电气绝缘用云母制品;6)电气绝缘用胶粘带、薄膜、柔软复合材料;7)电气绝缘用纤维制品;8)绝缘液体(变压器油、合成芳烃和硅油等)。   以上是我国电气绝缘材料标准体系的基本框架,其对我国电气绝缘材料行业进步和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1.2 电气绝缘材料标准体系现状的不足   由于受到行业技术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制约,尽管我国已建立较完整的电气绝缘材料标准体系,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   (1)部分标准技术水平偏低。由于所采用的IEC 标准仅仅是体现了最基本的要求,但其技术水平不高。另外,有个别版本十分陈旧,如仍沿用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电气用纤维素纸系列标准,至今尚未对其重新修订。   (2)现有标准体系标准不完整。主要体现在:对于电气绝缘用漆和胶类产品,由于其对应的标准体系中只有通用型的产品标准,因此在制订我国相应的标准时影响到产品的完整覆盖性,目前我国在中、高压电机绝缘用的真空压力浸渍树脂、绝缘浸渍漆以及防晕漆,三防(防潮、防霉、防盐雾)漆等方面没有统一的标准。对于塑胶类绝缘材料,由于IEC 在该领域标准尚属空白,因此,我国目前基本上没有制订相应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其在电线电缆、低压电器等诸多行业的广泛应用,主要采用各自企标和供货技术条件(协议)来进行产品的生产和贸易。   (3)标准研制速度满足不了新技术快速发展的需要。随着新装备新技术的快速推广应用,我国在新设备引进和不断扩大自主研发化进程中,所采用的标准大多为国外知名公司的技术标准,如杜邦、西门子、东芝和三菱等公司的标准,主要原因是我国电气绝缘材料的产品水平较低,不能满足现代装备的技术要求,关键材料需要进口。因此,电气绝缘材料要采取扩大采标范围的措施,加快采标转化的速度,尽快地逐步完善现行电气绝缘材料标准体系。   2 进一步完善电气绝缘材料标准体系   配合国家电气装备制造业规划的进行,尽快制订与之相适应的配套性基础标准。   (1)研究建立电气绝缘材料的市场准入制度,制订与之配套的市场准入技术标准。我国现行电气绝缘材料标准仅仅是推荐性标准,在规范市场秩序方面的作用受限。   (2)制订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电气绝缘材料标准。优先制订节能型、环保型、无溶剂或水溶性的绝缘材料产品标准,推进节能减排,促进各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品的升级换代。   (3)为重大装备的技术引进、自主研发和出口提供技术支撑。   (4)加速制订核电站用1E级低压热收缩套管技术标准,电气绝缘用玻璃毡制品、聚芳酰胺纤维纸及耐电晕聚酰亚胺薄膜等产品标准。加速我国对此类产品自主研发的进度,尽快打破国外的技术垄断。   3 电气绝缘材料标准研制的重点和发展方向   随着我国重大工程建设步伐的加快,要求建立能支撑我国电气装备制造业发展需求的电气绝缘材料标准新体系;国家新能源发展战略的实施,要求制订能满足核电、风电电气设备国产化及自主研发所需的绝缘材料的技术标准;配合国家标准委员会正在实施的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标准化发展规划,需要完善包括能促进节能减排在内的新型电气绝缘材料的产品标准。   (1)大型发电设备用绝缘材料标准。(2)高压、特高压输变电设备用绝缘材料标准。(3)新能源领域用绝缘材料标准。(4)干式变压器用绝缘材料标准。(5)动车组牵引技术国产化用绝缘材料标准。(6)电器电子用绝缘材料标准。(7)节能环保型绝缘材料标准。(8)电气绝缘材料关键检测技术及安全规范标准(9)研究转化国际知名跨国公司先进标准制订绝缘材料标准。   4 结束语   总之,我国应根据相关产业的发展和技术的更新,随时提出新的标准来制订计划项目,从而不断地对现行的标准体系进行细化和补充。由于电气绝缘材料涉及与电子、电力、机械、石化、化工、轻工和建材等众多行业,各行业之间存在着技术交叉,而且产品技术更新快,因此需要充分调动相关的资源和技术力量,结合我国国情,在深入分析和研究国际先进标准的基础上,不断提高采标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使发展模式向制订具有自主核心的技术标准转变。   参考文献:   [1]皮如贵.发电设备的发展对绝缘技术的新要求[C].北京: 第十届全国绝缘材料与绝缘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2008.   [2]庞宏力,刘立柱.水溶性无机硅钢片漆的研制[C].北京: 第十届全国绝缘材料与绝缘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2008   [3]林燕.太阳能并网发电技术概述[J].电器工业,2009(12). 术学术会议论文集,2008.   [4]祁世发.国产单向透气绝缘保护带[C].海口: 绝缘材料与绝缘技术交流会,2004.

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

留下邮箱 我给你发个

煤矿炮采工作面质量标准化需要吊挂哪四图

采面我们这里要求是“五图一表”工作面循环作业图表;工作面避灾路线图;工作面通风图;工作面防尘系统图;工作面设备供电图;工作面运输图;

图书馆工作标准化要坚持哪些原则

一、负责学校图书借阅及教育教学资料的整理与保管责任。严格执行图书室的规章制度,管理好图书室所有财物,保持室内的清洁卫生和良好秩序。二、主动征求师生对图书工作的意见和要求。对新到图书要认真清点验收,及时校对登帐,发现欠缺要及时追补。做到手续清楚、书帐相符。三、认真细致地做好书刊分类、编目、著录等,力求准确、规范。书库内各种书籍、报刊资料要分类装架,陈放合理。四、及时裱糊、装修破旧图书、图表等资料,提高图书使用率,做好书库的防火、防盗、防蛀、防尘、防霉工作,确保图书安全。五、 配合教导处排出学生借还书时间表,图书室按时开放,工作时间不擅离岗位。六、建立健全全校师生的书刊外借、阅览、损失、赔偿各项规章,要建好图书总账及分类账,每学年结束,进行一次盘点,将全年图书总量和金额统计清楚,并及时填好报损表。 七、对学生进行爱护图书的道德品质教育,搞好图书介绍工作。严格执行借书规则,使之流通迅速,充分发挥图书作用。 八、搞好自身的业务进修,提高图书管理水平,及时总结管理经验。九、完成学校交给的其它工作或临时性任务。十、认真完成学校布置的事务工作和临时性的工作。工作变动时,要办好交接手续。

安全标准化建设推进会表态发言稿

安全标准化建设推进会表态发言稿   在现实社会中,发言稿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发言稿是一种实用性比较强的文稿,是为演讲准备的书面材料。怎么写发言稿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安全标准化建设推进会表态发言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安全标准化建设推进会表态发言稿1 各位领导:   下午好!   我现在代表作表态发言。   为了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工作扎实稳步推进,确保收好尾,开好头,我们决心做好以下工作: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深刻领会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的重要性。   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是使企业人、机、环始终保持在最好的安全状态下运行,降低事故率,从而达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安全生产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我们坚持“零死亡”目标不动摇,按照高起点、高目标、高质量、高效率、高效益的“五高”要求,在全工区进行形式任务宣传教育工作,重点放在关键环节、关键人员上,对排查出的隐患制定稳妥有效的整改措施,并责任到人。我们将认真深刻领会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提高认识,更新观念,全面落实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   二、真抓实干、扎实推进,确保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工作稳步提升。   1、全员参与,全面达标。通过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教育,促使安装六工区每个干部职工都为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工作添砖加瓦,全员参与,保证安六安全质量标准化考核达到一级标准。   2、认真抓好职工培训工作,努力提高职工的专业技能和安全生产技能以及安全管理水平。   3、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劳动竞赛活动,正面激励和引导广大职工上标准岗、干标准活。   4、持续开展和改进安全大检查、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借鉴其他单位好的做法和经验,促进我工区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工作稳步提升。   5、坚持干部带班制度,做到每班至少有一名领导跟班,并注重带班效果和带班效率。   6、加强干部作风建设,从自身做起,要求职工去做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要首先带头做到。   7、做好职工思想工作,及时了解职工的思想动态,发现问题及时化解,把矛盾化解在当班之前,使职工不带思想包袱上岗。   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工作,对标先进我们有压力,同时我们有信心,有压力就有动力,我们将奋勇直追、迎头赶上。   我的发言完毕!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   安全标准化建设推进会表态发言稿2 各位领导、同志们:   你们好!   我现在代表xx供电所做大会表态发言。   刚才,xx局长宣读了《xx电力局班、站、工区、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竞赛实施方案》,《实施方案》精心谋划并统筹安排了我局的标准化建设竞赛工作,为全面提升企业的发展绘就了蓝图,指明了方向,我们xx供电所作为网省公司文明示范窗口、同业对标标杆单位,我们深感责任重大。我们要深入贯彻本次会议精神,严格落实《实施方案》的.各项工作要求,深化改革,创新管理,科学发展,以网、省公司“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的会议精神为工作目标,更好的服务新农村建设,进一步提高供电所的整体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我们决心做好以下几点: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深刻领会标准化建设的重要性。   开展标准化建设是贯彻、落实国网公司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益化管理、标准化建设的战略部署和省公司的总体要求。坚持由精细化管理向精益化管理提升的工作思路,是提升管理现代化水平的有效手段,是努力推动我们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的重要保障。本次会后,我所全体员工要紧紧围绕《实施方案》中的工作目标,突出工作重点,树立敢打硬拼争第一的思想,开展好标准化建设竞赛活动。   一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会议精神。认真学习上级关于开展标准化建设文件精神,深刻领会标准化建设竞赛的重大意义,提高认识,更新观念,树立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的思想,在规范化管理的基础上向标准化提升,以适应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   二要全员参与,成立标准化建设竞赛领导小组,组织实施落实标准化建设的各项工作,制定目标责任制,责任到人,抓好落实。   三要提高执行力,落实目标责任制,严格标准、程序和要求,达到职责清晰、管理规范、资料完整、数据准确,促进各项工作向高标准、深层次发展。   二、求真务实,准确把握好标准化建设的精神实质 。   标准化竞赛活动是今年公司全员建功立业竞赛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要把标准化建设的指导思想融入到自己的日常工作中,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踊跃投身到标准化建设的工作中来。要通过标准化建设竞赛活动,为员工提供和营造学习创新的氛围和条件,让“立足岗位、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尽显才智”形成风尚。同时标准化建设工作要和学习创新结合起来,让每一个班组都行动起来,让每一名员工的头脑都活跃起来,有兴趣比,自觉比,主动学,通过深入思考,发现问题,借鉴经验,持续改进,充分运用标准化建设竞赛的成果,为“一强三优”现代公司做贡献。   三、扎实推进,确保标准化建设工作取得实效。   标准化建设竞赛重在抓好具体工作的落实:   一是安全管理,认真执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电力安全生产规程,制定安全生产考核实施细则。加强员工培训,努力提高其安全意识和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把安全管理工作与开展的隐患排查、迎峰度夏、奥运安保、防火防汛等工作活动结合起来,同时做好安全用电宣传工作,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用电意识、节电、护电意识。   二是加强设备管理,加大设备和线路的巡视、缺陷、检修等管理,确保配电线路及设备健康运行,并把设备管理工作与标准化线路、配电台区、电气化乡镇建设结合起来,使我所的配电线路、配电台区、电气化乡镇建设达到百分之百。   三是强化营销管理,要加强表计管理,抄核收管理和电费电价管理,规范工作流程,加大电费回收力度,开拓电力市场,提高供电企业经济效益,以标准化建设促营销管理。四是搞好优质服务,完善服务功能,规范服务行为,落实“八字”服务方针和优质服务“三个十条”,深入开展供电所零投诉活动,认真落实“五四三”工作要求,促进标准化建设各项工作的开展。   标准化建设竞赛活动已全面展开,目标已经确定,任务已经下达,我们将全力以赴,自我加压,负重奋进,保证今年达到标准化建设标准。 ;

五个一标准规范的是什么 服务标准化的五个一

1、“五个一”标准化服务是指包括“五个一”在内的一系列标准化检验服务体系,推进“五个一”包括不限于以下五点:一杯热水,一把椅子,一张笑脸,一个尺度,一站式服务。 2、即免费提供一杯热水,是指在待检期间能够有位可坐;一张笑脸即相关检验工作人员面对车主始终保持微笑,保持耐心的工作态度、激昂的工作热情;一个尺度是无论车主还是代办机构进行检验,检验机构都始终按照国家规定的检验标准评判,确保检验结果科学公正;一站式服务就是每位车主把需要的资料备齐,直接交给检验站相关人员即可等待检验结果。

五个一标准规范的是什么 服务标准化的五个一

1、“五个一”标准化服务是指包括“五个一”在内的一系列标准化检验服务体系,推进“五个一”包括不限于以下五点:一杯热水,一把椅子,一张笑脸,一个尺度,一站式服务。 2、即免费提供一杯热水,是指在待检期间能够有位可坐;一张笑脸即相关检验工作人员面对车主始终保持微笑,保持耐心的工作态度、激昂的工作热情;一个尺度是无论车主还是代办机构进行检验,检验机构都始终按照国家规定的检验标准评判,确保检验结果科学公正;一站式服务就是每位车主把需要的资料备齐,直接交给检验站相关人员即可等待检验结果。

作业标准化是作业指导书吗?

不是

生产标准化管理策略

生产标准化管理策略   生产标准化管理就是在企业的生产活动中获得最佳生产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生产标准化的目标是将最佳的生产模式固定下来重复使用,避免人为因素及其它主观因素对生产的影响,保证生产执行的准确性和质量控制的有效性。   一、要做到生产标准化管理 管理者要从管理理念出发   传统企业的管理理念一直强调企业员工的工作责任心和工作经验,产品质量的稳定依靠员工工作的自觉性来维持,人其实是管理中最不稳定的因素,随着现代企业中人员流动性的增加和人员素质的不尽相同,给生产带来了诸多不稳定,因此这样的生产保证是非常脆弱的。标准化的主要作用是把企业内生产成品所积累的技术、经验,通过文件的方式来加以保存,不会因为人员的流动,造成整个技术、经验跟着流失,因此有了标准化,每一项工作即使换了不同的人来操作,也不会因为不同的人,在效率与品质上出现太大的差异。企业的管理者必须转变管理理念,降低生产中的主观因素,通过制定一整套标准化文件,将最佳的工艺流程、最规范的作业操作及最有效的质量控制固化下来,作业人员只要按标准化文件要求执行,就能保证生产的质量。生产管理者的职责就是抓好标准文件的制定与更新,监督作业人员按文件执行。只有管理者的管理理念转变了,生产管理标准化才能从根本上实行。   二、科学制定标准化文件   生产标准化管理的核心,就是科学地编制使用本企业生产的标准化文件。企业标准化文件,一般分为管理类文件、生产技术类文件和质量保证类文件。管理类文件主要制定企业的各项管理制度;生产技术类文件主要包括工艺文件、各工序作业操作文件、设备操作及设备维护保养文件等;质量保证文件包括原材料进厂质量检验标准、过程质量控制文件、成品质量检验标准等。标准化文件的语言必须简单明确,能量化指标的尽量量化。工艺文件必须详细制定出影响产品生产和产品质量的各项技术参数及其标准数据,做到操作清晰、数据准确,工艺文件必须涵盖公司的所有产品,生产哪种产品就按照工艺文件上哪种产品的操作和数据进行调整。工序作业、设备操作及维护保养文件最好采用图片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把标准作业方式和操作步骤用图片按作业的顺序直观地呈现出来,既明晰准确,又避免由于语言不准确造成的操作失误。质量类文件应清楚明确制定检测时间、检测方法、检测设备(包括检测设备的使用方法)及质量标准和判定规则等,质量缺陷最好也用图像表现出来,使检验人员对缺陷有直观的印象。这些文件经过试生产操作后将不适用的方面进行修改,完善后的文件则作为标准化模式固定下来,一般普通员工只能按文件执行操作,不能随意更改文件,尤其是关键技术参数,文件的修改则必须由特定的人员经过相应程序和相关领导的审核批准方能变更,并做好相应的变更记录。   三、现场的标准化管理   生产标准化管理不仅需要从文件上固化生产模式,还需要对生产现场进行标准化管理。现场标准化管理的`主要内容是规划现场定置和区域划分,使对象物按生产需要、工艺要求而科学地固定在场所的特定位置上,以实现人、物、场所三者最佳结合,缩短作业人员与过程产品交接时间,消除作业员不必要的重复动作,最终达到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   第一,要进行工艺研究,工艺研究是定置管理的起点,它是对生产现场现有的加工方法、机器设备、工艺流程进行详细研究,从而确定生产现场产品制造的工艺路线。第二,绘制生产区域定置图,定置图绘制以简明、科学、适用、完整为原则,物形为大致轮廓,尺寸按比例缩小,相对位置要准确,区域划分要鲜明。第三,按照绘制的定置图,进行各区域分隔线、生产流程箭线的标识。第四、对各区域、各设备、各种物料、工器具、半成品、产成品等做好标识,不仅要清楚标识名称,还要进行状态标识,如设备的状态:完好、在修、报废、闲置等,物料的状态:合格品、不合格品等。第五、每个工序的工作现场,应将本工序的标准作业指导书,安置在醒目位置,便于指导生产操作。   四、生产标准化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在标准化管理中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必须明确各岗位作业人员的作业分工、职责与权限,做到职责权限界定清楚,工作内容明确,避免管理职能重叠,造成人人管事,事事无人负责的局面。2.不适用的标准化文件和现场定置必须及时更新,并做好变更记录。生产中使用的标准化文件必须是满足生产和质量要求的,淘汰文件必须杜绝出现在生产现场。   五、生产标准化管理的优点   作业明细化、程序化、流程化、标准化,有明确统一的作业规范和行为标准,有统一的操作手法和质量控制,从而保证产品的质量稳定性,这是标准化管理最明显的优点,不管是谁,只要按照流程做,最终的结果都是一样的,它与个人能力、经验、权力和地位无关;反过来,不管是谁如果不按流程做,他会寸步难行, 处处遭到“封杀”。不仅如此,流程还使得每件工作的结果都具有可追溯性,即谁的错,错在哪里,怎么错的,都能追查到,这样,流程就使得各项工作越来越精细化。生产的标准化管理还可以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避免操作失误,快速培养新作业员。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必须从管理入手,以标准化管理为基础,抓好生产每一步,才能创造更好的产品品质和经济效益,使企业不断的生存和发展下去。 ;

标准化作业最后输出用来指导操作员工作业的文件中英文名叫什么

StandardOperationGuideline。标准作业是企业界常用的一种作业方法,其目的是每一项作业流程都能清晰呈现,企金方提醒作业职业指导书必须是无论新老员工、管理者,任何人都能看得动的标准。只要看到流程图、标准作业指导书,操作者便能一目了然,更有助于相关作业人员对整体工作流程的掌握。制作标准作业指导书的优点:1.所有流程一目了然,操作人员能掌握全局;2.新员工经过短期培训,快速掌握较为先进合理的操作技术;3.制作标准作业指导书时,能够发现流程的不合理或者缺失地方,尽快给予调整和更正,不依赖老员工和经验,使各项作业更为严谨;4.避免因技术人员的流动而使技术流失;5.追查不良品产生的原因变的有据可依;6.树立企业良好的品牌形象,赢得客户信任和订单。

SOP与BPM的区别是什么?感觉两个都是属于流程标准化管理的概念呢?

SOP的全称是: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 标准作业指导书 WI的全称是:Working Instruction 工作说明 两者的区别:SOP是标准的作业指导,也就是说必须做完SOP内的每一个动作才能完成一个合格的产品BPM,即业务过程管理,是一种以规范化的构造端到端的卓越业务流程为中心,以持续的提高组织业务绩效为目的的系统化方法

变电运行标准化作业指导书的介绍

《变电运行标准化作业指导书》这本书是为了进一步规范35~1lOkV变电站运行工作,加强变电站运行管理,使变电运行各项工作标准化、规范化、流程化,简化作业中不必要的环节,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准确性,根据最新规程的规定,并密切结合变电运行工作实际编写的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内容包括变电运行倒闸操作、变电设备巡视、变电设备维护、变电设备验收等主要作业流程。

标准化体系的发展

2013年,IS09000标准已经被100多个国家转化成本国标准。 IS09000标准的出台,标志着国际标准化活动已经从名词术语、试验方案及产品质量三大传统领域,迈向了管理体系的标准化与认证。1996年ISO又制定了IS014000环境质量体系标准,它是企业自愿采用、自我约束性的标准。为了出于企业自身经营的需求和对社会整体环境的适应,广大企业向下级产业链提出了IS014000要求,如此链接,IS014000的要求就传遍整个产品和服务供应网络,过去“命令控制”的管理模式开始向企业自律的管理模式转换。 IS014000的管理模式有利于提高企业环境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已经被80多个国家和地区采用。许多企业为了满足本行业的特殊需要,在S09000和IS014000的基础上,根据本行业的特色,或借鉴其管理模式或自行开发,推出了各种各样具有本行业特色的管理体系标准,并开展了相应的认证活动。在全球掀起了如火如荼的质量、安全、卫生和环境管理等体系的标准化及认证热潮,增进了人们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同时也推动了管理体系的一体化。 进入21世纪,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世界经济结构和生产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国家放弃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的经济目标,转而谋求持续、稳定,有效的发展。在技术上支持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基因工程等为标志的高新技术。这些技术进一步推动了世界经济从工业化向后工业化经济社会转变。科学的发展、生产的进步与标准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标准化作为现代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既是人类生产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又是推动生产和科学技术的重要保证。高新技术产品要在产业化,商业化的国际竞争中取得成功就必须要在通用、兼容、可靠性.系统性等方面依靠标准化。标准化将突破传统行业和领域的界限,面向高科技,面向世界的要求,制定出符合高科技及其发展的新的标准。如在经贸、银行、海关、运输,保险商业等许多领域广泛应用的电子数据交换系统实行的无纸贸易{EDI);存储量大,保密性强,使用方便的IC卡;具有输入速度快准确率高,技术和设备简单,易推广的条码技术;符合标准化信息描述的事物特性表以及网络信息的标准化等。面向高科技的标准化成为新世纪标准化的一个重要领域。

信息化 标准化体系 包括哪些方面

信息化标准技术标准和行业标准是企业信息化的基础,但关键的是企业应该将相关标准与自己的实际情况结合,建立自己的标准体系,使之成为自己信息化架构的一个组成部分。行业的标准可以用来指导企业业务架构的形成或改造,传统企业在向现代企业迈进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进行适当的变动和调整。例如,根据业界标准对企业流程进行再造,使企业的业务和信息化能够更有效互动,就是一个可以用行业标准推动企业业务架构的典型例子。意义企业级的标准信息化模型是信息化能否持续发展的很重要一步。如果没有标准化的信息模型,各个应用系统自行其是,使得系统之间完全没有共同语言,从而形成无法消除的信息孤岛。标准信息化模型与行业标准的融合,决定了企业信息化系统与外部系统的互联性。在标准信息化模型的指导之下,各个应用系统充分考虑信息的共性,再结合应用系统自身的重点和特性,形成一个既满足标准,又有自身特点的应用系统。合理的集成架构可以使得信息化系统不受限于某一个单一的标准体系或某一个单一的技术体系。集成技术也可以用来解决因标准演进所带来的融合问题,从而避免或降低了因为标准的变化所带来的风险问题。标准的使用也可以用来提高系统的可管理性,从而降低信息化系统的拥有成本。因此,企业信息化标准就是在企业级架构的层面结合业界的技术和业务标准,形成适合于企业自己的标准,而不是简单的技术和业务标准的堆砌。

企业标准化体系都有哪些?哪些是强制性的?

呵呵,楼上的找了很多资料,可惜回答不够重点。作为一名标准化工作者,说几句:企业标准体系是以标准化原理和系统原理建立企业标准体系。企业标准体系以技术标准体系为主体,包括技术标准体系、管理标准体系和工作标准体系。一般来说,完整的企业标准体系可能包含数百个甚至几千个标准,一般会以企业标准为主体,也有大量的国家标准和一些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如果企业的国际化程度较高,可能还有一些国际和国外标准。标准的分类很复杂,如国标GB/T是推荐的。GB 就是强制的。类似地,行标、地标中都可能有强制性的。但是,一般只有涉及安全、健康、环保、节能等领域的标准,才是强制性的。对于企业来说,所有纳入企业标准体系的标准,在企业内部都是要实施的,比如某个管理制度,如果不实行,制定和发布都失去了意义。很重要的是,企业的备案产品标准,对企业来说属于强制性的,既然印在包装上,就要产生法律效率的。如何需要相关具体资料,可以联系我。

企业标准化体系框架建立

1 企业的标准体系包括:产品标准体系(技术类),管理标准体系(QMS,EHMS等),根据需要查找并获得相应的国标,行标;2 针对产品标准:企业标准应是结合产品特点,顾客要求等编制适用自己的企业标准,一般高于国标/行标,企业标准需要报技术监督局备案审批的。3 针对管理标准,需要按标准建立、实施和保持文件化的管理体系。这个工作量就很大了。可以找咨询公司帮助。

标准化体系的介绍

一定范围内的标准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的科学的有机整体。标准化体系它规定了质量方针、目标、职责和程序,并通过建立相关体系进行过程管理、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

如何建立标准化体系

标准化管理体系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固化方法论、实践并持续改进、文本与行为规范。标准化管理体系之一:固化方法论,避免花哨的理念走进任何一家书店,移步至经管类图书,铺天盖地的管理思想层出不穷,对于这个现象,我曾经听过的最有意思的一种表达是:这个世界上有两个东西,越是说不清楚,越是有很多人要努力说明白,于是图书产量特别高,一个是爱情,另一个是管理。东西方哲学,对变化的理解很不一样。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赫拉克利特就提出“一个人永远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表明世界是变化的。同时,赫拉克利特也强调“变化皆有度”。他认为,虽然是变化,但是变化有规矩、有秩序、有结构、有等级、有逻辑,所以要通过追求概念的逻辑性、确定性、普遍性达成知识......标准化管理体系之二:持续改进,深化应用价值方法论提供的是一种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路径,没有任何一套方法是可以从书本上直接搬到执行层面的,纵观那些优秀的企业,往往是一整套管理理念用到了极致,同时造就了一套成熟完整的管理体系,甚至是管理哲学。标准化管理体系之三:统一形象,统一模板,统一行为准则这个容易理解,有一些看似刻板的文本规矩,比如——全公司使用统一的PPT模板,每一页PPT的大小、配色方案、字体和字号都是有规定的;除了PPT之外,Word的文本字体,标题字号,正文字号,行间距段间距,页眉页脚,包括封面的样式也有规定;Excel的Sheet命名,字体字号,底纹和颜色等标识的使用也都有明确规定;所有的文件有统一的命名规定;写邮件、回邮件,甚至邮件签名,发件人姓名都有统一的规定;

什么是信息化标准化?信息化标准化体系具体包含哪些内容?

信息化标准化最少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第一个层面是外表的信息系统开发,即技术标准,主要包括:系统架构、并发数、异地容灾等;第二个层面是标准体系建设,这是信息系统能够持续、深入发展所必须的支撑;第三个层面是标准化组织机构的职责到位、发挥作用,这是标准体系能够完善和贯彻所必须的保障。

什么是标准化体系框架

标准体系框架主要反应标准体系的总体组成类别和层次结构关系,是对标准体系的概括。标准体系表是标准体系的主要表达方式,也是标准体系的主要内容,是对标准体系的展开。在具体编制过程中,有以下原则:   科学性、全面性、系统性、先进性、预见性。

什么是标准化体系?

标准化体系它规定了质量方针、目标、职责和程序,并通过建立相关体系进行过程管理、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目前,IS09000标准已经被100多个国家转化成本国标准。 IS09000标准的出台,标志着国际标准化活动已经从名词术语、试验方案及产品质量三大传统领域,迈向了管理体系的标准化与认证。1996年ISO又制定了IS014000环境质量体系标准,它是企业自愿采用、自我约束性的标准。为了出于企业自身经营的需求和对社会整体环境的适应,广大企业向下级产业链提出了IS014000要求,如此链接,IS014000的要求就传遍整个产品和服务供应网络,过去“命令控制”的管理模式开始向企业自律的管理模式转换。 IS014000的管理模式有利于提高企业环境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已经被80多个国家和地区采用。许多企业为了满足本行业的特殊需要,在S09000和IS014000的基础上,根据本行业的特色,或借鉴其管理模式或自行开发,推出了各种各样具有本行业特色的管理体系标准,并开展了相应的认证活动。在全球掀起了如火如荼的质量、安全、卫生和环境管理等体系的标准化及认证热潮,增进了人们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同时也推动了管理体系的一体化。 进入21世纪,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世界经济结构和生产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国家放弃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的经济目标,转而谋求持续、稳定,有效的发展。在技术上支持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基因工程等为标志的高新技术。这些技术进一步推动了世界经济从工业化向后工业化经济社会转变。科学的发展、生产的进步与标准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标准化作为现代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既是人类生产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又是推动生产和科学技术的重要保证。高新技术产品要在产业化,商业化的国际竞争中取得成功就必须要在通用、兼容、可靠性.系统性等方面依靠标准化。标准化将突破传统行业和领域的界限,面向高科技,面向世界的要求,制定出符合高科技及其发展的新的标准。如在经贸、银行、海关、运输,保险商业等许多领域广泛应用的电子数据交换系统实行的无纸贸易{EDI);存储量大,保密性强,使用方便的IC卡;具有输入速度快准确率高,技术和设备简单,易推广的条码技术;符合标准化信息描述的事物特性表以及网络信息的标准化等。面向高科技的标准化成为新世纪标准化的一个重要领域。 标准的国际化趋势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纵深发展,贸易壁垒已成为发达国家保护自己的市场、占领别人的市场、谋求最大利益的武器。为达到控制进口,保护自身利益为目的,发达国家常常将国家或地区标准作为所设置的贸易技术壁垒的手段。在国际市场上,谁掌握了标准的制定权,谁的技术成为国际标准,谁就掌握了国际市场的主动权,谁就能控制未来的市场。 国际标准是世界各国协商一致的产物,是国际上普遍能达到的比较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水平,是保证国际贸易公平竞争,维持正常国际市场秩序的基本要求和准则,它是破除这种贸易壁垒的有利武器。通过国际问标准化工作的交流与合作,形成国际化的标准化发展环境,将本国的标准化纳入国际标准化体系之中,学习国外和工业发达国家的经验,能够提高本国的标准化工作的水平,并在国际标准化中发挥作用,真正成为国际标准化的组成部分。

如何建立标准化体系?

转载以下资料供参考根据世界各国的经验,企业标准化工作要攀登三个台阶,要走“三步曲”。第1步,制定好能确切反映市场需求,令顾客满意的产品标准;第2步,建立起以产品标准为核心的有效的标准体系;第3步,把标准化向纵深推进,运用多种标准化形式支持产品开发。这三步的具体含义是:第1步:制定好能确切反映市场需求,令顾客满意的产品标准。保证产品获得市场欢迎和较高的满意度,解决占领市场的问题;第2步:建立起以产品标准为核心的有效的标准体系。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和生产率的提高,使企业能够占稳市场,不至于刚占领市场,由于质量不稳退出市场;第3步:把标准化向纵深推进,运用多种标准化形式支持产品开发。使企业具有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即对市场的应变能力。市场不是固定的,不是开发出一种产品,制定了一个标准,就几十年可以不变,市场经济没有这种机制。市场是多变的,企业必须具备这种应变能力,这就是使企业不仅能够占领市场,站稳市场还能够适应市场,扩大市场。标准化要一步一步的跟着企业的市场运作来转,一直转到这个角度,登上制高点,这才能体现出标准化的作用和价值。这三步曲中的每一步,都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要抛弃计划经济体制下遗留的种种弊端,每个企业都要从自身的情况出发,通过创新开辟自己的道路。 标准化要赢得竞争,就必须创新。企业标准化不能再走老路了,创新才有出路。企业标准化不能孤军奋战,要同各部门协作配合、互相支持,发挥整体系统功能,才能走好三步曲。一、制定好产品标准是企业标准化的第一步二、标准形成体系才能发挥作用三、产品开发领域是企业标准化的制高点

组织通常通过制定哪些规范来使员工的行为标准化

员工行为规范的内容编辑根据企业运行的基本规律并参考很多企业的实际,无论是什么类型的企业,从仪容仪表、岗位纪律、工作程序、待人接物、环卫与安全、素质与修养等几个方面来对员工提出要求,大概都是必不可少的。[1] 1.仪容仪表这是指对员工个人和群体外在形象方面的要求,它可再具体分为服装、发型、化妆、配件等几个方面。有人不以为然,认为仪容仪表纯属员工个人的事情,如果企业连这都要管,是不是太过分了呢?其实,很多企业之所以把对仪容仪表的要求列入行为规范,有着充分的理由。(1)出于安全需要,即根据法规政策要求对员工实行劳动保护。(2)出于质量需要,制药业、食品加工业、餐饮业等行业为了保证药品、食品卫生,要求员工穿工作服、戴卫生口罩,而微电子、精密仪器等行业则为了保证产品的精度对工作环境(包括着装)有严格的规定。(3)出于企业形象需要,每一名员工都代表着企业形象,员工形象最容易感受到的就是员工的外在形象。第一印象是非常重要的,而仪容仪表正是一个人留给他人最初的印象,仪容仪表方面统一规范的要求为的是树立具有特色的企业形象,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从实际来看,新员工在企业的成长变化是一个从“形似”(符合外在要求)到“神似”(具备内在品质)的过程。而要把一名员工培养成为企业群体的一员,最基础、最易达到的要求就是仪容仪表方面的规范。因此,从企业形象的角度看,仪容仪表的规定往往被企业作为员工行为规范内容的第一部分。2.岗位纪律这里所讲的岗位纪律一般是员工个体在工作中必须遵守的一些共性的要求,其目的是保证每个工作岗位的正常运转。岗位纪律一般包括以下内容。(1)作息制度,即上、下班的时间规定和要求。一般都要求员工不得迟到、早退和中途溜号,这是企业最基本的纪律。有的企业作风涣散,往往就是没有严格的作息制度,或不能严格执行作息制度造成的。(2)请销假制度。这是根据国家规定,对病假、事假、旷工等进行区分,并就请假、销假做出规定,以及对法定节假日的说明。如果缺乏这些要求,可能导致个别员工钻空子而影响整个企业制度的严肃性。(3)保密制度。每个企业都有属于自己的技术、工艺、商业、人事、财务等方面的企业秘密,保守这些企业秘密是企业的一项重要纪律,绝大多数企业都对此有严格的规定。此外,在一些高新技术企业,还对知识产权保护做出了具体规定。(4)工作状态要求。这是对员工在岗位工作中的规定,除肯定的提法“工作认真”、“以良好精神状态投入工作”等之外,一般用“不准”、“严禁”的否定形式来进行具体要求,如“不准聊天”、“不准看与工作无关的书报杂志”、“不准用计算机玩游戏”、“不准打私人电话”。(5)特殊纪律。这是根据企业特殊情况制定的有关纪律。例如,某家企业率先在员工行为规范里写入“工作日中午严禁喝酒”的规定。纪律是胜利的保证,严格合理的工作纪律是企业在严酷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取胜、发展壮大的根本保证。3.工作程序这是对员工与他人协调工作的程序性的行为规定,包括与上级、同事和下属的协同和配合的具体要求。工作程序是把一个个独立的工作岗位进行关系整合、使企业成为和谐团结的统一体,保证企业内部高效有序地运转。工作程序一般又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接受上级命令。做一名合格的员工,首先应从正确接受上级指令开始,如果不能正确领会上级意图,就无法很好地加以执行。(2)执行上级命令。主要是要求员工迅速、准确、高效地加以执行,发现问题或出现困难时积极应对,执行结束后以口头或书面向上级复命,这些要求都不是可有可无的。(3)独立工作。对员工独立承担的工作(包括岗位日常工作程序、出差等),一般要作出“按企业有关制度”进行或其他程序性的规定,以保证每一名员工的工作都能够成为企业总体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为总体的成绩做出贡献。(4)召集和参加会议。企业内部的会议是沟通信息、协调利益、取得一致意见的重要形式,是企业工作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对于召集会议,事先通知、明确议题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参加会议来说,做好准备、按时出席、不到要请假等规定也是最基本的要求。(5)和同事配合工作。企业许多工作都需要不同岗位的多名员工配合完成,对这方面也应提出一些具体要求,以保证在共同工作中各司其职、各显其能,发挥“1+1>2”的作用。(6)尊重与沟通。尊重是凝聚力的基础,沟通是凝聚力的保证,有许多企业工作中出现的矛盾和冲突,主要就是尊重和沟通方面存在问题。这方面的要求是建立高效有序的工作秩序的基本保证,特别是在一些科技含量较高的企业,更应强调尊重与沟通的必要性。(7)报告的要求。书面或口头报告有关情况是企业信息沟通、正常运转的重要途径,有些企业也因此把怎样进行报告以规范的形式加以明确。4.待人接物由于现代企业越来越多地受外部环境的影响,企业对外交往活动的频率、形式和内容都因此有较大的增加,对员工待人接物方面的规范性要求不仅是塑造企业形象的需要,而且也是培养高素质员工的必要途径之一。待人接物规范涉及的内容比较复杂,主要包括礼貌用语、基本礼节、电话礼仪、接待客人、登门拜访等方面。(1)基本礼节。待人接物的基本礼节包括坐、立、行的姿态及表情、手势、握手、秩序等。于细微处见精神,员工在这些细节方面是否得体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外界对企业的看法。(2)礼貌用语。文明首先是语言文明。语言美是待人接物最起码的要求。在一个文明的企业里,“您”、“请”、“谢谢”、“对不起”、“没关系”等应该成为员工最习惯的用语,而脏话、粗话应该是被禁止使用的;在一些正式场合,连口头禅、俗语等都是被禁用的。(3)电话礼仪。电话是现代企业与外部交往的一个重要渠道和形象展示的窗口,电话礼仪因此成为员工待人接物需要十分注意的一个方面。(4)接待客人。这里的客人包括客户、关系单位人员、一般来访者,尽管其来意不同、对企业的重要性不同,但接待的要求却应该是一致的,首先是要热情、礼貌。一些企业还根据实际,做出了其他许多具体的规定。(5)登门拜访。企业为了推销产品、售后服务、争取资源、协调关系,就需要登门拜访。登门拜访的对象可能涉及用户、潜在用户和政府、社区等重要关系者,是待人接物的重点之一。登门拜访,第一是要提前预约,避免成为不速之客;第二是要做充分的准备,以保证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拜访的目的。根据不同目的,企业可以对此有相应的规定。5.环卫与安全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对员工提出一定的要求,不仅有利于营造和维护企业的良好生产、生活环境,而且对于塑造良好的企业视觉形象有直接帮助。保护环境规范主要有办公室、车问、商店、企业公共场所方面的清洁卫生及保护水源、大气、绿化等要求,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而定。6.素质与修养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工作能力和全面素质是企业的重要目标之一。企业除了采取短训班、培训班、研修班、讲座、进修等措施,建立必要的培训制度之外,还必须激发广大员工内在的学习提高的积极性。因此,许多有远见的企业在员工提高自身素质与修养方面做了相应的规定,并将其纳人员工行为规范之中。对员工在这方面的要求,参加学习培训容易比较明确具体,其他要求则一般相对“虚”一些,应根据企业发展目标和员工实际素质做出合理的规定。

为什么要建立车间标准化作业?如何建立车间标准化作业?

为了大大的确保企业生产秩序的正常运行,营造长期的良好的工作环境,让管理和操作者有据可依,企业一般都会建立车间标准化作业。Vioovi研发的ECRS动作分析软件可以帮助企业建立车间标准化作业。它是精益生产的先进化的操作工具,全方位视频自动采集数据,操作者只需通过简单的步骤就能达到作业的可视化,省时省力。

什么是工序作业标准化

工序作业标准化,就是对在作业系统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将现行作业方法的每一操作程序和每一动作进行分解,以科学技术、规章制度和实践经验为依据,以安全、质量效益为目标,对作业过程进行改善,从而形成一种优化作业程序,逐步达到安全、准确、高效、省力的作业效果。创新改善与标准化是企业提升管理水平的大轮子。改善创新是使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的驱动力,而标准化则是防止企业管理水平下滑的制动力。没有标准化,企业不可能维持在较高的管理水平。

简单描述动车组乘务服务作业标准化的作用和意义

机车乘务员的标准化作业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减少行车事故,降低社会的经济损失,确保人们的人身安全。乘务员是对交通运输工具上服务人员的概称,是在公共交通工具上为乘客提供服务的工作人员,如列车乘务员、公交乘务员、空中乘务员等。乘务员的主要职责是为乘客提供热情优质的服务,确保旅客出行舒适与安全,并及时处理旅途中的各种突发事件。

现场标准化作业包括哪些?现场标准化作业包含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二、夯实基础,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安全生产管理 (六)修订完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依据国家法律法规,认真清理、修订完善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形成包括培训教育、危险化学品管理、重大危险源监控、隐患整改、事故应急救援、设备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劳动防护、安全检查、事故管理、违章处罚、安全生产奖惩等内容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体系。 (七)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控制指标体系。完善以千分率和百万工时为主体的安全生产控制指标体系,加大安全生产控制指标的考核力度。集团公司实施安全生产目标管理,按年度下达安全生产控制指标。各企业要将安全生产考核控制指标纳入单位领导人年度业绩考核,实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严考核、硬兑现。要坚持安全生产先进企业年度评比制度,建立适应安全生产长周期激励机制的考核办法,对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八)实行危险作业许可制度。加强对特殊作业的安全管理与监督,实行危险作业许可制度。对从事工业动火、工艺点火、进入有限空间、带电施工、动土、爆破等危险作业,必须事先进行风险评估,办理统一标准的作业许可票证。 (九)依法签订安全合同和缴纳保险费用。各企业在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中要有安全生产条款,对特殊岗位作业人员要签订专项安全生产合同。作业者(建设单位)与承包单位,总承包单位与分包单位应签订安全生产合同。任何单位不得将工程项目或场所、设备发包或出租给不具备安全资质和安全生产条件的承包单位和承租方。生产经营项目、场所有多个承包单位的,作业者(建设单位)或总承包单位应分别与承包单位签订专门的安全生产合同,并对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统一协调、管理。各企业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参加工伤社会保险和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为员工缴纳保险费用。 (十)加强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从生产实际出发,修订完善设计标准、技术标准和工艺规范、操作规程。在基层单位大力开展以“施工现场标准化、岗位操作标准化、基层管理标准化”为主要内容的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按照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组织生产,规范生产流程中各环节、各岗位的安全生产行为,提高系统和生产过程控制的能力。 (十一)严格执行安全评价与“三同时”管理。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必须按国家规定进行安全预评价和安全验收评价,严格执行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的“三同时”管理制度。对在役重要生产装置应依法进行安全评价;对重点探井、酸性油气田开发应进行安全生产条件论证和评估。不具备安全生产规定条件的,不得进行生产和作业。 (十二)保证安全资金投入。各企业要保证用于安全生产方面的资金投入。在编制年度预算时,要优先保证安全费用,按规定和实际需要列支事故隐患治理和安全技措项目经费。作业者(建设单位)在编制工程项目概算时应确定工程安全作业环境及施工措施所需专项费用;属招、投标项目的,作业者(建设单位)要在招、投标文件中明确建设期间保证安全施工所需费用,承包单位按招、投标要求编制保障施工安全所需要的费用。各级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安全资金投入和项目实施的监督。 (十三)加强安全生产技术研究开发与推广应用。各企业要加强安全生产技术研究开发,组织科技专题立项,提升安全技术水平。积极开展安全生产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快先进的生产安全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步伐;积极推广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和新材料,加大技术改造力度,依据国家行业法规和标准,及时淘汰危及安全的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 (十四)强化全员安全技术培训。各企业培训和安全管理部门要制定全员安全培训计划,建立培训档案,分类别、分层次开展安全培训。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具有国家安全培训资质的培训机构进行培训,持证上岗;要做好其他管理人员、有关技术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强化操作人员,尤其是班组长、新上岗和转岗人员的安全培训,确保从业人员具备相关安全生产知识、操作技能以及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的能力。 (十五)加强基层安全建设。要把安全生产作为基层建设的重要内容,完善检查、考核、奖惩机制,实行严格、精细、科学的管理。加强对员工的岗位安全知识和遵守劳动纪律的教育;搞好风险管理,落实“反违章、查隐患、促整改”的各项要求;定期开展班组安全活动,坚持“安全讲话”制度,自查自纠“三违”行为;发扬“三老四严”优良传统和作风,推动基层把安全建设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答案补充 “三到位”实现标准化操作农村信用社管理操作流程是农村信用社实施的一项系统工程。县级联社应按照“三个到位”实现标准化管理操作流程。  员工认识到位。业务操作流程化与员工过去一直以来形成的习惯不一致,一方面是员工对管理操作流程的重要意义、目的认识不够,总认为没有必要每个环节、每项工作都按照操作流程来。另一方面,也更重要的是倘若按操作流程操作对自己不便。换句话说,就是不能用情感办事。同时,若实现规范化流程,那么各环节的职责明确了,出了问题就容易认定是谁的过失、也就威胁到了自己的利益,为此不愿遵照流程来办。第三方面是部分员工还不知道如何按照流程操作。这些都是执行过程中所遇到的突出问题。对此,应集中力量利用网点少、网点分布集中的优势,在晚上进行全员培训。思维决定出路。通过使员工认识到位,让员工具备履行职责的意识,只有有了这种意识才会按规章办事,想方设法把操作流程执行好。要想树立员工履行职责意识,就必须做到以下两点: 答案补充 一是进一步加强培训,让员工弄懂弄通管理操作流程,让员工知道管理操作流程与规范化建设工程之间是怎么一回事,又有什么关联。二是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要将实施标准化管理操作流程能发挥的作用以及推行管理操作流程的目的明确化、让员工明了。同时,通过领导多动员,常抓不懈,加强领导并引起员工高度重视,让员工意识到开展该项工作的重要性。从而,为标准化管理流程推进提供了保证。  监督到位。在管理操作流程全面推进过程中,对流程的执行情况监督落实到位。建立高效的监督机制,明确由谁监督,监督的职责形成明确的、统一的规定。同时,柜员与柜员之间、主任与委派会计之间、柜员与委派会计之间形成一个环环相扣的监督网络。这样才能使执行的情况及时反馈到联社,利于联社总结经验,做出更利于加快规范化工程的建设步伐。在管理操作流程过程中,坚持监督检查同步进行,一是成立监督办公室这种临时机构,加大监督力度;二是健全机制,落实监督机构及其监督人员的职责。以这些措施来检验管理操作流程执行情况,防止操作流程在执行过程中偏离目标或不到位。答案补充 考核到位。没有考核就不会有改进,就没有优劣之分,也就不能发挥激励约束作用。在推进管理操作流程过程中,对每个岗位、环节定期进行考核。比如,柜员卡的授权,各网点都建立授权登记台账,联社对授予权的执行情况按时考核。对未遵守规定的及时纠正,并对考核情况进行通报,该表扬的要表扬,该处罚的就要处罚。通过细微、全面的考核,不忽略每个细节,久而久之,使员工都能按流程的要求授权。所以说,考核到位是对管理操作流程执行情况好与差最好的检验手段,也是推进管理操作流程的原动力。

严格执行标准化作业制度煤矿生产单位要按照什么实施正规循环作业严禁两班交叉

严格执行标准化作业制度煤矿生产单位要按照“单班作业”实施正规循环作业严禁两班交叉“单班作业”是指在一个工作周期内,只有一个班次进行作业,不会有两个班次交替作业的情况。这种作业制度通常需要严格执行标准化作业程序,确保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高效和可持续性。在煤矿生产中,单班作业通常要求操作员在上岗前进行必要的安全检查和设备检修,确保设备正常运行,防止事故的发生。此外,该作业制度还要求操作员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生产作业,包括生产指令、作业流程和操作规程等,以确保生产过程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单班作业还有助于保证生产效率和节能减排。通过合理安排生产计划和作业流程,减少设备停机和启动次数,提高设备利用率,降低能源消耗和排放,从而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的双赢。总之,单班作业是一种重要的作业制度,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安全性,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同时也是一种符合现代化管理要求的制度。

标准化作业的形式方法

标准化的形式是标准化内容的表现方式,是标准化过程的表现形态,也是标准化的方法,标准化有多种形式,每种形式都表现不同的标准化内容,针对不同的标准化任务,达到不同的目的。标准化的形式是由标准化的内容决定的,并随着标准化内容的发展而变化,但标准化的形式又其相对的独立性和自身的继承性,并反作用于内容,影响内容,标准化过程是标准化的内容和形式的辩证统一过程。研究各种标准化形式及其特点,不仅便于在实际工作中根据不同的标准化任务,选择和运用适宜的标准化形式,达到标准化的目标,而且能够根据标准化工程的发展和客观的需要,及时地创立新形式取代旧形式,为标准化工程的进一步发展开辟道路。标准化的形式主要有简化,系列化,综合标准化,超前标准、组合化等。

标准化作业与生产现场的关系有哪些()

关系如下。1、提高生产效率:标准化作业可以规范生产流程和操作方法,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浪费和重复工作,从而提高生产效率。2、保证产品质量:标准化作业可以确保生产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符合标准要求,从而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标准化作业应直接与什么进行关联

安全生产。根据查询简书社区网显示,标准化作业应直接与安全生产进行关联。标准化作业是将作业人员、作业顺序、工序设备的布置、物流过程等进行最优化的组合,以满足生产目标而设立的作业方法。

在企业产生中,如何理解tpm和标准化作业

  TPM就是要打破生产和维护之间的壁垒,让一线员工参与到设备维护中来,成为设备的主人。在实际的生产运营过程中,很多设备的故障是由于操作的不当造成的。如何避免这样的错误对设备造成的伤害,采用标准化作业的方式就可以达到这样的目标。  TPM的自主保养是很重要的一个支柱,然而在实际的推展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很大的麻烦。例如一线员工在没有得到培训,并且没有标准规范的情况下,盲目的参与设备维护,就会适得其反。一方面无法达到维护的目的,另一方面挫伤了员工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我们采用“七定法”来规范我们的自主点检的规范。  1、定部位  确定我们要对那些部位进行点检,比如:动力系统,电器系统,控制系统,液压系统,启动系统等。  2、定项目  确定要点检的项目内容,比如:灰尘,杂物,跑冒滴漏;腐蚀,磨损,变形,裂纹,松动,震动,议程声音;温度,气压,液压,液位等。  3、定方法  确定如何点检,用那种工具点检。自主点检主要利用五感进行点检,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  4、定标准  点检就是对设备部位的优劣进行判断,可以量化的尽可能量化,不可以量化的也要描述清楚规范要求。  5、定周期  一般的周期可以分为:每班,每日,每周,每月,每季度,每年等。  6、定人员  明确哪些项目该有谁来负责,谁来实施。一般分为操作人员和维护人员,分别对应自主保养和专业保养。  7、定条件  点检的内容是否需要停机来实施,有些内容必须停机才可以实施,有些可以在开机状态实施,需要做明确的规定。  有了这样的规范和标准,就可以提升自主点检的效果,同时提高了点检的效率,为推进TPM活动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作业标准化的标准化的基本原理

标准化作为一门科学,毫无疑问应该有它自己的理论,标准化活动是为数众多的人们的一种社会实践,而且是有组织,有目的的实践,那么,伴随着这种实践的总结便是理论的提炼。否则,标准化实践既不可能取得成功,更不可能上升到它的高级阶段。近百年,世界各国际标准化专家,学者一直致力于标准化原理等基础理论的研究,也发表了一些著作。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52年成立了标准化原理研究常设委员会(STACO),它的首要职责是在标准原理,方法和技术方面充当ISO理事会的顾问,在考虑标准化经济问题的同时,使ISO的标准化活动取得最佳效果,这对标准化理论的研究工作起了相当的推动作用。尔后,一些国家也设立了相应的机构,如日本在1958年设立了标准化原理委员会(JSA/STACO),开展了标准实施状况的调查以及标准化经济效果的计算方法和标准化术语的研究。次年,官城精吉提出了标准化的两个基本原理(经济性的基本原理和对策规则的基本原理)和一系列分原理。原苏联标准化学者在标准化理论研究上做了不少工作,1989年决定在莫斯科仪表学院等高、中等院校设立19·06专业—标准计量和产品质量管理专业,至于开设《标准化与产品质量管理》、《互换性与标准化》、《标准化与质量》等课题的院校就达三分之二以上。此外,各国的标准化专家还对标准化概念,原理、方法、经济效果的测定及其它理论问题的研究日渐活跃。尤其是出现了一些有关标准化原理的专著,并就标准化的基本原理提出自己的粗浅意见。 标准化作业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标准化作业把复杂的管理和程序化的作业有机地融合一体,使管理有章法,工作有程序,动作有标准。(2)推广标准化作业,可优化现行作业方法,改变不良作业习惯,使每一工人都按照安全、省力、统一的作业方法工作。(3)标准化作业能将安全规章制度具体化。(4)标准化作业所产生的效益不仅仅在安全方面,标准化作业还有助于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作业标准化推行作业标准化推行是指生产作业按照作业指导书规定标准化,标准逐渐习惯化。作业标准化推行非常关键,需要经过以下三个过程:(1)通过培训与确认,使员工掌握本岗位的作业指导书。培训过程使员工知道要做什么、什么时机做、怎样做、达到怎样效果,通过文字考核与操作考核的方式对员工的掌握程度确认。(2)通过宣传活动,使员工接受和理解作业标准化活动。标准化作业推行不是发出红头文件,发放作业指导书这样简单。员工通常不愿接受工作习惯的改变,有些员工甚至不愿意将自己的操作经验共享,担心自己受重视的程度。标准化推行时需要有耐心,营造良好的改善氛围非常重要。(3)通过工艺纪律检查,实现督促与改进。作业标准化推行不能依赖员工自律,管理人员要到作业现场做工艺纪律检查。鼓励先进、鞭策落后,让做得好的员工感觉到成就,做得不好的员工感觉到压力,逐渐完成作业标准化推行。

什么叫标准化的作业程序?标准作业程序是什么意思

标准化作业程序是指将某一工序的标准操作步骤和要求以统一的格式呈现出来,用于指导和规范日常工作。在实际应用中,很多企业会发现,传统的标准工时工具早已跟不上各种成本的增长速度。也在百度了解过不少,vioovi品牌经过反复研究测试,开发了 ECRS工时分析软件,为企业提供了智能科学的解决方案。它通过精益的数字化管理,搭建人工智能视觉可视化平台,使企业真正从传统制造向数字化的智能制造迈进。

班组作业标准化的特点是

班组作业标准化的特点是规范性,严肃性,科学性,重复性和全员性。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班组作业标准化是预防事故、确保安全的基础,能够有效地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尤其能够控制三违现象的产生,标准化作业的特点是规范性,严肃性,科学性,重复性和全员性。

标准化作业的作业案例

案例:SOP在物流配送中心中实施应注意的问题不同模式的配送中心作业内容有所不同,一般来说配送中心执行如下作业流程进货、进货验收、入库储存、拣选或分拣.流通加工、包装、出货检查、装车配送等。这些环节很多需要手工操作或手工辅助操作,所以可以借助于SOP的方法分析各个环节的作业内容、优化作业程序、形成标准操作规程。由于各个物流配送中心的作业流程和工作方法有所差异,具体的SOP制定要根据各自作业的特点进行。一、在物流配送中心中应用SOP时应注意的问题(一)流程改进优先在制定作业的SOP之前.要对整个系统流程进行分析和优化,如果系统流程过于繁琐,导致了很多浪费的程序.那么对浪费的程序也制定SOP对提高配送中心的效率意义就不大了。例如要通过信息管理系统的优化.防止对产品信息的重复录入作业。或者优化拣选路径.防止多余的搬运作业。(二)系统的思考在对各个程序制定SOP的时候还要注意该环节在系统流程中的地位。根据水桶理论,单个环节的最优不代表整体的最优,所以对配送中心的~系列程序环节,要从一个系统的角度制定各个环节的改进目标,实现系统的平衡。同时SOP的制定并不是一劳永逸,要随着操作内容的改变、工具设备的改变,管理方法的改变而改变,也就是注意系统的动态变化,及时根据系统需求进行调整。(三)考虑设备工具的使用对每个作业制定SOP的时候要从人因工程的角度考虑能否借助一些简单低成本的辅助工具来实现更高的作业效率。例如对于繁重的搬运作业.应该根据不同的物品特性设计一些低成本的搬运设备或搬运辅助工具.从而提高搬运的效率。(四)注重分拣作业的优化分拣作业主要是根据分拣单的要求从仓库中选取产品,然后将产品搬运到指定的地点.完成拣选,或者批量拣选后再由后续的人员或者设备进行分拣作业。有调查表明分拣作业占物流配送中心运营时间的30%~40%,搬运量的90%.成本的40%.所以分拣作业的效率提高对于整个运营的效率提高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进行分拣作业的SOP制定的时候.可以参考”六不原则”。即不让等、不让碰、不让动、不让想、不让找、不让写。(五)工业工程人员的参加SOP是一个科学的方法,集成了工作研究、质量管理、人因工程等工业工程的思想和方法,所以制定SOP的人员应该是一个具有工业工程背景知识的人员,从而帮助企业编制更有效地SOP文件。二、物流配送中心应用SOP的意义配送中心的各个环节的作业虽然简单,不需要工人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当时由于配送中心的工作量大,作业频繁,以一个工人一个工作日处理一万件产品为例。借助于科学的SOP的制定,一个动作的节省一天就好似一万次,如此下来一个月、一年、整个物流配送中心的节省就非常客观了。SOP在物流配送中心应用的意义具体表现在:(一)提高物流配送中心的运行效率SOP是实践操作中不断进行总结,优化和完善的产物,在这一过程中积累例如系统的科学分析和许多人的共同智慧,因此能显著的提高工作的销量。通过每个工作的销量的提高,必然会提高整体的运行效率。(二)为物流配送中心的作业提供统一指导如果企业在操作上没有一个统一的作业规定,就导致不同时段不同操作人员的作业方式不一样,从而影响了整体的运作效率和运作质量。由于物流企业的许多岗位的人员经常发生变动,优秀的工人走掉后会将一些好的作业方式也带走,新聘用的工人就要从头摸索更好的作业方式,这就浪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所以物流配送中心的SOP的建立和实行可以持续优化的流程和作业。同时也可以为新聘用的工人提供作业培训的指导。(三)保证物流配送中心的运行质量如果每个工人按照各自的方式进行作业。在出现问题的时候就很难确定究竟是哪个工人在哪个环节的问题。二SOP是对每个作业程序的控制点操作的优化,作业每位员工按照SOP的相关规定来进行作业,就不会出现大的失误。即使出现失误也可以很快地通过SOP加以检查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从而保证整个配送中心的运行质量(四)降低物流配送中心的运营成本由于SOP的作业优化实现运营销量提高和质量保证,从而可以使物流配送中心在降低人员雇佣数量,将少质量保证成本和较少硬件投入成本方面得到很大的改进,从而降低物流配送中心的整体运营成本,保证物流配送中心的竞争优势。SOP的制定对于企业来说是个庞大的工作内容,在制定初期会有较大的投入,当时SOP实施给企业带来效益是巨大的。所以作为作业密集,对成本控制有极高的要求的物流企业应该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及早的制定SOP,为企业作业流程优化做一次大的改革,并在日后的运行不断改进,实现更高的效率和更低的成本,从而获取竞争优势。

如何推进现场作业标准化落实

1、做好协作队伍进场安排,做足施工准备,一旦条件成熟,立即动工,一进场,指挥部主动出击,积极与当地政府、村镇联系沟通,迅速解决了中心试验室、拌合站的临时用地和建设工作; 2、 创造性的贯彻标准化,提升标准化管理水平,因地制宜,细化制度,实现管理制度标准化,开工后,指挥部把认真学习宣贯标准化做为项目推行标准化管理的起步动作,同时结合项目实际情况,从制定标准入手,细化和完善制度; 3、按岗定人,强化培训,保证人员配备标准化,根据指挥部以人员配备标准化的思想指导下,对于管理人员进行统筹安排; 4、推行精细管理,实现现场管理标准化。现场管理是施工管理的重点。指挥部通过深入推行标准化管理,狠抓现场精细化管理,全面实现现场管理标准化。

标准化作业的改进

在精益生产体系中,标准化作业的特征之一是由组长在精益生产专家、日SE(健康、安全和环境)专家及工艺工程师的支持下决定标准作业。一般来说组长自己裁定的东西一经成为标准就会指导操作者去遵守。标准化作业需要不断改善反复修订,它要求有下列步骤:第一,操作者的时间节拍的测量和变差原因的定义每个节拍的变差的原因必须被描述清楚,解决这些问题并应该分析它的原因采取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一些案例中只是用秒表监测是不充分的,更好的做法是应用录像,这样可以更充分的回顾变差的来源并能给他们日常的观察提供依据。第二,识别最好的操作模式。录像能作为有用的图片用以观察车间以往不同班次所应用的不同的作业方法。最后,所有的班次应该接受应用一种共同的标准作业的模式。第三,标准化作业图的更新。工作合并表格在标准化作业改进后进行更新。第四,关注自检和组长的职责使得标准化作业有系统地和有效地实施。同时小组也应回顾过去几个月的质量问题并识别出那些由于没有应用标准化作业产生的质量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第五,组长组织日常标准化作业的检查。第六,生产线标准化作业的改进将有助于改进生产效率(pph)和产品质量(ppm)。

丰田生产方式中的标准化作业有哪几种?

丰田生产方式中的标准化作业有以下几种:--不同产品的工序能力表——记载着工序顺序、工序的名称,机械设备编号、基本加工时间、更换刀具所需时间、产能。这是进行作业组合时的根据。--标准作业组合表——明确标注着操作员在周期时间内必须道守的作业顺序。--作业要领书——在执行作业时的步骤,工艺要求、需注意的事项,决定了操作机械、更换刀具、换模作业、加工零件、装配等的作业顺序等,并将此分别地标注在各个工序。--作业指导书一—这是指导作业的人对操作员正确指导的基础,它包含了根据每条生产线的产量,分配给一个操作工的工作内容,配合着作业顺序,会对各作业提示安全与质量的注意事项。同时也用图片标注着一个人作业的机器布局、周期时间、作业顺序、标准库存量,还明确标注着检验质量的方法。--标准作业表——将作业指导书上的机器布局图展示于A3 纸上,明确标记着“周期时间、作业顺序、标准库存量、节拍时间、安全与质量确认基准”,并放入透明封套,展示在流水线或是装配线的现场。有了标准化作业,不等于一劳永逸,需要在现状下尽可能地改善作业条件,持续改善出来的作业才是真正的“标准作业”。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